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中医认为2型糖尿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有何治疗策略?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更能方便随时回来阅读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以持续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近年来我国DM患病率显著增加。

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约占90%,普遍认为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造成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相对减少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

胰岛β细胞功能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遗传基因导致的,而糖脂毒性、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胰岛炎症等因素将会致使β细胞功能的进一步恶化。

2021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DiabetesFederation,IDF)最新公布的DM地图显示:2021年全球患DM人数约5.37亿,2030可能达到6.43亿,2045年DM患者将达7.002亿,

我国仍有1.409亿患病人数居世界首位,与之相对的DM相关支出排在世界第二位,约达1090亿美元。

同时T2DM及其所诱发的眼、足、心、肾等并发症,不仅损害患者健康降低其生活品质,也会加重患者本人以及家庭的经济和心理压力。

T2DM已经成为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慢性病之一。因此,如何选择有效的医学诊疗方案和模式,防控T2DM及其并发症发生与发展,降低公共医疗支出,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卫生问题。

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降糖平稳、不易波动反弹、调理体质、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如何围绕糖尿病这一中医优势病种,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制定可广泛推广应用的诊疗模式,提升中医药的临床疗效已成为各级专家、学者关注的话题。

中医体质学的发展

先天遗传是个人体质形成的先决因素,后天的培养发育又是其发生变化的重要条件。体质的差异决定了人体对病理因素及过程的易感性,也是导致个体部分独特生理反应的原因,也影响了疾病的预后与治疗。

王琦认为体质是先天遗传及后天培养发育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表现为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心理状态等多层面构架而成的一种特质。

中医体质学的提出及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当代医学诊疗模式由重视“人的病”转向了“有病的人”的转变与进步。

它以研究体质与疾病的相关性为基本目的,医生可以通过体质辨识了解患者生理病理状态,进而采取相应的指导以及临床干预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阴阳关系失衡是疾病产生的基本病机,因此治疗疾病的关键在于协调阴阳关系,令其达到动态平衡,疾病随之而愈,而体质是机体阴阳之气盛衰的表现,具体表现为保持健康状态以及有病自愈的能力。

早在秦汉时期“体质”这一概念就已提出,如《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基于个人身体、肤色、感知能力、情感、意志、性格和对季节环境的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划分了二十五种体质,

这是世界医学对体质进行的初步探索。后世医家在《内经》体质理论的基础之上,与自身的临床实践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了中医体质学理论。

他们分别在总结自身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对常见的体质状态及相应表现进行了分类。张仲景虽未对“体质”这一概念提出明确的定义,但是也根据临床经验将人划分为“强人”、“瘦人”、“羸人”及“虚家”等,

以病发阴阳、性别男女、体型胖瘦为依据分析人生理体质与易感疾病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辨证和治疗提供指导,且在诸多条文中都体现了辨体论治思想。

金元四大医学流派的代表人物也提出了体质的独特见解:如寒凉派代表人物刘完素以北方人刚劲壮实,嗜食肥甘厚味,素爱饮酒,日久化热,故认为病人多因火热致病,多用寒凉之物治疗疾病;

攻邪派代表人物张子和认为北方人具有身强体壮等特点,北方人患病以实证为主,治疗上以驱邪为重,主张用汗、吐、下法攻邪使邪去正安;

而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是南方人体质特点的朱震亨,认为治疗疾病时应以滋阴降火为基本原则;

明代医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强调饮食及情志等后天因素可使体质发生特殊性变异,从而引起体质类型发生改变,且根据先天禀赋、饮食等的差异将人划分为阴脏型、阳脏型、平脏型三种体质。

叶天士等温病学家们提出气壮质、阴虚质及阳虚质是温热病的常见体质;近现代中医体质主要是以病理特点为根据分类的,这与明清时期以来的分类标准一脉相承,

如匡调元提出以阳明、气血、寒热、虚实、燥湿等病理特点对体质进行分型,将其划分为正常质、燥红质、迟冷质、倦晄质、腻滞质、晦涩质6种体质;

目今较被认同的体质分类是国医大师王琦提出的由特禀质、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瘀血质、气郁质及湿热质构筑而成的9种体质类型。

中医体质学在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与发展消渴首次记载于《黄帝内经素问·奇病论篇》,内经对本病的病因、病机、治疗、转归与预后等都进行了相关论述,

认为消渴病的发生自身脏腑功能不足有密切关系,而肥胖及饮食偏嗜等又是消渴发生的重要条件,还指出五脏柔弱者更易在情志刺激下罹患消瘅。

此外书中还有“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肝脆善病消瘅易伤”等论述,认为体质不仅可以导致消渴病的发生,也是诱发消渴病并发症的高危因素。

目前研究成果显示痰湿质、阴虚质为老年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体质。通过对某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的生存质量调查结果显示其生存质量较之于非糖尿病患者明显下降,且其体质状态与生存质量呈负相关,故认为体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生存质量。

提出体质不仅可以导致消渴病的发生,也是诱发消渴病并发症的高危因素,且由于患者体质的差异,患病后表现也各有侧重,因此“辨体论治”无疑给“无证可辨”的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新思路。

通过临床调研发现阴虚质是2型糖尿病病患首位发病体质,其次为痰湿质、血瘀质等。

研究发现阴虚质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体质,且发现体质可影响胰岛素分泌、胰岛素敏感性。

有研究证实血瘀质2型糖尿病病患血液中的细胞介素-6等炎症因子水平显明增高,这可能将会导致并发症的发生。通过研究探知体内脂联素下降是痰湿质和糖尿病前期的共同现象,这可能就是二者均有胰岛素抵抗表现的重要因由。

研究发现痰湿质患者普遍存在脂联素降低的情况,因脂联素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因此这一状况可能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缘由之一。

通过对125例合并血脂异常的T2DM病患的临床研析探得,与其他体质患者相比,湿热质患者的总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明显。

通过对合并视网膜病变的T2DM患者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视网膜的危险体质是气虚质及阳虚质。

研究发现气虚质是糖尿病肾病早期最常见的体质类型,其次是阴虚质、血瘀质,进一步表明体质类型可以影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研究发现T2DM酮症患者的危险体质类型以痰湿质、阴虚质及湿热质为主。研究发现气郁质引发的肝脏功能失常是糖尿病进展的又一重要因素。

体质不仅可以影响病机,还会对证候的性质造成影响,疾病因体质改变即是中医所说的“从化”。

因此,2型糖尿病中医治疗过程中不仅要“辨证论治”,还要体现“因人制宜”治则,注重“辨体、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辨体即辨体质,通过体质辨识,纠正体质偏颇状态,消除个体对某些病因和疾病的易感性,扼制疾病传变转归中的某种倾向性,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运用中医药复方联合饮食运动锻炼的方式可以有效调节痰湿体质,最终达到良好降糖目标。

研究证实通过饮食锻炼以及中药制剂联合方式纠正痰湿体质,进而改善患者糖调节受损状况,可以有效降低糖前期向糖尿病的转化率。

研究证实,葛根芩连汤可以明显纠正湿热体质,实现有效控糖目标。运用大师王琦经验方对痰湿质T2DM干预研究发现,体质治疗可以通过降低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而实现有效控制血糖目的。

研究表明八段锦、耳穴压豆及药膳联合体质干预在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升生存质量及控制血糖方面更具备优势。

研究发现在保障疗效的前提下,通过膳食调理2型糖尿病的偏颇体质更具备安全性及稳定性。

阴虚质2型糖尿病认识概况

一、阴虚质2型糖尿病成因

(一)遗传因素

天禀遗传是体质殊异产生的要端性存在,如在《灵枢·寿夭刚柔》有:“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阴有阳”的撰述,进一步主张天禀差异不仅是个体间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殊异的主因,还是人体内阴阳气血等物质的差异重要缘由。

而遗传因素对体质形成的影响也主要是通过体内气血阴阳的不同所导致的,即体质差异实质上就是体内先天遗传的气血阴阳的质量的异同。

若先禀充足,则体质无偏颇,反之则导致出现诸如阴虚质等偏颇体质,日久可发为阴虚质2型糖尿病。

(二)胎禀因素

父母双方体质偏颇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导致子女体质偏颇,而在孕育过程中,受某些不良因素影响也会导致新生儿表现为偏颇体质。

如小儿体质由先天遗传决定的同时,又与母亲妊娠时体质状态有密切关系。

(三)饮食内伤

饮食习惯是体质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张景岳在其著作《景岳全书》中提出“阴柔之人,耽于辛热刺激之物,日久则阴液受损”,认为饮食无度将会导致体质偏颇。朱丹溪提出平素嗜食肥甘厚味,化火伤阴是导致阴虚体质的重要诱因之一。

(四)房劳失度

房事活动主要通过肾脏功能正常发挥实现的,并且耗损一定程度的肾精,因此应当有所节制,保肾固精,才能保持体质壮实。

一旦房事无度,则令肾精大伤,进而影响其他脏腑器官及组织功能的正常发挥,最终导致体质衰弱。人之阴气难以形成而易于亏虚,“纵欲无度”易导致相火妄动,煎灼阴津日久形成阴虚体质。

(五)内伤七情

长期受到不良情绪刺激,高于自身生理调适禀赋时,易于妨害机体脏腑经络效用施展,诱致机体气血阴阳失和,最终招致偏颇体质产生。

在认识到体质形成与情志之间相关性的基础上,提出五志过极化火,阴液受损,亦可导致阴虚体质的形成。

二、阴虚质2型糖尿病现代研究

阴虚质是体内精血津液等阴津匮缺以阴虚内热为主要临床病征的体征类型,在针对国内一般人群的体质类型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阴虚质位于偏颇体质的第4位。

研究表明阴虚质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病后临床症状及证型等,且阴虚质2型糖尿病患者的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β细胞功能不足。

通过研析发现阴虚体质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且随着年龄增长阴虚质2型糖尿病患病率逐渐增高。

研究发现女性糖尿病患者阴虚质比例明显高于男性患者,即性别差异与体质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可能存在一定关联性。

根据《中医体质学说》中的判定标准,生活脾性多呈现为焦躁少安,欠缺耐性,做人处事待人接物热情洋溢、活泼外向,素常多伴有手足心热或手足心出汗,口燥咽干,恶热喜冷,忍冬不耐夏,口渴喜凉饮,小便短黄,大便干燥,舌红乏津,脉细数等重要临床征象,病后易发展为阴虚内热或阴虚燥热之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糖尿病   胰岛素   偏颇   体质   阴阳   患者   差异   中医   因素   策略   疾病   发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