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作文指导:任务型作文写作技巧

  写作任务就是思考、权衡、选择。优中选优。

  这三个词的排列顺序是有讲究的。要权衡,就要先思考;要选择,就要先权衡。思考、权衡是选择的前提,选择是结果、结论。

  要选择首先需做出多方权衡,然后对利弊作出判断,再作出选择。选择-权衡-判断-选择,恰好绕成一个圆。有选择就有权衡。

  选择不可能既是此又是彼,只能不是此就是彼。

  权衡是选择的前奏。权衡更多的是思考。

  选择:主要考虑的是哪一个更具风采。

  权衡:主要是比较。比较谁更具风采。

  无论是权衡,还是最后的选择都要注意最优化原则。

  应该说选择谁更具风采,都是可以的。问题是要自圆其说,说出理由,说出道理,让人信服。

  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9月3日大阅兵马上就要开始了,场外:他们是“替补”,他们还在人行道上练兵,没有丝毫的不满与怠堕看着战友们准备迎阅,可他们是不上场的-------他们认为,崇高是不分岗位的!

  (2)阅兵场上,笔挺的军姿,整齐划一的徒步方队,威武昂扬,人们为阅兵喝彩,为祖国点赞,可同时是否更感动于将士们日日夜夜的苦练?每一个细节如果没有千遍万遍的演练,哪能做到极致?

  这里什么更让你感动?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立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解说:

  1、这题显然是仿2015年高考课标题的作文,拟定的。难度也基本相同。

  这是一个给材料,又给定写作任务的作文题。

  2、材料有两则,特点十分明显。先说景,后说情,用“可”分开。这里“可”有转载的含意。显然作文立意的重点在“情”上,在“可”的后面。如果立意在“可”前,那么,是偏离题意的,或者说离题的。

  3、材料内容是9-3阅兵;材料含意是至少三个:1、崇高是不分岗位的;2、日日夜夜的苦练;3、每一个细节-----千遍万遍的演练,-----做到极致。

  4、作文的任务是:“这里什么更让你感动?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与选择。”

  "这里什么"指的的是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这是作文的范围,不能离开,离开就是跑题。

  “更”,有比较、对比的意思。所以要在三个立意点中选择一个写,写出更感动的原因、理由,且必须对比着写,主要回答为什么选择这个,而不是那个,以显示你的“思考”。

  “你”,是有含意的。是学生的感动,而不是军人的感动,一般说是电视机前的感动,而不是亲临现场的感动,要写出自己的、个性化的感动。

  5、写阅兵,学生会滔滔不绝。但是可能写成泛泛的观后感,内容可能会离开材料的规定。这样的是不及格的文章。

  6、立意除了材料给的三点,可以另拟,但是脱离材料的规定范围是不行的。跑题。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夏门大学94岁高龄教授潘懋元,用79年执着于一件事,研究高等教育学,开创中国高等教育学科之先河;

  某大学生热衷于参与选秀节目,渴望一夜走红,登上人生巅峰;

  更有一种人羡慕“官二代”“富二代”,坐享其成……

  这三种人中,你欣赏谁?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从材料看,三种人三种不同的人生追求方式,体现三种迥异的人生追求。所以,可以围绕“个人价值观”来谈。

  可以充分肯定潘教授的“大道至简”的人生追求,褒扬这种生命不止、奋斗不止、一以贯之的进取精神。尤其在充斥浮躁与喧嚣的当下。

  对某大学生的行为,可褒可贬,褒其有所追求,贬其急功近利。

  也可以批评第三种人的庸俗低级、灵魂扭曲的畸形人生价值观,只满足“混日子”,浑浑噩噩,不思进取,用慵懒的心态,终其平庸的一生。值得当代青年警惕。

  关于任务型作文题的认识:

  作文试题考查明确增加了任务驱动的导向。如全国卷作文题拓展了材料的功能,在材料一如既往地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同时,还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发挥材料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如全国一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关方写信来入情入理地谈问题、讲道理,全国二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都会引导考生就一个具体明确的要求来写作,从而更有效地规避套作和宿构,实现写作能力在应用层面的考查。

  2014作文,有的学生就抓住“独木桥”,展开作文,这就偏离了题意。为了避免这种随意和偏离,就有意识地在多角度材料中,提出指令性任务,让学生能够围绕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择最好地角度来写作,不至于偏题。全国一卷和二卷作文题通过增加“写信”“权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和对象感,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作文   考试   高考   高考指导   2300字   多维   题意   含意   立意   权衡   考生   风采   材料   人生   内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