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只羊能活着走出三伏天的上海”,又一羊肉文化节开幕

“没有一只羊能活着走出三伏天的上海”——一句网络热梗,尽显“吃伏羊”的火爆。

7月20日,第二届周浦羊肉文化节在浦东开幕,两天以前,第十五届张泽羊肉美食文化旅游节刚刚在松江开幕。而此刻,第十六届上海庄行伏羊节则已在奉贤持续了十多天。

每年一到7月,上海光是与羊肉有关的节庆就数不胜数,更不要提分布在崇明、普陀、闵行、宝山、青浦等地一些人气颇高的羊肉馆子。而与羊肉制作技艺或是羊肉食俗有关的地方非遗项目亦有不少,包括但不限于上述的周浦羊肉、张泽羊肉、庄行羊肉,它们均有各自的非遗传承人。

上海,一个从来不大规模产羊的地方,却这么能吃羊,背后到底有什么讲究?而羊与羊之间,又有多大不同?

羊是那只羊,锅却不是那口锅

和北方人普遍为了冬季吃羊暖身一样,上海各区吃羊也都有一个近似的道理:夏令进补。

记者多年在郊区采访发现,老一辈之所以普遍留下这一传统,主要是因为长江以南地区三伏天闷热潮湿,此时服用性热的羊肉,正好可以把体内的寒气和湿热逼出来,起到食疗的作用。

也因此,上海的羊肉吃法上都力求清爽,除了崇明和青浦地区的羊肉馆子有红烧的做法,其他绝大多数的羊,都是被白烧着吃掉的。而烧羊的“副产品”,一锅清亮的羊汤,也常常喧宾夺主地成为食客的心头好。

都是白烧,要说口感上有多大差异,恐怕只有绝对的羊肉发烧友和老饕能说清一二。但以记者有限的经验,总体上,庄行羊更软糯,松江羊更酥烂,而周浦羊则力求口感柔润且肥而不腻。

众所周知,上海的羊肉馆子选用的基本都是来自江浙、一年半龄的羊。羊没有区别,决定口感的因素,主要体现在锅上。

寿新明是松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张泽羊肉制作工艺的唯一继承人。作为张泽羊肉的代表,他家的羊肉延续了张泽地区传统羊肉烹饪方式——木桶烧制。

木桶,加上木柴,“以木烹羊”的背后,既是这项非遗技艺的核心,也是羊肉酥烂的根本。

将新鲜宰杀的羊肉放入木桶中,用木柴、土灶炖上3个多小时,直到底汤熬成乳白,油脂滤去后,只剩羊的肉香。

庄行的羊用大桶烧制。每一只羊必须单独用锅,下锅后只能加一次水,水量必须精准。“加多了汤就淡,加少了味道不能完全融入……”李记羊肉的掌门人老李告诉记者。

庄行羊肉出锅后,往往表皮油亮,原因在火候上。老李说,快火急煮之下,羊肉入锅三小时捞起,肉是酥的,皮是亮的。至于调料,对不起,没有。锅里只有羊、自来水,再加上锅底的一把柴火。

庄行羊肉用大桶烧制。李茂君 摄

周浦煮羊的锅更有意思。开了50年羊肉馆的黄大哥,是非遗周浦羊肉制作技艺的典型代表。在他家后院的柴房里,矗着一口一人多高的大铁锅,里面可以一次性烹10头羊。

黄大哥说,自己的烹羊技艺是从祖辈手里接过的家传,核心要义就是柴火加持、文火慢熬,至少要熬10小时,直到把羊肉的皮肉熬出肥而不腻的口感。

为了保证品质和口味,黄大哥羊肉馆每天只能烹饪十余头羊,“大约够150-180人食用。”

有的是夜猫子专享,有的是全天候待客

上海乡下地区,大都有凌晨吃羊的风俗。奉贤人吃庄行羊,以前还要配上一口烧酒。用一些上了年纪的本地爷叔的话说:“羊肉配烧酒,爽到没旁友。”

其实,羊肉配烧酒,实在太辣口,这些年人们再吃羊,便不大有这些讲究了。不过“凌晨吃羊”的习惯还是被一些地区传承了下来。

凌晨4点天还没亮,松江叶榭镇早已炊烟袅袅。在松江区叶榭镇有一条“羊肉街”,当地人习惯清晨捎上三五街坊老友,再点盘烂糊羊肉,挤在苍蝇馆子里吃得满头大汗、畅快淋漓。

在周浦黄大哥羊肉馆,“羊肉已售罄”的牌子早上8点就挂起来了。每天凌晨三点一刻,黄大哥羊肉馆的门口长廊和内院12间大小包房就已经坐满人了,此时,羊还在锅里。上桌至少等到三点半。

“吃个羊肉起这么早吗?”记者问。

“不,这些人大多数都是夜猫子,没睡觉熬着来的。”黄大嫂说。

来客遍及宝山、嘉定、浦东、闵行等地,秉持着“凌晨吃羊既符合传统规矩、又格外凉快”的原则,最后一桌食客一般会在7点前拍着肚皮扶着墙走,临走时还要给家人外带100-1000元不等的羊肉。“有时候天还没亮,羊肉先卖光了。”黄大嫂说。

而白天的时间,黄大哥羊肉馆则格外清静,只有黄大哥一人,在后厨忙碌着切肉、劈柴、熬煮,为下一个热闹的凌晨做准备。

近年来,在食客的强烈要求下,庄行羊肉的品尝时间被越拉越长。早市、午市、晚市,任何时候来,都能吃到地道新鲜的羊肉。有两年,就连庄行伏羊节的开幕式都是放在傍晚的,这让吃羊肉不再只是本地人或者退休阿姨爷叔的专利,普通上班族也可以随时随地感受羊肉的魅力。

做“活”这只羊,让它在更大范围内出圈

靠一个羊肉节就能盘活地方经济?以当前上海各“羊肉主战场”的实践来看,说这话为时尚早。不过,以羊肉为核心的乡村全域旅游,却在这些区域率先形成气候。

当天的周浦羊肉文化节期间,周浦镇设计了互动拍照打卡、趣味游戏体验、抽盲盒赢奖品、逛逛文创集市、现场品鉴羊肉、吃货护照趣味打卡等环节,把“吃羊肉”这件事情的周边项目做得比较丰富。

周浦镇相关负责人还表示,当地拥有多家农业企业、合作社等资源,还有周浦花海这块“招牌”,未来均有望与羊肉文化节联动,形成整体旅游风貌。

周浦羊肉节。

松江叶榭镇为了做强羊肉产业链,将“羊肉街”彻底改造,并趁机推出了“连点成线”的全域旅游地图。现在,食客在张泽吃完羊肉,还能去家绿彩虹农场体验采摘,到八十八亩田住一晚乡村民宿,参观大米文化体验馆,到花卉基地选购绿植……

就在今年的庄行伏羊节期间,庄行镇十多年来首次尝试将咖啡、音乐节等元素和羊肉、蜜梨等看似格格不入的农家味道结合在一起,效果不错。一位奉贤本地年轻人表示,从小吃到大的庄行羊肉,现在配着蜜梨风味的拿铁、白酒风味的美式,魔幻又“带感”。而这种新的尝试,也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人们对本地羊肉的“思维定势”,谁说吃羊肉一定要“土味十足”?

当然,不管把羊肉作为卖点噱头,还是当地饮食文化的主线,能留住人的最终还是一个地区的创意和服务。前者决定了来客的丰富度,后者决定来客的忠诚度。我们期待着,上海羊肉文化能在未来突破自己,谋求更大范围内的出圈。

栏目主编:黄勇娣

题图为:周浦羊肉

来源:作者:杜晨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上海   羊肉   奉贤   松江   伏天   烧酒   馆子   食客   文化节   口感   技艺   大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