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点击::品学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识目标:

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的发展规划及其成就;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掌握邓小平的“三个面向”;掌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能力目标:

⑴指导学生学习邓小平“三个面向”的题词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⑵通过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的“动脑筋”、“活动与探究”、“自由阅读卡”等项练习,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⑴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⑵通过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图片以及教材的利用等,多方面培养学生获得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⑶通过信息发布的形式,培养学生比较、概括、归纳的能力,形成准确的判断能力。

⑷通过联系现实生活,帮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开始,认识了解社会。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通过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教育事业辉煌成就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⑵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邓小平“三个面向”的题词以及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方针等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科教兴国的意识。

⑶通过对所在社区学校同少数落后地区义务教育情况的对比,加深学生对我国基本国情的认识,增强热爱家乡的观念,树立学好本领、建设好祖国的伟大志向。

4.教学阐述

依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根据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现实社会实际的特点,在设计上让学生对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联系身边的,网上的资料等等)的过程中,加深对“义务教育”及“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解。改变了过去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整合与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人文素养,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进而使学生认识到重视教育、提高中国人民的素质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从而进一步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伟大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发展教育事业的政策、措施,人民教育事业发展的可喜成就。

重点突破:提前了解《义务教育法》及科教兴国战略,利用课本中的文字资料、图片及教师、学生查找的补充资料(搜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我国教育发展情况资料),通过多媒体展示等形式,引导认识到改革开放后教育的发展变化情况。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和领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邓小平的“三个面向”、“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指导意义,展望我国教育发展的前景。

难点突破:课前引导学生从政治学科中,认真了解《义务教育法》的相关内容、意义;通过录像资料给学生介绍“三个面向”和“科教兴国”的内容及其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

⑴提问引导法、讨论。

⑵资料整合,充分利用课本上所提供的材料以及学生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归纳主要内容,加深理解。

⑶合作探究法。

⑷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前导学

⑴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内容及意义;

⑵了解邓小平的“三个面向”及“科教兴国”战略;

⑶安排学生搜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及其取得的显著成就(如“863”计划等)的相关资料(图片、文字资料等);

⑷安排学生查找当今世界主要国家,尤其经济发达国家发展教育取得成功的典型事例。

教学渗透点

⑴使学生深刻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人民教育事业辉煌成就及“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作用,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情感。

⑵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增强法律意识,从而深入理解《义务教育法》的重要作用。

⑶联系社会现实,使学生从审视、对比的角度认识教育,树立主人翁意识。

教学资料

⑴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八年级下册)。

⑵录像资料及从相关网站:的与本课相关的音乐、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影片《一个都不能少》《美丽的大脚》片断,观看后请同学们谈谈有什么感想。

师:“看出落后地区的孩子们对知识的一种强烈渴望和期待学习的心情。”

师:“进行联系对比,体会到自身生活条件的优越。”

师:“在对比中,懂得了什么是幸福。”

师:“体会幸福的同时更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责任感。”

师:“相比之下,同学们的受教育条件是这样的优越,那么,我们更应该知道是谁给了我们这样好的条件呢?”

师:“对,是党和政府的关注。其实,对于这些贫困地区,我们党和国家也一直在关注,有‘希望工程’、‘阳光工程’等。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打出课题“第19课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讲授新课:

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师:“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有很大发展。党和政府尤其重视基础教育的发展,国家增加了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并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办学。各地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出现了一些设备先进的中小学校。”

多媒体打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及邓小平的照片)”

   这个题词不仅是对景山学校的,更是当今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为新时期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这是新时期教育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方针。体现了党中央对我国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真可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下面我们一起进入历史回顾

请各组同学做好准备。

多媒体打出:历史回顾

  

师:我国自清朝末年以来,一再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但从未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实施义务教育创造了条件,改革开放则使义务教育由理想变成事实。

多媒体打出:

(1986年我国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到xx年,我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师:“在政治课中大家多次接触到《义务教育法》,哪位同学能为大家介绍一下它的含义是什么?”

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问题。”

多媒体打出:(《义务教育法》规定:“凡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你怎样理解上述法律条文中你所享受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他们谁说的对?为什么?

小女孩:我们上学是家长和学校的事,家长和学校让上学就上,不让上学就不上。

小男孩:不对,上学是我们自己的事,既是我们对国家和社会的义务,也是我们接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依法执行。不能让上学就上,不让上学就不上。)

    师:“尽管我们国家用法律的形式赋予了青少年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有少数地区的孩子还不能享受到这种权利和义务。”

多媒体播放幻灯片:一些落后地区孩子在破旧的教室中的学习情况;“希望工程”的典型图片;一组反映家长让孩子辍学做生意及后来被有关部门批评教育了的漫画。(背景音乐为:韦唯的《爱的奉献》)

随后屏幕打出问题:总有一些孩子由于种种现实问题而辍学,我们应该怎么办?

  

  

师:“刚才有的同学提到发展经济和教育的关系,提得很好,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就提出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多媒体播放短片“科教兴国”。

师:“‘科教兴国’战略中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是怎样发展教育事业的呢?”

  

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100页“练一练”

师:“面对我国过去所取得的成绩,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与此同时,作为与“科教兴国”战略同步成长的你们更应该放眼看世界!

    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一下。

  

师:“这些国家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科技和后天的生产力,所以高瞻远瞩的邓小平一再强调,发展科技,不抓教育不行。没有教育的发展,就没有科技的进步”。

教师过渡:现在我们的“九年义务教育”,也就是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基础教育牢固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自然能够“水到渠成”了。

高等教育的大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请同学们把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展示出来。

师:“党中央、国务院站在时代的高度,审时度势,提出了“科教兴国”的重大战略决策,同时,坚持“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这都是我们新时期教育取得成就的有力保障。那么,

我们青少年又应以怎样的实际行动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呢?

你能否为自己将来的学习前景作一番美妙的设想?譬如,你将为自己初中毕业以后选择什么道路?你将以哪门课程作为重点选学的方向?”

学生观看,议论并发言。

生1:“他们期待学习,期待老师,是发自内心对知识的渴望。”

生2:“和他们相比我们的受教育条件是这样的优越,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珍惜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

生3:“我以后一定好好学习,因为我现在知道我是多么地幸福。”

生4:“我最希望我现在能改变这样的状况,希望自己能为他们做点什么”

生5:“其实我觉得这只是一少部分地区的状况,大多数的学校条件都还是很好的。”

生:“党”,“政府”。

展示资料,论证历史

同学们分组展示。

第1组:展示建国以来“义务教育”发展的资料、数字、图片等。

第2组:展示改革开放后“义务教育”发展的资料、数字、图片等。

(它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推行基础教育,强制学龄儿童接受一定的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的必要措施。)

生:“男同学”

生:“法律是强制性的,人人都必须自觉遵守和执行,任何阻止学龄儿童上学的行为都是违法的。”

生:“我们在政治课上都学过《义务教育法》,很容易就可以判断出上学既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的义务”。

  

学生纷纷阐发他们的观点和见解。

“应该大力发展经济,经济搞上去,我们就能很好的发展教育。教育搞好了,人才就多了,科技就进步了,经济也就发展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一方面要加大执法力度,坚决处理那些侵犯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权利的人和事。另一方面要发动社会力量加大教育投入,大力兴办“希望工程”、“阳光工程”,切切实实地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改善办学条件,让他们真正享受到应得的权利。)

①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②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生:“应选c (基础教育)”

生:“日本大力发展教育,长期坚持智力高投资,不断改革教育体制,为现代化经济的发展培养大批具有中等以上学历的有技术的优秀工人和科技人才。”

生:“德国和日本都是二战中战败的法西斯国家,战后经济颓废。然而仅仅一、二十年时间,联邦德国和日本经济的飞跃令人咋舌,两国分别成为60年代初和60年代末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尤其日本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美国。究其原因,我们发现除了一定的民主改革、加强国民经济的非军事化、依靠美国扶植等因素外,还有一个共同的原因那就是高度重视教育。”

生:“发展中国家新加坡也是大力发展科教事业、重视道德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不仅保证了科技和生产对人才的需要,也造就了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劳动大军,70年代新加坡经济年增长率不仅超过西方,而且成为美国、西欧和日本的竞争对手,令世界瞩目,被称为“70年代的奇迹”。”

         

  

学生通过资料的汇总,思考、讨论并作答。

①数量大增,学科齐全,布局合理。(展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网址、图片、文字资料等)

②科学研究硕果累累。(“863” 计划项目和国家发明奖。鼓励学生查找课外资料,说出具体事例)

   

  

“当前我们正处于新课程标准的教育改革大潮之中,学校和老师为我们搭建了展示才华的广阔舞台,精心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探索活动,大家要珍惜这些机会,争取多学些本领,为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打下坚实基础。”

“想要考重点高中,争取考上理想的大学,理科我很喜欢,我想搞科研工作,希望拿到‘诺贝尔’奖,为国家作贡献。”

“初中毕业后,我打算去读艺术高中,以后考艺术学院,做一名演员,最好能走向国际。”

“我不想读高中,我希望直接去读技术学校,早点工作,边工作边深造,开一个属于自己的公司。”

“我们读初中毕业是最低的标准了,多数人都还是希望能继续深造,现在读大学是我们的起码要求了,研究生和博士生更是不断地扩招,所以,我们为了自己也得好好学习,要不然,怎么在以后的竞争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啊?”

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思考后,很容易做出正确的价值观判断。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信息发布中,进一步加深对教育发展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通过学科整合,学生课前预习和资料的收集,基本上能准确的做出概括。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片与音乐的结合,给学生以极强地震撼,从情感上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尝试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并能形成正确的判断。

   部分学生从书中98页“导入框”、101页“自由阅读卡”提取相应的信息;部分学生在刚刚学过的知识中概括总结出结论。

    学生注意力很集中,纪录片短而精。

  

引导学生看书98页, 可以很快提取有效信息。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很集中,很有针对性,从对比中更能突出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

通过教师的总结,学生再次加深对“科教兴国”战略的认识。

   

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及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准确地进行信息发布(图片、调查报告、数据等)

层层设疑,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根据本课所学,联系现实,启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学以致用。

教师总结:“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青少年受教育的程度如何,直接关系着祖国的命运和前途。所以大家有责任、有义务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课后思考和探讨:对于我国目前尚存在8507万人的文盲,请你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议。

<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教案   历史   初中历史   八年级历史   科教兴国   义务教育   条件   能力   战略   我国   国家   学生   资料   图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