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堂导学设计

课题:  第19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教材:         
            第   四    章第    一      节p  91  p 94   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程;通过阅读材料,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逐步提高获取有效信息及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现象的想法与观点,以及解释一般社会现象和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史料、图片,学生学会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认识能够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关注国情的意识。
教学重点:20世纪50至70年代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程。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起步     教师通过毛泽东参加开国大典时凝重的表情抓住学生注意,接着用图片材料向学生展示新中国国民经济的一穷二白,党领导人民经过三年的努力使国民经济得以恢复,但是国民经济恢复后,国民经济是私有制经济占主体,它和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设想不符,那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历程是怎样的?通过问题导入新课。

“一五”计划
    1.教师讲述国民经济恢复后,党提出了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总路线。出示总路线内容,提问“总路线”规定我们该如何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一化三改)
     学生通过图片材料体会建国初我国经济一穷二白的境况;
通过材料使学生体会国民经济恢复后,我国的经济状况是私有制经济占主体,不是社会主义经济,我们接下来的任务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引发学生思考,把学生引入新课的学习。
“一五”计划
1.学生看材料,回答问题。

在导课的过程中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背景的介绍,引出问题: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经济。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过渡

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
    2.教师通过图片解释一化三改的关系。
    3.教师指出根据总路线的内容,党制订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出示“一五”计划内容。(重工业化和有步骤地三大改造)
※4.教师通过材料引导学生探究“一五”计划为实现工业化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
5.教师通过丰富的材料向学生讲述“一五”计划重工业化建设由于得到了苏联的援助、国家的支持和人民高涨的建设热情,取得了重大成就。教师通过地图和图片分析“一五”计划工业化成就:不仅工业部门更加齐全,而且工业布局更加合理,“一五”计划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
6.教师讲述在进行工业化建设的同时,变革生产关系的三大改造也在有步骤地进行。接下来通过图示和图片材料具体讲述三大改造的过程。最后出示材料提问三大改造完成后,公有制经济占主体,这说明了什么?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此时苏联模式又出现了弊端,党开始了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
中共八大
1.教师指出党开始独立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标志是1956年中共八大的召开。党在大会上指出三大改造已经完成,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已经建立,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已经解决。现在我国的主要的矛盾是我们已经建立的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出示八大会议文件关于此矛盾表述的具体材料,提问为解决这个矛盾,接下来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教师出示八大为完成任务提出的经济建设的方针。
过渡:在八大正确的指导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蓬勃开展。
中共八届二次会议
1.背景:教师出示材料指出由于“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和苏联的成就,使党开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在这种认识下党召开了中共八届二次会议。 2.学生体会一化三改的关系。
3.学生阅读“一五”计划的内容,体会它和总路线的关系。

4.学生通过材料和教师的讲解,探究得出“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5.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材料体会“一五”计划工业化能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和“一五”计划的具体成就。

6.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图片材料,理解三大改造的过程。体会三大改造完成后,公有制经济占主体,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中共八大
1.学生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2.学生体会八大经济建设的方针是正确的。

中共八届二次会议
1.学生通过材料体会八届二次会议召开的背景。

力求通过材料,使学生明晰历史的来龙去脉。

通过人物的介绍,活跃课堂气氛。

三大改造较难理解,教师用流程图要讲解清楚。

通过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八大的正确探索。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过渡

三、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劫难 2.内容:教师出示此次会议通过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总路线,指出快是总路线的灵魂。
过渡:在总路线的指导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先后开展。
大跃进运动
1.农业:教师通过大量材料讲述农业“以粮为纲”大跃进的情况。   
2.工业:教师通过视频材料,使学生理解工业“以钢为纲”大跃进。
人民公社
1.特点:教师通过材料使学生理解人民公社的特点“一大二公”。
2.后果:教师通过材料使学生体会人民公社的后果和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
过渡: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加之自然灾害和苏联的背信弃义,1959-1961,我国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粮食和日用品供应紧张,人民生活困难,严重的困难使党逐渐清醒。1960年党召开北戴河会议。
北戴河会议
1.教师出示北戴河会议“八字方针”内容。
2.教师补充1962年七千人大会党纠正左倾错误,1962年国民经济恢复发。
3.教师通过地图和图片使学生了解十年探索时期的成就。

从1956-1966年这是社会主义经济建成后,我们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全面探索的十年,尽管探索中有失误,但成就巨大。到1966年到1976年,我国历史又进入一个特殊时期---十年文革时期。
文化大革命
1.教师简要叙述文革的原因,出示文革期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遭受劫难的材料。
2.教师通过1953年-1976年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曲线图,带领学生回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程,体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历程的特点。
 2.学生评价总路线。

大跃进运动
1.学生阅读材料,评价农业大跃进。
2.学生观看视频,评价工业大跃进。   
人民公社
1.学生阅读材料体会人民公社的特点。
2.学生阅读材料,回答人民公社的后果和后果出现的原因。

北戴河会议
1.学生体会“八字方针”,理解它是正确调整。
2.学生阅读材料,体会十年探索时期的成就。

文化大革命
1.学生阅读材料,体会文化大革命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影响。
2.学生观察1953-1976年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曲线图,体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曲折发展的特点. 

通过各种形式的材料,还原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以便使学生更理性地评价事件。

学生感性出发,做出理性思考。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小结: 3.教师引导学生小组谈论,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这20多年的历程中,我们得到了哪些经验教训。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6年文革结束,我国经济建设是在成功与失败的交替中不断前进的。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是今天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借鉴和反思。文革后,我们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又有哪些探索和创新呢,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3.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经验教训.

 讨论合作
激发兴趣
归纳总结
能力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教案   历史   高中历史   高一历史   经济建设   大跃进   北戴河   总路线   人民公社   国民经济   曲折   课堂   中国社会主义   教师   计划   材料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