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事之“秋”来了,要注意养护,润肺燥、护脾胃是关键!

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正所谓“一叶知秋”。

立秋过后,就意味着开始进入秋季了,《管子》中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

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气候由热转凉,阳气渐收,阴气渐长。

我们经历了一整个夏天湿邪的侵犯,这个阶段的脾胃是比较虚弱的。再加上现在三伏天还没结束,还处于长夏,长夏湿气盛行,湿邪困脾,脾虚的问题就更明显了。

因此,立秋后的养护应以润肺、护脾为重,注意饮食,爱护脾胃,养精蓄锐,为即将到来的秋冬打好基础。

润肺燥,护脾胃

01

起居调养

秋天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

立秋刚过的这段时间,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要注意增减衣物,以免造成身体不适。

02

运动调养

秋季时节因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故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干扰阳气的收敛,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

另外,要注意运动后不宜喝冷水或冰水、冰冻饮料,建议休息片刻待身体凉快后再喝温热水,否则容易导致脾胃受损。

03

艾灸调养

现在正值夏秋交接之际,人体阳气浮于外,体内属虚寒状态。我们可以通过艾灸养阳除湿,调理脾胃,增强体质。

补肺气

脾俞穴、肺俞穴、肾俞穴位于背部,可益肺气、通心血、调津液,改善肺部功能。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能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

膏肓穴主治咳嗽、气喘、肺痨等症。

尺泽穴、孔最穴、列缺穴、太渊穴位于手臂,可治哮喘、反复感冒等症。

艾灸方:

每天取1组,3组轮换艾灸,10天1个疗程,1个疗程后个两天再灸,2个疗程可缓解肺阳虚。

第一组:太渊穴、脾俞穴、足三里穴

第二组:肺俞穴、膏肓穴、肾俞穴

第三组:尺泽穴、孔最穴、列缺穴

护脾胃

血海穴、三阴交穴、太白穴位于腿部及足部,可以治疗胃痛、腹胀,增强食欲(但女性经期应慎灸太白穴)。


关元穴、神阙穴、中脘穴可以补脾养胃,主治脾气郁结导致的饮食不香、消化不良、腹胀便溏等症。

内关穴、天枢穴、足三里穴可化湿补脾。

艾灸方:

每天取1组,3组轮换艾灸,10天1个疗程,一个疗程后隔两天再灸,2个疗程可缓解脾阳虚导致的不适症。

第一组:血海穴、三阴交穴、太白穴

第二组:关元穴、神阙穴、中脘穴

第三组:内关穴、天枢穴、足三里穴

04

饮食调养

中医认为,肺与秋季相应,立秋之后,天气就变得干燥,而天气干燥容易伤肺,肺气虚则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

一般来说,秋季养肺,可多食莲藕、百合、杏仁、荸荠、蜂蜜、甘蔗、土豆、萝卜、山药、扁豆、枸杞、银耳、木耳、猪肉、鸭肉、柚子等润燥养阴之品,同时要少吃葱、蒜等辛味之品。

而脾胃是后天之本,身体正气的来源,在秋季补足脾胃,一方面可以使我们正气充足,当气温降低时也能抵御外邪,减少生病;另一方面,这也是为后续的冬季打基础。所以,在秋季,我们应侧重于温中健脾,多吃炖熟、温软、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山药、芡实、莲子、茯苓、薏米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0

标签:脾胃   太渊   太白   列缺   艾灸   阳气   立秋   穴位   疗程   多事   秋季   关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