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注意事项

  北原武独立到东京奋斗。人生就要奋斗?不是立意点,是下面故事发生的背景交代;

  妈妈即使在他潦倒的时候也催他寄钱。道是无情却有情?妈妈也许不知道他潦倒,也许知道。材料没有交代。不是立意点,只是强调无论是什么情形下都要寄钱,不是故事的主体。

  6、多种观点,辩证看:文化融合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近些年来,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洋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而端午、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则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高校学者主张应该把洋节赶出中国,呼吁青年人应当自尊自信,应当重视中华民族自己的传统节日。

  从事西方历史研究的专家认为,我国年青人过西方节日,既感受到快乐,又从中了解并体悟西方文明,大有裨益。

  从事中外文化交流研究的学者认为,随着世界文化融合步伐的加快,那些从未到过中国的外国人,也在他们的国土上欢度中国最为传统的佳节。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

  这是一个很好的题目,涉及文化融合问题。正是当下的热点焦点问题。值得重视!

  材料共有四句话。第一句话摆出了当前的现实情况:对洋节的重视与对我们传统节日的不重视。

  第二句话说了第一种观点:把洋节赶出中国,重视自己的传统节日。

  第三句话说了第二种观点:过洋节的好处。

  第四句话说了第三种观点:外国人喜欢过中国传统节日。

  一般说来,像这样的材料,有几种观点,就有几种立意的角度,或者说,可以抓住其中一个观点作文了。

  但是,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第一种观点,显然有些右倾了,思想太保守了,且“赶出”是做不到的。重视中华民族自己的传统节日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自尊自信的主张是正确的。

  第二种观点,说过洋节的好处是对的,但是没有说过我们传统节日的意义。观点有些不全面。

  第三种观点,注意两点:“世界文化融合、也在-----欢度-----”。

  “世界文化融合”,这是潮流、趋势,势不可挡,任何想阻挠其前进步伐的想法,都是徒劳的。想“赶出”洋节的想法是十分幼稚的、可笑的。

  “也在------欢度------”说明他们不但在过自己的节日,也在过中国的节日。

  经验告诉我们:在有几个观点的时候,往往最后一个观点是命题人的观点,是让考生写的观点。或者说命题意图往往在材料的最后有所体现。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不能忽视,那就是第三种观点里,告诉我们一个问题:过不过什么节,只是表面问题,实质是“文化”问题。所以讨论过节问题时,必须把它提到“文化融合”的高度来认识。

  于是,我们联想到“文化融合”的许多例子:

  1、 遣唐使问题。

  2、 昭君出塞。

  3、 美国大片《阿凡达》

  4、 韩剧。

  5、 孔子学院。

  6、 丝绸之路、“一路一带”、亚投行。

  补:

  一、文化的作用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4、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5、文化对人的影响

  ⑴来源: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⑵表现:①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⑶特点:①潜移默化②深远持久

  ⑷作用:文化塑造人生。优秀的文化可以①丰富精神世界。②增强精神力量。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文化交流的依据)

  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4、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5、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作用,就像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那样必不可少。

  附: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感受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民族节日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世界上的文化遗产,不仅对于我们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三、如何对待外来文化(或如何对待文化多样性)

  1、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它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尊重文化多样性原则: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同时,要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四、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对内--中华文化:①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维护民族文化。②将中国先进文化推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③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④有利于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对外--世界文化:①有利于吸收和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③有利于加强交流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发展友好合作,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1、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3、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4、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同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5、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六、文化创新的原因、意义及途径

  (一)原因:

  1、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2、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3、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4、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二)意义

  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4、文化创新有利于增强我国的文化竞争力,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

  5、文化创新有利于增强各国的文化交流,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6、文化创新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有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三)途径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作文   考试   中考   中考指导   3400字   立意   虚无主义   传统节日   民族文化   多样性   社会实践   中国   年中   注意事项   观点   民族   材料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