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之火

第12课 ,可以燎原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解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等知识要点
掌握"反抗r受挫r开拓新路r星火燎原"这样一个历史过程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阅读资料再现情景
从课文和插图中领会当时敌强我弱的局势特色,理解以退为进策略的准确性,意识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精力的可贵价值
论从史出评价事件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理论结合实践的辉煌典型
讨论摸索
秋收起义的步队进军井冈山的原因及其历史作用
情感态度价 值观崇敬革命前辈业绩
中国革命从走苏俄的途径到走自己的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革命前辈为此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事迹永远值得后人崇拜
思想意识
必须依据不同历史时期的详细情况采取不同的斗争策略,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实践同中国革命的详细实际联合起来
教学重点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教学难点 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的原因(理由)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领导的国民革命为什么会遭到失败?(a.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等人背叛革命;b.共产党领导人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造成严重伤害..)
2、南京国民政府存在什么性质?(反动的性质,代表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继往开来,教师讲授:后来,武汉和上海的反动势力会合起来,对幼年时代的共产党继承进行猖狂弹压.在强盛的敌人眼前,很多共产党人和革命积极分子惨遭屠杀.但是,英勇的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而是从地下爬起来,檫干身上的血迹,埋葬好错误的尸体,从新投入战役.(布置学生阅读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见地.)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南昌起义
1、南昌起义的概况怎样?(要求学生说出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
a. 时间:1927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就定在8月1日.
b. 地点:江西南昌.[请求学生在56页舆图上表明地位]
c. 领导人:朱德、周恩来、贺龙、陈毅等
d. 成果:一度占据南昌,撤出南下途中受挫.)
2、《南昌起义》图中的报告者是谁?(周恩来)
3、"动脑筋":南昌起义军占领了南昌,为什么要撤出南下广东?(遭到反动军队包抄,不宜与敌人硬拼,打算南下广东,争取外助,重建广东革命根据地,然后北伐.)
4、南昌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什么重粗心义?(打响了武装对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奋斗的开始.)
老师小结、过渡:当时,毛泽东也接收党中央的指派,回到故乡湖南领导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
1、毛泽东怎样发动秋收起义、进军井冈山?(完成"练一练":
a.工农革命军三路进攻的出发地:修水、铜鼓、安源.
b.受挫后汇合的地点:文家市.
c.改编部队的地点:三湾.
d.最后落脚的地点:井冈山.
2、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提醒学生进行敌我力量比较分析时,注意察看57页"文献资料.红军歌谣"、59页"自在阅读卡.红军的军服":
a. 敌强:武器设备齐全,把握着城市的把持权,但在乡村的力气却比拟单薄.
b. 我弱:在国民革命和秋收起义中持续受挫,丧失很重,但能艰难斗争,能够适应农村的生涯.)
3、视察彩色图片《井冈山会师》和57页插图《龙江书院mm井冈山会师毛泽东和朱德相见的处所》,说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刚强的队伍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分点发问mm
a.会师时间:1928年4月b.改编后的部队名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
c.领导人:朱德、毛泽东)
4、根据59页"活动与探究"的内容,小组谈论并发言:秋收起义后,工农革命军为什么要去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启发引诱,辅助学生懂得答题思路.而后,层层引导:
a.双方力量对照情形:敌强我弱,敌人的力量集中在城市,在城市起义不可能全胜.
b.井冈山条件:位于湖南、江西交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邻近农产品丰盛,有利于部队给养的筹集;离大城市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大众基础好,便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巩固小结
依照纲领信号的线索梳理本课知识:
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南昌起义r
南下受挫井冈山会师
星火燎原
秋收起义
敌强我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教案   历史   初中历史   八年级历史   南昌起义   中国工农红军   井冈山   周恩来   秋收起义   革命根据地   南昌   星星之火   反动   地点   领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