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脾阳不足型肠绞痛的治疗方法有哪些?推拿治疗效果怎么样?

婴儿肠绞痛,又称婴儿肠痉挛,是婴儿发育过程中自然发生的自限性疾病,常见于6个月内的婴儿,出生后2周即可出现,在早产儿中会有更高的比例,婴儿肠绞痛也是各大医院儿科夜间急诊的常见病之一。

其临床的主要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剧烈的、不易安抚的啼哭,伴有阵发的曲腿、握拳和大量的排气,通常在下午或者夜晚发作,有的发作时间比较固定,可一日发作数次。

发作时间一般持续半个小时以上。该病虽不影响生长发育,有自愈性,但影响患儿的肠道舒适度,易造成睡眠不安,同时婴儿的大声哭闹还会引起新手父母的焦虑情绪,对家庭生活会产生较大影响。

在对门诊肠绞痛的部分患儿进行随访时发现在后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患儿脾胃的功能较同龄小朋友偏弱,易发消化不良,便秘或者腹泻。新近多种调查资料表明。

目前该病的发病率在我国有提升的趋势,且部分患儿病情反复,持续时间较长,给家庭生活和父母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该病目前在临床治疗上无特效疗法,只能对症治疗,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目前关于治疗婴儿肠绞痛的方法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喂养指导。鼓励母乳喂养,如患儿为人工喂养,可更改为深度水解的氨基酸奶粉或半水解奶粉继续喂养,平日多采取俯卧位腹部按摩指导。指导患儿家属给患儿做顺时针摩腹。

母亲膳食回避指导。调整母亲的饮食结构,即低过敏饮食,去除食物中的蛋、奶、咖啡、巧克力、坚果、麦片等。口服西甲硅油乳剂,每次lml,每日三次。小儿推拿治疗。小儿推拿疗法无痛苦,患儿及家长普遍乐于接受。

本研究采用推拿手法治疗婴儿脾阳不足型肠绞痛疗效肯定,且无副作用,操作简便,患儿可免除打针服药之苦,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儿的恐惧心理。

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小儿推拿法与口服西甲硅油治疗婴儿脾阳不足型肠绞痛的临床疗效差异,客观评价推拿疗法对本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寻求一种治疗婴儿肠绞痛疗效肯定、无副作用、操作简便,患儿容易接受的治疗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并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现存的中医古籍文献中对小儿腹痛最早的论述见于《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小儿腹痛,多由冷热不调,冷热之气与脏腑相击,故痛也。”

另《古今医统?腹痛》不仅详细记载了婴儿肠绞痛的发病时间,还描述了肠绞痛的主要症状:“小儿腹痛之病,诚为急切。凡初生二三个月及一周之内,多有腹痛之患。无故啼哭不己或夜间啼哭之甚,多是腹痛之故。”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将该种腹痛命名为“盘肠内吊之痛”。在病因的判断方面主要考虑:寒、热、虚、实四个方面。

《景岳全书?小儿则》根据《内经》进一步指出:“治小儿...腹痛,多因食积,或寒凉伤脾而然,…故小儿肚腹或胀或痛,…多由积滞...若胃气无伤而腹中和暖,则必无留滞作痛,是痛多由于寒也。”

“故治痛者,必当以健脾暖胃为主,若无火证不得妄用凉药,若无拒按坚实等症,不得妄用攻药。”热证可见:《婴童百问?腹痛》中:“夫腹痛者,多因邪正交攻,与脏气相击而作也。

挟热而痛者,必面赤或壮热,四肢烦,手足心热见之…热证,四顺清凉饮加青皮、枳壳。”虚证可见:《幼幼集成?腹痛证治》中则强调腹痛的虚实辨证:“有虚实之分,不可不辨。”并指出其鉴别方法:“可按者为虚,拒按者为实,久病者多虚,暴病者多实。”

《保赤新编?腹痛》中提出了“脾虚痛”的证候特点及治疗方法:“脾虚痛,其候面无血色,微黄带微白,大便少而色白,便后当更加痛。治用补脾开胃为主,用六君子汤加橘皮。”

还补充了对“肝木乘脾痛”的描述:“肝木乘脾痛,肝木克脾,脾虚不胜其克,则肝气无所泄,故乘脾之虚而作痛也。其候唇白,口中色淡,面多青色,痛连两胁,重按其腹则痛止,起手又痛是也。治用四君子汤,加柴胡、芍药。”

多为积滞所致:《活幼心书?明本论》首次提出了“积痛”的概念,“积痛,腹中阴阴而痛,面黄不食,儿大者,口吐酸馊气”,并提出“先治积滞,后调脾胃,其痛自止”的治疗方法。

小儿肠绞痛,可归属于祖国医学“腹痛”范畴。其病因可从内、外二因来考虑,外因多为外邪侵袭,如风、寒、热、湿、燥等六淫之邪;内因多见于食积、气滞、气虚与血虚等内伤病因。内外二因可并存,亦可互相影响,互相转化。

小儿腹痛多发生于肠道,但从脏腑的角度上来看,却与肝、脾、肾、胃、大肠、小肠等脏腑密切相关。根据其不同的病因,我们在辨证上通常将其分为四个证型。

感受寒邪证:常由于看护不得当,导致腹部受寒气侵袭,或乳食不节,过食生冷之物,中阳受阻,寒主收引,寒凝气滞,则经络不畅,气血不行而腹痛;乳食积滞症: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运化较弱,如乳食不加节制,易伤脾胃,食积停滞,郁积于肠胃。

痞满腹胀而疼痛,或积滞日久化热,肠中津液不足而致燥热闭结,肠道气机不利,传导失司而致腹痛;气滞血瘀:小儿哭闹较多,需求不得满足,闷闷而不乐,则肝气郁滞失条达。

肝气横犯于脾胃,导致中焦气机不畅,血凝而不行,气血运行不畅,产生腹痛脏腑虚冷:患儿平素体弱,或先天稟赋不足,脏腑阳虚,或寒湿内停,损伤阳气,阳气不振,则气机运行不畅,腹部绵绵作痛或冷痛不止。

在治疗上,《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出的“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的论断简明扼要地指出了小儿腹痛的基本病机和治则理论。

正是由于小儿脾胃娇弱,脏腑未盛,易外受风寒、风热、暑湿等外邪侵袭的生理特点,在内易为乳食、积滞所伤,从而引起小儿气机壅滞,气血受阻,经脉失调,凝滞不通,不通则痛,故而形成腹痛。

分别可采取:温中散寒、疏肝理气、消食导滞、健脾温中、清热化湿、活血化瘀等治法,如可用养脏汤加减治疗腹部中寒证,香砂平胃散加减治疗乳食积滞证。

大承气汤加减治疗胃肠结热证,小建中汤和理中丸加减治疗脾胃虚寒证,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证。除内服药外,还常使用外治法,如针灸、推拿、膏药外敷和穴位压豆等,亦有良好的疗效。

肠绞痛又称肠痉挛,是由于肠管壁平滑肌强烈收缩而引起,表现为突然起多为外邪侵袭,如风、寒、热、湿、燥等六淫之邪;内因多见于食积、气滞、气虚与血虚等内伤病因。

内外二因可并存,亦可互相影响,互相转化。小儿腹痛多发生于肠道,但从脏腑的角度上来看,却与肝、脾、肾、胃、大肠、小肠等脏腑密切相关。根据其不同的病因,我们在辨证上通常将其分为四个证型:感受寒邪证:常由于看护不得当,导致腹部受寒气侵袭。

或乳食不节,过食生冷之物,中阳受阻,寒主收引,寒凝气滞,则经络不畅,气血不行而腹痛;乳食积滞证: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运化较弱,如乳食不加节制,易伤脾胃。

食积停滞,郁积于肠胃,痞满腹胀而疼痛,或积滞日久化热,肠中津液不足而致燥热闭结,肠道气机不利,传导失司而致腹痛;气滞血瘀:小儿哭闹较多,需求不得满足,闷闷而不乐,则肝气郁滞失条达,肝气横犯于脾胃,导致中焦气机不畅,血凝而不行。

气血运行不畅,产生腹痛;脏腑虚冷:患儿平素体弱,或先天稟赋不足,脏腑阳虚,或寒湿内停,损伤阳气,阳气不振,则气机运行不畅,腹部绵绵作痛或冷痛不止。

在治疗上,《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出的“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的论断简明扼要地指出了小儿腹痛的基本病机和治则理论。正是由于小儿脾胃娇弱,脏腑未盛,易外受风寒、风热、暑湿等外邪侵袭的生理特点,在内易为乳食、积滞所伤,从而引起小儿气机壅滞。

气血受阻,经脉失调,凝滞不通,不通则痛,故而形成腹痛。治疗上我们以调畅脏腑气机,通调经脉为治疗大法,根据不同的病因。

分别可采取:温中散寒、疏肝理气、消食导滞、健脾温中、清热化湿、活血化瘀等治法,如可用养脏汤加减治疗腹部中寒证,香砂平胃散加减治疗乳食积滞证,大承气汤加减治疗胃肠结热证,小建中汤和理中丸加减治疗脾胃虚寒证,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证。

除内服药外,还常使用外治法,如针灸、推拿、膏药外敷和穴位压豆等,亦有良好的疗效。婴儿肠绞痛是婴儿对自己家庭环境的表达方式,它与婴儿家庭关系是否融洽。

父母是否能及时安抚与倾听有密切的联系,而改善母婴关系可以降低肠绞痛的发病率,同时还能改变婴儿的气质特征,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此外婴儿肠绞痛发病的主要原因是肠道产气过多,在有该症状的婴儿中,我们发现大多数都存在明显的腹胀症状,疼痛发作时。

腹胀症状尤为严重,同时疼痛也大多能随着气体的大量排放而得到缓解。肠道气体的来源有:中和胃酸产生、吞下的气体、从血中弥散而来以及细菌发酵产生。

因此从另一方面也说明易哭闹的婴儿易患肠绞痛。西医学上将腹痛分为三大类,第一种为全身性疾病及腹部器官以外的疾病所产生的。

第二种为腹部器质性疾病,如胰腺炎、肝炎、胆道疾病、肠梗阻、肠套叠、阑尾炎、腹膜炎、溃疡病穿孔等;第三类为功能性腹痛,主要为再发性腹痛,如婴儿肠绞痛、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腹型偏头痛等。根据儿童功能性胃肠病罗马诊断标准。

我们可以发现肠绞痛是婴儿的一种行为综合征,是功能性腹痛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在鉴别诊断时首先应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

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经络学说,重点突出标本同治理论。小儿从出生到成人,始终处在不断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年龄越小生长发育越快,特别是在6个月内,是出生后生长发育的第一个高峰。

小儿具有“脏腑娇嫩,行气未充”的生理特点。脏腑娇嫩主要表现为肺、脾、肾三脏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故而常导致不足,脾主运化,脾气不足则运化无力。

推拿疗法可补脾、补肾,手法平和,能助脾肾二脏之生长发育,脾肾二气充盈则运化有力,胃肠通调。同时小儿又有“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特点,小儿越小,这种蓬勃的生机就越明显,因此越小治疗,肠道功能的恢复就越快,疗效也就越好。

6个月内的婴儿经常会抗拒服药,哭闹、挣扎,喂药困难较大,而小儿推拿舒适缓和,容易让患儿和家长接受,顺利配合治疗,也避免了药物的副作用,因此有较大优势。

小儿推拿疗法作用于体表穴位,调节气血运行和脏腑机能,鼓舞脾胃正气,疏通经络、舒畅气机、调和营卫、扶正祛邪作用。相比于其他疗法,更加注重病因的调理,从根本上治疗肠绞痛,从而降低复发率。

针对脾阳不足型肠绞痛,结合小儿的体质和发病特点,在治疗上采用温补脾肾为主,兼以理气消食导滞的疗法,既强调了要补益脾肾不足这个根本,又兼顾了气滞、积食引起的肠道气机不畅,蠕动功能失调这个诱发肠绞痛的外标之证,做到标本兼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5

标签:婴儿   肝气   脏腑   脾胃   生长发育   肠道   气血   病因   腹部   小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