第一单元 历史与历史“重现”

第2课 历史学什么

教案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一门特殊的学问 研究和认识历史的学问一门特殊学问的具体表现理解中国历史学的悠久历史;历史学研究的对象运用学过的历史知识和史学方法,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探究历史学和人生修养的关系。分析比较不同的历史观。感悟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分析比较 问题探究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尊重历史的客观事实历史学包含哪些内容历史观、历史资料、史学方法、历史学编纂学等概念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列表比较 了解史学研究的方法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历史观历史学和历史教育中国史学历史赋予历史教育几个突出特点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问题探究  发挥史学的社会功能,感悟历史,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重点 历史学的特点;历史学和历史教育。 难点 历史学包含哪些内容。 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从“历史学研究对象的特点”“历史学包含的内容”“历史学与历史教育”等方面向学生简略介绍了历史学是什么。 第一目“一门特殊的学问 研究和认识历史的学问” 教材从历史学研究对象与其他学问的最大区别;历史学研究对象的几个特点,即历史学研究对象的不可重复性;研究对象是运动的与研究成果的相对静止之间的矛盾;研究对象内容的广泛性与研究成果所能包含内容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研究对象的客观性与认识主体在反映历史运动过程中的主观性之间的矛盾等方面,来说明“历史学是一门特殊的学问”。从现存最早的史书 《春秋》到“成一家之言”的《史记》,再到十六国时期后赵君主石勒设立“史学祭酒”的过程,来说明中国的历史学有悠久的历史。从宏观方面划分,历史学有自然史和人类史。从世界范围来看,历史学有地区史、国别史、国际关系史等来说明历史学研究的对象的广泛性。 对于历史学研究的对象的划分,根据不同标准将历史分为几个系列,主要有这么几种: 时间系列:通史、断代史、阶段史等;空间(地域)系列:世界史、国别史、地区史等;内容系列:综合史(总史)、专门史、资料汇编、年表、历史地图等;人物系列:个人、血缘群体、专门群体等;另类历史:文学、艺术、宗教、神话、音乐、戏剧、影视、民间故事等。 历史学是人们认识和研究历史的学问。有了历史就有了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历史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它是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具体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历史学既要研究人类的实践活动本身,又要研究影响人类实践活动的各种因素,还要揭示人类实践活动的内在规律。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思考,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之间展开交流与讨论。 第二目“历史学包含哪些内容” 教材从“历史观”“历史资料”“史学方法”“历史编纂学”等方面阐述历史学所包含的内容。 历史观是历史学的核心,是历史学的根本问题。历史事实是无穷无尽的,而历史的解释者却只能从自己的视角去解释历史,不同的人解释历史或同一个人变换不同视角解释历史,就会产生不同的历史意义。不仅如此,历史意义并非隐藏在历史文本背后,而是常常决定着历史学家对历史事实的取舍及其价值判断。因此,历史解释就成为历史学家按照自己的意愿、目标和价值观念去“复原”人类历史演变轨迹的载体,而历史学家在历史解释中所反映出的意志、愿望和追求,则会形成历史的观念,影响着他们对历史事实的发现、取舍和认知,最后结构成人类历史的图景。所以说,历史观是历史解释的核心所在,这就决定了历史观会成为历史学的根本问题,成为历史学的核心。 历史资料是研究和认识历史的基础。什么是历史资料?历史资料是与历史密切关系的材料,它是人类在以往长期的社会活动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各种痕迹。历史资料的内容很多,一般可以分为四个方面:(1)史迹遗存。这类史料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尚存的各种实物。具体包括:地上和地下的遗址和遗迹。(2)传世和出土的文物。(3)历史文献。这类历史资料是指具有历史价值的文字记录。具体包括:历代史书、档案、铭刻、调查资料等。(4)口传材料。这类历史资料是指流传于民间的传说、民歌民谣等。 历史资料的基本作用。历史“一度性”的特点决定了在史学研究中,研究者不能直接面对研究对象、通过直接的观察进行工作,而只能依据间接的材料,即历史资料来从事历史研究。历史资料是历史学家复原和认识客观历史的“中介”。离开了历史资料,历史研究也就无从谈起了。历史资料是研究和认识历史的基础,因此,充分发掘历史资料并详实地占有历史资料,是开展史学研究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历史资料的局限性。在史学研究中,历史资料虽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亦有局限。首先,与实际历史相比,历史资料的数量有极大的局限。无论是史迹遗存还是文献资料都是如此。其次,史料的质量也有局限。由于历史文献的记录者和撰述者,受到时代性、阶级性、个人见解、见识程度等多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各种文献资料都带有不同程度的片面性。因此,在了解和认识历史资料的作用时需要引起注意。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通过具体尝试历史资料的收集和运用,体会和认识历史资料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史学研究的方法也是历史学的重要内容。史学研究方法,是人类认识历史的“桥梁”。由于历史内容极为丰富,并具有多层次性的特点,史学方法也就不能单一化,而应该丰富多样。史学家在具体运用历史研究方法时,亦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 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搜集史料和考订史料的方法。古往今来的历史学著作,凡足以名家的,都有其共同点,即:具有丰富的内容,这种丰富的内容一是材料多,二是材料准确。因而搜集更多的材料,以及对使用材料的考订,成为历史学的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搜集史料的方法一般包括:利用目录的方法,利用版本的方法和史书辨伪的方法。在学习和研究历史时,往往需要阅读大量的古代史籍,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利用目录可以全面掌握史籍的情况。古代的书籍一般有许多不同版本。不同版本的书,质量好坏差异很大。利用版本可以找到较好的书本。古代史学的撰写情况复杂,导致大量的伪书出现,在搜集史料时,需要运用辨伪的方法辨别伪书。整理史料的方法一般包括:史书校勘的方法、史事考证的方法等。古代史籍中的文字错误繁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使用。因此,需要通过校勘的方法,校正其文字谬误。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古代史书中记载的史事,也往往错误百出。因此,欲对某一史事做出论断,必先运用考证的方法,弄清楚史事的真相及来龙去脉。通过本课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和初步掌握搜集史料、整理史料及进行历史分析的基本方法。 历史比较法。通过搜集和整理获得了史料,并不是历史研究工作的终结,它标志这一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史学家将通过对所掌握史料的分析,得出结论,形成认识。对史事进行分类和比较,是史学研究的必要方法。历史比较法的范围也很广,它可以从多种情况作比较研究,但最主要的是两种比较。历史的研究,基本上是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纵向研究是上下古今的研究,横向研究是一个朝代、一个国家或地域之间的研究。因之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也就成为比较史学研究的两个方面。 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即从古到今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两种形式的运动:即波浪式运动和螺旋式上升运动。纵向比较研究有助于揭示人类历史总体发展以及它的各个方面前后上下的变化的面貌,诸如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各种制度的演变,靠断代研究不行,必须打破断代局限,进行上下比较研究。各地区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有自己的特点和地区之间的差距,因而表现了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横向研究,当前多是国内诸地区间的比较研究以及国与国之间的比较研究。国与国之间的比较可以说明国家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从这种研究中,可以借鉴他国、他地区之间的有益的经验、教训。 统计方法在历史学中是经常使用的,特别是在经济史、人口史等的研究中应用特别广泛、重要。在过去的史学研究中,定性多,定量少,因而在说服力方面是不足的。弥补这方面的不足要靠加强对社会生产力的研究,以统计方法将所搜集得来的数据系统化,用来说明事物的量的发展。从这种量的发展中,达到对事物的质的认识。这样,把定性研究放在定量的基础上,这种研究的科学性就增强了。科学研究都是老老实实的,以统计方法作研究也是同样如此,而不能例外。首先要认真搜集数字,分门别类,辨别数字中的真伪,然后进行排列,进行比较和分析、解释,从而得出结论。 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研究法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列宁有一句名言: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是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1)阶级分析是马克思主义观察世界、观察国情的基本方法,也是观察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阶级首先是来自于经济的分析,因而阶级分析运用到经济方面自然是顺理成章的。阶级分析也能够运用到政治上。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为经济服务,当权者集团的政治措施、方针、政策是为特定的阶级利益而制订的。阶级分析还同样可以运用到意识形态、思想领域。意识形态、思想都是由特定的经济基础决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而各种思想无不打上经济基础的、阶级的烙印。(2)辩证的分析方法。辩证的分析方法,即是用辩证分析具体的矛盾事物。辩证法基本上有以下三种法则:对立统一法则;质量转化法则;否定之否定法则。运用辩证法分析历史上的各种问题,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第二,对问题的观察分析,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确定历史的范围,也就是放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之内。第三,同一种思想,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可能产生不同的历史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适当引用典型史学研究的案例,帮助学生体会在史学研究中,各种研究方法的作用及运用,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尝试和体验运用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具体历史问题,从而促进其研究历史的能力不断提高。 第三目“历史学和历史教育” 教材首先肯定了历史学具有教育功能。然后从“历史教育在教育程度上具有多层次性;历史教育在内容上具有超职业性”等方面分析中国史学赋予历史教育的突出特点。 史学功能的发挥,着力于用历史知识,给人以智慧的启迪;给予休闲的读物,令人身心愉悦;以人物、故事的典型形象使读者主动思索做人的道理,讲求人生修养、志向与情操。 当今史学的社会功能已经呈现多层次的网络结构,它包括传统的历史经验的借鉴功能,这构成了史学社会功能的最基础层次;历史知识的教育功能处于一个较高的层次;史学所获得的新的应用功能或预测的功能,则属于更高的层次。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关于“一门特殊的学问——研究和认识历史的学问”一目的教学。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历史学及其特点,教师可采用谈话法,了解学生对历史和历史学的认识。然后教师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去查找资料,思考问题。比如“为什么说历史学是一门特殊的学问”“列举史实说明中国的历史学有悠久的历史”等。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历史学是什么”。教师把自己的理解用一句简单的话表达,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更是指人们对过去事实的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而对于历史的专门性研究,就是历史学,简称史学,也可以称之为历史科学,它不仅包括历史本身,还应该包括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研究和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及总结研究历史的方法和理论。 利用教材中的“资料回放”和归纳教材中历史学的特点,理解历史学是一门特殊的学问和中国的历史学有悠久的历史。 关于“历史学包含哪些内容”一目的教学。教师用电脑制作的课件,适当补充一些资料,推荐一些有关历史学的书籍、文章、刊物、网址等,如:《二十五史新编》(胡礼忠,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11月);《历史学是什么》(葛剑雄,北京大学出版社,xx年7月);《毛泽东评说中国历史》(赵以武,广东人民出版社,xx年3月);《中国大历史》(黄仁宇,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5月);《中国历史文献学》(曾贻芬,学苑出版社,xx年6月);《中国历史研究方法》(梁启超,上海文化出版社,1999年1月);《中国史学史纲要》(王树民,中华书局,xx年12月);《20世纪中华学术经典文库·历史学》(于沛,兰州大学出版社,xx年9月);《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xx年卷》(瞿林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xx年11月);《西方史学史》(杨豫,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月刊)(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等。中学历史教学网:http://lsjx.wo.to;历史频道:http://www.cbe21.com/subject/history;历史与理论: http://www.historyandtheory.org; 史学史研究(清华同方): http://sysj. chinajournal. net. cn等。使学生理解历史观、历史资料、史学方法、历史编纂学等概念和内容,从而对历史学包含哪些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关于“历史学和历史教育”一目的教学。教师提问:为什么要了解历史?然后投影梁启超的名言:“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今日欧洲民族主义所以发达,列国所以日进文明,史学之功居其半焉。”(梁启超《新史学》)然后联系学生实际学习和生活实际,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让学生体会历史学的教育功能。如设计这样一些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1)你是否曾用你学过的历史知识解决你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请举例回答。(2)学历史有用吗?请用你自己的话,谈谈你学习历史知识的看法(实话实说)。(3)我们在学习历史知识的时候,往往会遇到某件史实的“转折点”,在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中,也时常会出现转折点,你有转折点吗?在你发生“转折”的时候,历史知识起了什么作用?请举例回答。(4)我们学历史不仅仅是为了记住它而是要通过学习历史,从历史人物的活动、历史事件的过程及其发展趋势中悟出做人的道理。迄今为止,在你所学过的课内外历史知识中,哪些(件)史实或哪些(个)历史人物的业绩对你的学习或其他方面最有启发?你悟出了什么样的道理来?(5)俗话说“儿不嫌母丑”,请你从爱国主义教育的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我们把“儿不嫌母丑”这句话改为“儿不让母丑”,这一字的改动赋予了这句话新的意义,请你从爱国主义的角度出发,谈谈这一字改动后,你想到了些什么。 通过对这些问题思考与探讨,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历史学的教育功能。 2.教学案例 关于“历史学和历史教育”一目的教学。还可以通过开展辩论赛的形式来完成。由老师确定辩题,如“科教兴国史学可以大有作为”,再由同学们自己组成辩论小组,辩论小组由正方与反方组成。双方观点是,正方:科教兴国史学可以大有作为;反方:科教兴国史学无所作为。然后由同学们自己定出比赛规则,进行认真准备,分头查找资料,体会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的过程,提高信息素养,学习获取、解读有关史学在科教兴国中作用的历史信息,并能处理、提取和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对这个问题进行说明、探讨、论证,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来观察和分析现实问题的意识,培养理解与应用知识分析解决历史和现实问题的能力。 在辩论赛的整个过程中,注意把握历史学科探究式学习的“论从史出,史由证来,史论结合”的特点。发展观察、感受、参与社会公众生活与交往、沟通能力,学习制订科学合理的活动计划和规则,尊重科学合理的规则与权利,加强交流、合作与团队精神,提高辩论和评判能力。 辩论赛应鼓励内容的开放性、形式的多样性和全体同学参与性,形成平等、自由、互动的交流与探讨问题的浓厚气氛。根据各参赛组表现和评分内容,可设置多项奖项,如合作奖、辩论技能奖、最佳辩手、创意奖、信息素养奖、提问奖等。赛后,每位同学都应对本次活动写点评、体会和小结,评价、小结应注意将辩论内容与团队精神相结合,注意科学性、兴趣性、情感性、思辨性、实践性和参与性等。还可将各参赛组搜集的资料、辩论提纲、辩论内容稿件、评语、体会等汇编成专题专刊或专题板报壁报;同学们也可据此写出专题小论文,并在教师和同学的指导、帮助下进行修改,然后共同汇编成册。 四、问题解答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1.历史学的特点是什么? 解题关键:历史学研究的对象。 思路引领:历史学与其他学问的最大区别;对历史学是一门特殊的学问的理解。 答案提示:历史学是研究和认识历史的学问。它与其他学问最大的区别是以过去曾经存在过的实际而不是以现实为研究对象。它是一门特殊的学问,主要表现在:它研究的对象具有不可重复性;它研究的对象的运动性与研究成果的相对静止性;它研究的对象所包含内容无限广泛性与研究成果所能容纳内容的有限性;它研究对象的客观性与研究者反映客观历史运动过程中的主观性。 2.历史学包含哪些内容? 解题关键:历史学研究的观点、资料和方法。 思路引领:从历史观、历史资料、史学方法等方面去思考。 答案提示:历史观是历史学的核心,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是研究历史、认识历史的指导思想;历史资料是研究和认识历史的基础;史学方法即研究历史的方法,是历史学的重要内容;历史编纂学也是历史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习延伸 1.探究活动 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历史观上的不同,你有什么样的历史观。 2.阅读与思考 要求学生阅读历史学家白寿彝谈历史教育的一段话,谈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并整理成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教案   历史   高中历史   高二历史   历史观   史学   历史学   史料   学问   单元   功能   方法   内容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