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寒百病生,一个中成药,荡涤肺中陈寒,寒气没有了,肺就健康了

每年的12月份,总是流感爆发的时节。

所以,你可以去看,一到了年底,身边的大多数人不是在感冒擤鼻涕,就是在咳咳咳。

而在中医认知中,其背后的主要原因不外乎我们的肺受了寒。

中医认为,肺开窍于鼻,在体合皮,喉为之咽喉。所以,寒邪一旦肆虐起来,就容易通过我们的鼻窍、皮肤上的毛孔,还有咽喉奔走到肺经。而肺主宣发肃降,说的是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将我们体内的浊气排泄出去,再将清气吸纳到我们体内。

一旦寒邪侵袭我们的鼻窍,蛰伏于我们的毛孔,寒邪本就有收引的作用,是故,鼻窍不通,毛孔闭塞。肺宣发肃降失司,体内的浊气出不去,外界的清气也进不来,气机郁滞在了一起,久郁生热,内热灼伤津液,酿而成湿,化而成痰,所以才会有咳嗽咳痰的症状。

因此,咳嗽也好,感冒也罢,都是寒邪作的祟。

所以,祛寒,可以说是眼下的当务之急。

有一味中药,它高高的在悬在枝头,离太阳最近,也尽得太阳的光辉,所以,全身上下也是充满了阳气,它就是桂枝。

桂枝

桂枝是肉桂树的嫩枝,主入肺经,其味辛性温,有一股特异的香气,所以,药性也是偏于走窜的。

我们前文就讲了,肺经是连着我们的肌表腠理的,所以,桂枝温散肺经中的寒气,同时也可以循着经络驱散我们肌表的寒气。此外,桂枝的味道偏辛,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在吃辛辣的食物的时候,是不是往往会流汗?所以,在服用辛味药材的时候也是如此,桂枝可以通过发汗的方式,协助我们将蛰伏在肌表的寒气通过汗液排泄出去。

桂枝

而寒邪之所以可以这么肆无忌惮的跑到我们体内肆虐,究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我们的正气亏虚啊!

《黄帝内经》中就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说的是一个人若是正气不足就容易生病。

我们的正气,就好比是抵御外敌的一道城墙,是我们体表一道看不见的屏障,中医也称之为卫气。我们在前文就讲了,肺在体合皮,是故,唯有肺气的充足,卫气才会充盈。

而黄芪自古以来就有补气之长的美称,其主入肺经,可以把肺气补足,肺气充盈,在肌表架起一道天然的屏障,把病邪直接拒之门外。

此外,黄芪又入脾经,可助脾胃健运而化生气血,气血充盈,正气不虚啊!

黄芪

然而,不论是桂枝,还是黄芪,都是温性的药材,温性的药材大都容易耗伤我们体内的津液,因此,这里可加用一味白芍。

白芍主入肝经血分,为滋养肝血之常用药。

值得一提的是,白芍的味道偏于酸涩。中医就讲,酸能收能敛。是故,白芍在养血之余又能像一张大网一样,将滋补的津血全都锁在我们体内,使得补中有守。

白芍

讲到这里,方子的雏形也几乎显现出来了,正是东汉医圣张仲景的黄芪建中汤。

黄芪建中汤:桂枝、黄芪、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饴糖。

而后面的生姜、大枣、炙甘草、饴糖则是调和药性,以保护我们的脾胃之气免受损伤。

生姜

大枣

如果大家觉得煎药麻烦,也可以直接选用中成药黄芪建中丸。


然,方无常方,量无常量。

若是症见出黄汗,或伴有黄疸的症状,应加用栀子、茵陈、黄柏;

栀子

茵陈

黄柏

若是夜晚盗汗严重者,可倍用白芍,再加用当归以养阴血;

当归

若是白天多汗者,宜加浮小麦,收敛止汗;

浮小麦

若是体虚多病者,可加用白术、防风;

白术

防风

若是气虚较甚者,当重用黄芪,再加党参、白术。

党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黄柏   建中   前文   白芍   白术   桂枝   黄芪   大枣   寒气   中成药   正气   体内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