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1

第一单元:数一数  (共1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 5页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帮助学生初步认识1-10各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等。
3.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和环保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点: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按要求观察。(课本2.3两页的主题图)
1.看第2页的图,这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来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谁能告诉大家,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
2.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图上到底有哪些东西。汇报的时候要说清楚,个数是1的是什么,个数是2的是什么,个数是10的是什么?
3学生独立观察。
二. 汇报。
1. 生按1、2、3……的顺序汇报,师板书1、2、3……
个数是1的有…… 红旗、教学大楼、老师、操场、风向标、气温箱、足球
个数是2的有…… 双杠、跳绳、门柱
个数是3的有…… 石凳、帽子
个数是4的有…… 垃圾箱、国旗护栏  问:你是怎么知道有4个垃圾箱的?
个数是5的有…… 高楼、
个数是6的有…… 花、大树、
个数是7的有…… 小鸟、
个数是8的有…… 小树
个数是9的有…… 女同学
个数是10的有…… 男同学
(允许学生说10以上的。)
2.指板书,这些数你能数一数吗?
3.能完整的说有1个什么,2个……  同桌互相说一说。
4.谁上来说给大家听。(要求其余学生认真听,说对了要拍手。)
三.讨论。刚才小朋友们都很能干,现在你能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些什么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等一下来汇报。
四.汇报。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五.小结:这节课小朋友的表现都很棒,现在你能说一说,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吗?今天我们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人呀、花呀、树呀、鸽子呀等好多东西,还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等等东西,放学后,你们还可以数数在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
板书设计;        数一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教后录:这是一年级学生入学学习的第一课。为了使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一上课,运用了轻松的谈话方式唤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上下来之后感觉基本学生对这一知识都掌握得较好,更重要的是通过让学生大量的说1——10在身边的发现,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更浓了。

第二单元:比一比  (共3课时)
第一课时:同样多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 7页内容及“做一做”,练习一的1 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知道“同样多”的含义,知道多、少的含义。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实物投影仪,小兔头、小猪头、砖头、木头图片。
学具准备:铅笔.橡皮.梨片.苹果图.三角形.圆片.花朵片各若干。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提问题
故事:三只小猪长大了,要离开爸爸、妈妈自己生活了。他们各自盖了一间小房子。大哥盖了一间草房子,二哥盖了一间木头房子,小弟盖了一间砖头房子。房子盖好了,他们高高兴兴搬进了自己的小屋。可是有一天,来了一只又饿又渴的大灰狼,他先来到大哥的房子前,使劲一吹,大哥的草房子给吹倒了,大哥逃到了二哥家里。可大灰狼又使劲一吹,结果二哥的木头房子也给吹垮了。没办法,哥俩赶紧逃到小弟家里。这次不管大灰狼怎么吹,砖头房子一动也不动。后来,三只小猪一起动脑筋赶走了那只坏透了的大灰狼。三兄弟都竖起大拇指说:“还是砖头房子最坚固。” 这一天,天气可好了,河里的小鱼高兴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咦!为什么那边的草地上那么热闹!小鱼“哗啦”跳出水面一瞧,哦,原来三只热心的小猪在帮他们的邻居小兔盖最坚固的新房子呢!他们你搬木头我搬砖,干得可欢呢!小房子很快就盖好啦!那边的石桌上放着许多好吃的,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招待小猪的。
(一)、教学“同样多”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三个猪兄弟》。教师放录音《三个猪兄弟》,请学生听后回答(一边看书一边回答):
1、三个猪兄弟为什么要帮小兔盖房子?
渗透德育:教育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好客。
2、图上有几只小兔?每个小兔搬多少砖?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兔头图片、砖头图片。
3、一只小兔搬一块砖,有没有多余的砖头?有没有多余的小兔?
一只小兔对着一块砖,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余的砖头。我们就说:小兔和砖头同样多。(板书: 和 同样多。)
学生模仿说一遍。不要求学生和老师说得一模一样,只要能完整说明意思即可。
4、图上还有哪些物体同样多呢?(随意比较)
(二)、操作(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1题)
1、 师引导学生摆“同样多”。
教师摆六块橡皮后,要求学生把铅笔和橡皮摆得同样多。
指1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摆,其他学生在课桌上摆。最后学生看自己摆的和投影仪上摆的是否一样。
2、 全班学生独立摆“同样多”。
在梨片(5个)下面摆苹果片,摆的梨片要和苹果片同样多。
 摆好后回答:梨片有几个?一个苹果片对着一个梨片……,有没有多余的?梨片和苹果片怎样呢?
(三)、教学“多些、少些”
 1、图上有几只小猪?一共有几根木头?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猪头图片、木头图片。 )
 2、一个小猪头对着一根木头比,最后有没有多余的小猪头?有没有多余的木头?是小猪头多还是木头多?谁多谁少?
 学生交流后请小组长代表回答。教师板书:多、少。
 教师说明:木头多、小猪头少,我们还可以说木头比小猪头多,小猪头比木头少。学生模仿说出谁多谁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3、 图上还可以比什么?(随意比较)
(四)、操作(“做一做”第2题)全班同学动手操作,1名同学到投影仪上操作。
1.第1行摆5个 ,在 下面摆 , 要比 多1个。第2行摆几个 ?
2.第1行摆4朵红花,摆的黄花比红花少1朵,第2行摆几朵黄花?
二、运用新知
 1、第1题:左图是猴子多,右图是骨头多。(避免学生产生思维定势)
 2、第2题:学生观察,看到公鸡和鸭子虽然摆的一样长,但疏密不同,进而判断摆的密的鸭子的只数多些,而公鸡只数少些。
 3、第3题:学生在观察到第一排蛋糕同样多的基础上,只需比较两盒中的第二排。第二排多的就多些,反之,就少些。
4、 第4题;此题是在同一排中比较多少,当第5次循环出现珠子时,只出现了一个黄色珠子,所以黄珠多而红珠少。介绍你的方法。
三、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比一比”,知道在比较时,一定要一个对着一个比,才会得到正确的结果。
板书设计:             和       同样多
多       少
第二课时:长、短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页,做一做及练习一5、6题。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学生通过操作学会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掌握多种比较方法,会间接比几个物体的长短。
学具准备:十二袋不同的物品。两支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1 引导观察
    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
    2 交流、汇报
    (1)问: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三支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有扣儿,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等。
    (设计说明  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板书:长chang、 短duan
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1 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 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3 小组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
    (1)看出来的。
    (2)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3)两头儿都不对齐。如图:
 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
    ……
    (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会得出不同结论,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方法,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4 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一端对齐。
    5 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短的认识,培养学生言语表达能力。)
三、反馈练习
    1 教师谈话:现在,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 学生活动。
    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学生结组活动,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比长短,使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巩固练习
    1 投影出示练习一第6题图,先让学生说出图意,然后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一说想法。
    2 投影出示练习一第5题,并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订正时说一说比的方法。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说出比长短的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五、整理学具
    教师提出要求:
    1.原来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
    2.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的一个装进纸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里。
    4.各组都只剩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也装进袋里。
    5.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六、小结: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啊?
    (整理学具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组成部分,有序地操作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板书设计:   长chang            短 duan
第三课时:高   矮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页的内容、“做一做”及练习一第7、8题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通过合作交流,学会比较物体高矮的一般方法;知道高和矮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观察、合作交流的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高矮。
学具准备:积木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有高有矮
1.引导比较
找两个身高相差较大的学生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说有高矮,胖瘦的区别都应予以肯定。
2.是啊,人有高有矮,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高矮的问题。板书:高矮
二、探究方法
1.情境演示:两个身高差不多的同学到前面分开站着,比较高矮。
好像有点困难,我们该怎么办呢?
2.布置活动:小组合作探究比高矮的方法。
3.汇报交流。哪个小组来汇报给大家听。
4.总结方法:直接比或作记号比等方法。
三、排队游戏
1.小组内比较说说谁最高谁最矮。
2.逐渐增加小组人数,说说谁第二高
四、反馈练习
1.第12页第7题
(1)说出动物名
(2)比较高和矮
2.举其他喜爱的动物作比较
五、学生活动
1.摸高活动
说一说怎样做摸得高(可站在地上摸,可跳起来摸)。
2.摆高活动
拿积木或铅笔搭高不倒比较。
3.悄悄话游戏
(1)表演
两生上台,对一生说悄悄话:踮脚尖比高矮
(2)判断思考
谁高,问题出在哪儿?
六、评价总结
比较高矮要注意什么?你学会了些什么?
板书设计:          高     矮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共10课时)
第一课时:1-5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 1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用1 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 5的数序,能认读1 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1 5基数含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初步学会写数字和建立数感。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1 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学生准备1 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谈话:观察第14、15页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有几个?
2.跟周围的小伙伴交流,同时教师到各组共同交流并指导。
3.学生汇报。
4.教师根据汇报情况把卡片1 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
二、反馈实践
1.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2.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
3.同桌之间考一考。
三、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1 5的顺序。
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 (依次感知3、4、5的来源。)
2.整体感知。 出示点子图,请学生给它们5个排排队。
四、开放性活动
1.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1 5表示?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
(1)小组交流。 (2)汇报。
2.猜数游戏。
提问:这个数比2大,可能是几? 这个数比4小,可能是几? 这个数比3大而且比5小,可能是几?只有这一种可能吗?
3.用你们桌子上的圆片、小棒、卡片等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跟你的同伴说说分别用了几个学具。小组活动。
五、学习写数:
1. 这些数你会写吗,谁愿意上来写一写?
2. 你认为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3. 师示范,生学写。
六、小结: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板书设计:          1   2   3   4   5
第二课时:第几和写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8页的内容,第22页第7题、第9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熟练的认、读、写5以内的数。
2.会用5以内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
教学重点:能工整的书写5以内的数。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安排:
一.进一步练习数的书写。
1. 今天,我要请小朋友来做小医生。(出示写错的数字)看看这些病号的问题出在哪里?
2. 学生回答。
3. 还会有人成为小病号吗?
4. 独立书写1-5各数。
5. 小组内交流、检查。
6. 展示优秀的作业。
二.教学第几。
1.出示4,你能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分别用各种方式表示。
2.数字除了可以表示几个外,还能表示其他的意思吗?
还可以表示第几个。
你能举个例子来说明吗?
3.课本第18页在第几页后面啊?
18页上的填空你能填吗?反馈
4.如果第一个阿姨票买好了,那么小明排第几呢?
5.p18做一做第2题
先填空,再说一说如果从右数会怎么样,最后同桌合作说一说。
三.学生活动
1.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请5名学生按顺序排好)
2.从左数,你来说
3.从右数呢?
4.小组内合作说一说。
四.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又学会了些什么?
五.巩固练习:
1. p22第7题。师可在黑板上画5个圈,放图片,让学生说。
2. p22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展示优秀作业,介绍想法。
六.课后练习:练习书写1-5各数。
板书设计:   1   2   3   4   5
第三课时:比大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7页的内容,第21页第5题、第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 ”“ ”“=”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 ”“ ”“=”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 ”“ ”“=”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建立符号感。
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主题图;图片:9只小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1 5数字卡片;学具盒。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认读1 5各数
    (二)排序
    1.教师报数字请学生拿:2、5、3、1、4。
    2.4、2、5、1、3,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同桌互相检查、纠正。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德。)
    提问: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
   2.图上有几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 ”“ ”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2.教学“ ”(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 2(板书3 2)。
    (2)请学生观察“ ”,教师及时板书简笔画,“一条大鱼和小鱼,大鱼在前读大鱼”,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
    3.教学“ ”(猴和梨比)方法同2。
    “一条小鱼和大鱼,小鱼在前读小鱼。”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5.发散思维。
    (1)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2)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时出了什么问题吗?(培养学生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你们说说怎样分才公平?(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各抒己见。
    三、知识运用
    (一)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小猴,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
    3.请学生读一读两道算式。
    (二)做教科书第21页练习二第5题
    1. 学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图意,松鼠和松果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小于几?
    2.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大于几?
    (三)游戏:看谁找得快
    1.教师出示数字2和4,问: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请学生快速在学具盒里找出今天学的符号,举起来,看看谁最快。
    2.小组游戏:请学习小组的组长出示两个数字,其他同学找符号。
    3.填第22页第6题,相互评价。
  四、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几和几
教学内容:教科书19页内容、20页的做一做,练习二第8题。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掌握5以内各数的组成。
2.培养学生互相合作,探究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让自己得出各数的组成
教具、学具准备:纸带、5个红花片、学具棒、卡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1.4的组成
① 老师这儿有4个红花片,你能分一分,有几种分法?
② 学生讨论,动作摆一摆。
③ 反馈情况。
         4             4              4
      3      1     2      2       1      3
④ 读一读,集体读,个别读。
⑤ 游戏,猜一猜。
共有3个园片,左手有2个,右手有几个?
共有4个园片,左手有2个,右手有几个?
共有3个园片,左手有1个,右手有几个?
……
先由老师和学生做游戏,再由同桌互做。
得出   3           3             2
1     2     2     1       1     1
2.5的组成
① 小朋友都有5根小棒,你能把5根分成2部分吗?
② 学生独立操作。
③ 小组交流,把组内意见记录下来。
④ 各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⑤ 全班讨论得出:
      5        5           5           5      
   1     4  2     3     3     2     4     1
读一读。
二、巩固发展:
1.20页做一做第一题
老师出示卡片5,同桌合作各拿出圆片或数字卡片使两人拿出的合并起来是5。比一比哪一桌得出的最多。
2.找朋友                           2           4
                                        4           3
1           2
                                        3           1
学会如何找朋友,合并起来是5的,用直线连起来。
2. 对口令游戏
我说3,我说2,3和2组成5
我说2,我说3,2和3组成5
我说3,我说1,3和1组成4
……
3. 填数
5         4         5         4         5          3
 (  ) 3    2  (  )  1  (  ) 1  (  )2 (  ) ( ) 1
4. 填表
          3     1                    4
          1                          1

6.独立完成练习二第8题
三、小结:
你学会了什么、学到了那些本领?
把今天学的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板书设计:

第六课时:加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例题及做一做,第27页练习三第2题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加法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磁力板、5个圆片、5根小棒。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引导学生从1数到5,再从5数到1。
    2 出示数字,读数。
    3 按顺序填数: (  )3  (  )5。
二、探究新知:
    1 引导观察,感知加法的含义
    (1)用电脑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到: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把1只红纸鹤与2只蓝鹤放到一块儿。
    (2)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说明: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1只红纸鹤和2只蓝纸鹤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2 学习加法算式
    (1)由人或纸鹤的数量抽象出数字1和2。
    (2)教师说明:把1和2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3。
    (4)教师进一步说明:把1和2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板书:加法)
    (5)读加法算式。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3 发散联想
    (1)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出生活中其它能用1+2=3来表示的加法事例。
    (2)(再指纸鹤图)问:这幅图还可以用怎样的加法算式表示?
    教师启发学生说出:
    ①有2只蓝纸鹤,有1只红纸鹤,合起来是3只纸鹤,2+1=3。
    ②有2个小朋友,又来了1个小朋友,合起来是3个小朋友,2+1=3。
    ③有2个男同学,1个女同学,一共有3个同学,2+1=3。
    ④有1个女同学,2个男同学,一共有3个同学,1+2=3。
   ……
 三、巩固发展,学会学习
    1 动手操作,体验加法含义。
    (1)做一做的左图
    ①教师示范,边操作边说明含义。
    ②学生操作,表述含义。
   (2)做一做的右图
    学生独立看图操作,表述含义。
    (3)独立操作,边摆边说。
    ①教师说明要求:用桌子上的5个圆片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②学生操作。
    ③汇报交流
    4+1、1+4、3+2、2+3、1+3、3+1……
   2 看图,体验加法含义。
    打开教科书第23页,认真观察气球图,启发学生说明图意,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3 看算式摆一摆。
    投影出示练习三的第2题,学生边摆边口述。进一步加强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4 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引导学生通过看算式,摆小棒,进一步理解加法含义。)
 四、小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教案   数学   小学数学   小学一年级数学   算式   板书   加法   上册   课时   物体   含义   操作   教师   方法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