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的反洋教斗争

八年级上册第4课教学建议、教学案例及参考答案
【特别提示】
    导学案只是老师教学的一个辅助,千万不能完全一成不变地依据导学案来教学,如果机械使用导学案,课堂教学过程将毫无生气,也不会起到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建议】
导入新课:
方式一:由中日甲午战争的后果导入:中国被日本这样一个东方小国大败,况且这个小国在历史上一直都是在向中国学习,日本也是刚刚摆脱西方列强的侵略,所以,这更加刺激了西方列强的侵略野心,他们更加肆无忌惮地展开对中国的瓜分。
方式二:由“时局图”导入: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八国联军侵华……
方式三:由下面的材料导入
中国人民的反洋教斗争
    在我国古今大量流传的对联中,有为数不少的幽默讽刺对联。人们常以对联的形式托物寄情,鞭挞邪恶,嘲笑、讥讽生活中不合理、不道德、不公正,以及种种假恶丑的人和事。值得注意的是,在漫画中也有借用对联这种特殊的文学形式,来加深主题,揭示矛盾,贬斥讽刺对象的。
    这里介绍的两幅配有对联的漫画(见图),是清代义和团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宣传漫画。 十九世纪中叶,帝国主义利用它在中国的教会组织,大肆地进行侵略活动。不堪忍受凌辱的中华儿女奋起反抗,暴发了以反洋教为特点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义和团非常重视宣传工作,写着反帝歌谣的揭帖,贴满了民团所到的城乡。这两幅配有讽刺对联的画《射猪斩羊图》和《雷击猪羊图》,就是当时的宣传品。这两幅画把帝国主义传教士比喻为猪羊,构思手法具有漫画的特点。
    
    《射猪斩羊图》画两边的对联是:
    万箭射猪身,看妖精再敢叫不;
    一刀斩羊颈,问畜牲还想来么?
    
    《雷击猪羊图》以雷公象征正义力量,画两旁的对联是:
    一声怒气发天庭,二月蛰惊,三春运转;
    群丑游魂收地狱,两时命尽,四海妖除。
这两副对联,把矛头直指帝国主义散布在我国的教会和传教士,主题非常鲜明。
【参考答案】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主备人:陈集镇中学杨福银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了解八国联军侵华及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史实。
2.结合《辛丑条约》签定的时间、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的影响。
【自主学习】一、请看课本21—22页,独立完成1—2问题:
1.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义和团兴起地区、口号分别是什么?
主要原因: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的瓜分中国的狂潮,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
兴起地区:山东、直隶一带
口号“扶清灭洋”

二、阅读课本22—23页《辛丑条约》一目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共同探究】
1.思考一下,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前三次列强侵华战争有何不同?
最明显的不同就是,这次侵华战争的对手不是清政府而是中国人民,前三次都是
以清政府为对手。
其他的不同让学生思考,思考不到就算了,不必费时间。
2.“为什么说《辛丑条约》后,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最主要的就是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斗争。

【归纳整理】
 《辛丑条约》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签订国家 俄、英、美、日、德、法、意、奥 英国 日本
赔款 白银4.5亿两,
本息合计达9.8两 2100万银元 2亿两
土地  香港 台湾、澎湖列岛
其他   
影响 《辛丑条约》是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人民的沉重枷锁,西方列强进一步
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前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拓展练习】
1.(XX•湖南衡阳)对下面年代尺上提供的时间,解读准确的是
a.1842年,中英之间爆发鸦片战争  b.1895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19XX年,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   
d.19XX年,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2.(XX•河北)清末一位小商贩说:在北京东交民巷,我们这些个卖瓜的、卖菜的不能
随便出入了,更不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给了洋人。这一情景的出现是因为清政
府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3.(XX•浙江湖州)在中国近代,下列哪一条约签订以后出现了右图局面?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XX•江苏淮安)19XX年《辛丑条约》签订的消息付出,全国上下一片哗然,众人议论纷纷,忧心忡忡。下列议论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a.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b.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c.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开办工厂,中国民族工业没指望了   
d.清政府的统治已经被洋人的统治完全取代了
5.材料一  自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以武力强迫清王朝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的领土,蹂躏中国的主权,掠夺中国的财富,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  农历XX年二月初二凌晨,在法国佳士得拍卖公司举行的拍卖会上,圆明园文物——铜兔首、铜鼠首被中国厦门商人蔡铭超分别以1400万欧元拍得,但蔡铭超“拍而不买”,拒绝付款。
请回答:  (1)请写出列强将中国近代社会一步步推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三次侵略战争的名称。
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材料二中两件兽首是在哪次战争中被劫掠的?劫掠者是谁?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
(3)写出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名称。
《辛丑条约》
(4)清政府在近代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
原因:中国社会制度的腐朽落后;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一定要建设强大的国家等。
【教学案例】
请参考借鉴!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第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说出《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对民族危机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了解义和团反侵略斗争的史实,对比清政府的软弱无能,认识中华民族危机及全面加深的重要原因,培养学生探究学习、交流合作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由学生主讲、编“顺口溜”、动手设计“历次侵华战争、签订的条约及影响”的知识结构图等形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体现了“活动、民主、自由”的新理念,使学生“乐学”“善学”“会学”“巧学”。
  运用图表,比较历次侵华战争,得出中国正在遭到越来越多的国家侵略的史实。比较历次战争签订的条约内容,得出中国人民遭受的灾难越来越深重的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八国联军的暴行给中国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向清政府进行的又一次穷凶极恶的敲诈勒索;处于弱势的中国人民是不畏强暴的,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应勿忘国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难点 《辛丑条约》的影响;如何理解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廷”。
教学过程与方法:
【导入新课】:(3分钟)
首先引导学生复习:近代以来有哪些国家发动过侵略中国的战争?大规模的战争有哪几次?结果怎样?都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英法俄日;三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
然后导入新课:历史进入20世纪,中国的主权和国家尊严再一次遭到破坏。八国联军的侵华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的签订也使中国人民陷入了苦难的深渊。
【讲授新课】:(25分钟)
一、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1、八国联军侵华借口——义和团:
首先,对于“八国联军”要让学生进行识记:“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因祸得福,美日依靠)。同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八国联军为什么要发动侵华战争?他们的借口是什么?”(列强在华掀起瓜分狂潮后,经济、政治和精神上的侵略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其中以义和团运动最具代表性。因此,19XX年八国借口义和团运动损害了他们的在华利益,发动了又一次的侵华战争。)
其次,对于“义和团”指导学生通过读书了解以下几个问题即可。①义和团是个什么组织?成员有哪些?(民间秘密组织、农民和手工业者;)②义和团的兴起原因是什么?(清末的阶级矛盾)③义和团的壮大原因是什么?(民族矛盾的激化)④它为什么要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在民族矛盾激化的情况下,被清政府利用。)⑤你认为应当如何看待在当时情况下的“义和团运动”。(它是一支比较松散、落后的团体,可以一时抵抗侵略,但最终要失败;但是,它体现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抵抗的巨大力量。)
2、八国联军侵华过程:
对于八国联军的侵华过程,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册从两个阶段来掌握。
第一阶段:从19XX年6月发动战争到廊坊阻击战。侵略军人数:XX多人,西摩尔(英);进攻路线:大沽——天津——廊坊;中国人民的抗击:廊坊、杨村等地阻击战;结果:侵略军狼狈败回天津。
第二阶段:从19XX年7月到8月攻陷北京。侵略军人数:2万人;进攻路线:天津——北京;结果:7月攻陷天津,8月攻陷北京;原因:侵略军准备充分,在京各国使馆卫兵和传教士积极配合。中国人民的抗击:义和团和清军围困西什库教堂和外国使馆。
3、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的暴行:
由于此部分为小字,所以,以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学为主。但需要学生掌握三方面:
①北京沦陷后,清朝统治者如何对待?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仓皇外逃西安,并在途中下达了对义和团的斩杀令,希望以此换取与侵略军的和谈。
②义和团的命运如何?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问:还有哪一次农民运动的命运和它相似?——太平天国运动;)
③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的暴行。对此教师首先指出:联军在攻陷北京后,在中南海设联军司令部,对北京实行各国分区占领,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天。然后指导学生在读书后找出:联军在北京犯下了哪些罪行?(从烧、杀、抢、掠几方面来引导学生。)
二、《辛丑条约》:
1、《辛丑条约》的签订:
要求学生掌握:条约签订的时间、代表和意义。(19XX年9月;清政府全权大臣李鸿章与英俄德法美日意奥等国;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最终结果,而且条约的内容和影响都是空前绝后的。)
2、《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作为课文的重点和难点,采用列表格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同时训练学生列表格的能力。因此采用以下两个表格:
①《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条款 内容 影响
赔款 4.5亿两白银,本息共计9.8亿两,39年还清。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 增加了人民的负担,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圈地 划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在内居住,各国派兵保护。 在使馆区的监控下,清政府的内政外交完全处于洋人的控制之下。
打击人民反抗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中国人民受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清王朝成为洋人的朝廷。
军事 拆毁军事防线,允许列强派兵驻扎沿线要地。 中国在军事上也失去自主权。

指出:《辛丑条约》的签订影响深远。虽然这一条约没有割让领土、开放通商口岸等条款,但却提出设立军事据点和占领区等,表明这一时期帝国主义侵华的新特点,帝国主义全面掠夺的本质也暴露无遗,清王朝完全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这一条约的签订,也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②比较:《辛丑条约》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签订
国家 中与俄英法美日意德奥等国 中英 中日
赔款 4.5亿两白银,本息共计9.8亿两, 2100万银元 2亿两白银
土地 划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区 割占香港岛 割占台湾、澎湖列岛、辽东半岛
其他 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毁军事防线,允许列强派兵驻扎沿线要地。 五口通商(沪厦福宁广)、协商进出口货物税款; 通商(沙市、重庆、苏、杭);
在通商口岸设厂
影响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的主权开始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的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大大加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总结:无论是从政治、经济,还是军事和外交上,《辛丑条约》对中国的损害较之以前的不平等条约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思考、讨论:“为什么说《辛丑条约》后,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小结】:(3分钟)
进入20世纪后,新世纪的曙光并没有给中国人民带来丝毫喜悦,相反,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古老的中华民族陷入灾难的深渊,虽然有义和团和部分清军的抵抗,但由于封建制度落后于资本主义制度、清政府的腐败等原因,这种弱势中的反抗还是失败了,清王朝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代理人。中国怎样才能不受外辱?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已开始在积极的搜寻救国之路。
〖板书设计〗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借口     义和团运动
     
    过程     廊坊、杨村阻击战
           围攻外国使馆、教堂
    暴行
     
    结果    《辛丑条约》19XX年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练习】:(9分钟)
一、每课一得:
让学生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定义。
二、材料阅读:
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时局图》;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社会状况;《辛丑条约》。
三、自我测评:
条约名称 签订国家 割占领土 赔款数目
《南京条约》 中英 香港岛 2100万银元
《马关条约》 中日 台湾、澎湖列岛、辽东半岛 2亿两白银
《辛丑条约》 中俄英法美日意德奥等国  4.5亿两白银
四、目标检测: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课程标准
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特别是斗争目标。
2.掌握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过程,重点掌握廊坊大捷和八国联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3.掌握《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内容。
4.分析《辛丑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义和团运动的历史,从中引导学生分析义和团运动的斗争对象是帝国主义,从而得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3.对比分析《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加强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学习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这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外侵略掠夺空前野蛮、残暴的殖民战争,中国人民不会忘记19XX年的国耻与国难。
2.中华民族具有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义和团的英勇抵抗,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这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
教学重点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辛丑条约》。
教学难点
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教学方法
讨论法、阅读理解法、比较分析法、音像辅助法、归纳法等。
教具准备
1.多媒体。
2.相关的文字、历史图片、历史地图等资料。
3.相关的音像制品及设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复习回顾“甲午中日战争”一课。组织同学们结合《马关条约》的内容来讨论一下“为什么说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学生讨论回答后,师投影显示:
《马关条约》 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赔白银2亿两,增辟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领土和主权更遭践踏,中国贫弱更加严重,列强扩大商品倾销,还直接进入中国生产领域 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3.师小结:甲午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地欺压中国人民。义和团就是在反教会斗争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4.组织学生阅读“导言框”,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
5.师小结:导言框的歌谣就是当年民众传唱的。帝国主义列强对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感到恐慌,他们便拼凑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师板书: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落实课标】
a理解课标:
1.师投示内容标准: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2.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标准,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b解答课标:
a.自主探究:
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完成《历史同步学习与探究》中的探究过程内容,然后小组内互查、互纠。理解义和团运动的反帝史实;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掌握《辛丑条约》的签订、内容及危害等基础知识。
b.合作探究:
一、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师板书)
1.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的导入框和教材第一段的内容,从中找出有关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的信息。
师提出问题: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斗争对象是谁?
学生回答后,师小结:从“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地欺压中国人民”一句可看出引发义和团运动的原因是外国教会的压迫。所以义和团运动的斗争对象是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关于义和团运动的发展,从“19XX年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一句中可以看出,一年的时间,义和团由山东到京津,其速度是非常快的。由于义和团势力的发展,帝国主义担心他们的在华利益受到损害。因此于19XX年6月组成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
2.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师投示《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形势》图,指导学生结合地图阅读教材20页本目的内容,完成《中国历史填充图册》第8页的图史链接,并用笔在图中描出八国联军的进攻路线。(可在原线旁另画一条平行线条)以了解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史实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指导学生回顾并联系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的史实,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下面问题,然后在班级内交流:
问题:北京两次被外国军队侵占的情况有哪些不同?
学生完成后,师投示下表进行总结。

联军名称 侵略国 占领年代 清朝帝、后
英法联军 英、法 1860年 咸丰、慈禧
八国联军 英、法、俄、美等 19XX年 光绪、慈禧
结合教材21页“动脑筋”,指导学生阅读历史图片,并根据这些图片叙述当年八国联军的罪行。
(可自由发挥和互相补正,但应控制在3人次以内)
 师适时进行鼓励评价,注意情感目标的落实。
     完成后,教师小结过渡:刚才,我们了解了八国联军进占北京后所犯的罪行和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危害。但是我们应注意,杀人放火固然危害很大,而在当时,真正对中国社会造成危害而且影响深远的却是帝国主义强迫我们签订的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详细内容。
二、《辛丑条约》(师板书)
1.《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
指导学生阅读21——22页本目教材内容、插图及小字内容,思考并回答问题:
问题:分别指出《辛丑条约》关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方面各有什么规定?(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条约具体内容来感知“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概念,而不是死记硬背其条款)
学生回答后,师分析条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2.《辛丑条约》的影响与危害
组织学生思考回答第22页“动脑筋”。
学生回答后,师小结:《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c拓展提升: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①第22页“活动与探究1•议一议”:《辛丑条约》签订后,有人指出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有道理吗?(有)为什么?
学生按组陈述后,师投示答案: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掠夺更加疯狂,清政府几乎成为列强向中国人民征收“战争赔款”的代理机构;帝国主义列强武装控制了清朝都城北京,清政府必须为帝国主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他们完全成了列强的忠实走狗。
②第22页“活动与探究2•谈一谈”:《辛丑条约》中的“使馆界”同今天的使馆区有什么不同?
学生按组陈述后,师投示答案:“使馆界”形同“国中之国”,界内外国人犹如“太上皇”,中国政府无全无权过问其事务;“使馆区”虽然仍是外国使节居住的专门地区,但它完全处于中国政府的管辖之下。
c应用课标
指导学生完成《历史同步学习与探究》中的开放性作业。师巡视指导,检查反馈。
【反思完善】
让学生依据板书复述本节主要学习内容。自查收获与不足。师反馈补偿。
指导学生设计一个表格,把《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作一下对比,内容应包含条约签订的国家、时间、主要内容、影响等。通过表格,让学生能明白中国是怎样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教师等学生都把表填好后,再把示范表格挂出来,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对于学生所设计表格的样式,应不拘一格,能填对就行。)
条约名称 签订时间 主要内容 影  响
中英《南京条约》 1842年 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银元3.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协定关税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日《马关条约》 1895年 1.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3.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4.增辟通商口岸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中和英、美、法、俄、德、日、意、奥、比、西、荷《辛丑条约》 19XX年 1.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2.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3.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4.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提醒学生预习第6课《洋务运动》。
板书设计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1.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2.八国联军侵华和义和团廊坊大捷
3.天津的失陷和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二、《辛丑条约》
1.《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教案   历史   初中历史   八年级历史   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   半封建   半殖民地   列强   帝国主义   联军   条约   北京   中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