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遍大江南北”到“无戏可拍”,这5位老戏骨到底得罪了谁?

当这种“畸形演员”成为“主流”时,不少观众也发现,那些真正热爱表演,也曾塑造荧屏经典的老演员,渐渐“消失”了。

无论有没有“声台行表”的功底,只要站在镜头前,做两个动作,皱皱眉头,张张嘴念几句“1234567……”,就算完成了一段表演。

只要有颜值、有流量,就能当演员拿片酬,完全不顾观众的感受。

当这种“畸形演员”成为“主流”时,不少观众也发现,那些真正热爱表演,也曾塑造荧屏经典的老演员,渐渐“消失”了。

正如濮存昕所说,自己演的东西,已经没有人再看了。

不是观众不需要,而是市场不允许。

从“红得发紫”到“无戏可拍”,这些老戏骨们也面临着生活与理想的选择。

有人在烂片里“深耕”,有人成为“带货网红”,也有人消失不见,像是“隐遁”在另一个世界。

第一位:李幼斌

很多人知道,李幼斌因为《亮剑》中的“李云龙”一角大火,直到今天这仍是个经典角色。

然而在拍完该剧之后,他却表示:我以后不会再演《亮剑》这样的电视剧了。

原因很简单,“李云龙”这个角色过于鲜明耀眼,再演同类型角色,观众会很容易想起“李云龙”,而不是演员李幼斌。

事实上,他这个担心是正常的,但很明显地是,他并没能免俗。

其实,“李云龙”的第一人选并不是李云龙,而是唐国强。但演多了帝王将相的唐国强,担心这个满口脏话的“团长”会影响自己的形象,选择辞演。

就这样,《亮剑》才落到了李幼斌身上。

在李幼斌的演绎下,“李云龙”确实很出彩。一个满口脏话、一身匪气的团长,真实又动情。

而他的不少经典台词被做成表情包,至今仍在网络上活跃。

除了“李云龙”之外,李幼斌还有不少经典角色,比如他在《闯关东》中饰演的商人,就无数次引起观众共鸣。

但同时也不难发现,李幼斌那些叫好又叫座的作品,几乎都在2010年之前,此后,他几乎成了一名“烂片专业户”。

虽然这违背了他一直坚持的“选好剧本,认准角色”的底线,但也能看出,在流量为王的时代,再靠演技和老一套,想进组都是一件很难的事。

《罚罪》《生死阻击》等剧中,李幼斌再次以军人的形象出现,果然,观众看到他的第一眼,想起的还是那个满口脏话的“李云龙”。

虽然扎根在烂片堆里,但好歹,李幼斌也仍旧坚持着对演员这个身份的尊重,没有加入直播带货的行列。

在一群爱豆中演戏,想来他也是别扭且难过的。

第二位:濮存昕

濮存昕除了是演员之外,还有个“初代师奶杀手”的标签。

已经43岁的他在《英雄无悔》中,一张俊俏的脸,再加上精彩绝伦的演技,让他迅速走红。

然而有了名气之后,他并没有飘飘然,仍旧能沉下心来琢磨演技,对每一个角色负责任。

在确定他出演《白鹿原》时,外界几乎都是反对的声音。没有人愿意相信,一个北京生北京长的人,能演出一个西北汉子的精髓。

而濮存昕为了能演好《白鹿原》,到陕西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从文艺同行,到街头商贩,他都去打交道,为的就是学会说方言。

当他在荧屏中亮相时,濮存昕不像是演员,更像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陕北汉子。

王侯将相、文人雅士、道士和尚,在文艺圈深耕多年的濮存昕,被人称为“行走的中华上下五千年”。

尤其《三国演义》中的“孙策”一角,他的眼神中都透着王者霸气。

除了电视剧之外,濮存昕还活跃在话剧舞台上,《李白》《雷雨》等剧目,都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感动和体验。

然而这样一个演什么像什么的“师奶杀手”,却说出了“我没有机会,娱乐圈没有我的活儿”这样心灰意冷的话。

倒不是他怨天尤人,而是在资本市场,他们宁愿用一些毫无演技的非科班流量,也不会再找一个演技卓然的老戏骨。

看透现状后,濮存昕也像“隐身”了一样,很少露面,将更多的时间用在陪伴家人身上。


第三位:陈创

说起陈创这个名字,很多人还会有人陌生,但一看到这张脸,相信有不少人感叹:原来就是他啊!

他最出名的角色,演的是一只狗,就是《宝莲灯》中的“哮天犬”。

虽然只是个配角,陈创却被许多观众记住并赞叹:一个人怎么能把狗演那么像!

这样的成功,是他长久地观察与模仿成就的。

为了演好一条狗,陈创经常去观察流浪狗的一些行为。比如遇到危险时是怎么狂吠,遇到投喂的好心人时是如何撒娇等。

从摇尾乞怜到龇牙咧嘴,从护食到听话,一个个动作学习下来,才有了难以超越的“哮天犬”。

除此之外,他还是《福贵》中命途多舛的“福贵少爷”。

他既能演出少爷时期的金贵骄傲,又能演出被批斗时的恐惧认命。

在矜贵、落魄、无奈、痛苦、麻木等多种情绪的杂糅中,他将原著《活着》中的“福贵少爷”演绎得入木三分。

但这样一个演员,并没有获得更多的机会,而是在流量的席卷下,变成一个抑郁不得志的演员。

出道多年,尽管演技精湛,仍旧只能在一些影视剧中当一些镶边配角。但陈创对此似乎并不在意,好像能演戏,他就满意了。

第四位:魏宗万

因为“相貌欠佳”,魏宗万饱尝了不得志的滋味。但对此,他并没有放弃表演,而是趁着那段时间认真琢磨演技,这才有了我们后来看到的经典角色。

俗话说的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放在魏宗万身上十分合适。

张建亚在拍摄《三毛流浪记》时,觉得里面有个“老兵油子”的形象非常适合魏宗万,便几经辗转找上门来。

魏宗万却一口回绝,因为他不会骑马。

见此情景,张建亚直接下跪,求他出演成就自己的电影,荧幕上这才有了“老兵油子”,魏宗万也因此受到瞩目,并获得不少奖项。

除此之外,魏宗万也曾在四大名著中塑造了一些经典角色。比如《水浒传》中的恶人高俅,比如《三国演义》中的司马懿。

而司马懿一角,也是导演张纪中几度请求,才使他愿意出马。

倒不是魏宗万拿架子,而是受传统戏剧的影响,他十分不喜欢这个要涂着白脸的“大奸臣”。

在张纪中多次保证不涂白脸、会有调整之后,才有了荧幕中和诸葛亮斗智斗勇的司马懿。

尤其是“空城计”那一段,“司马懿”面对大开的城门,以及泰然自若抚琴的诸葛亮,百般狐疑,却一言不发,眼神里自有千军万马,直接演技封神。

但塑造过无数经典角色的他,却并没有利用自己的名气来“捞金”,而是回归平静而普通的生活。

对他来说,有国家一级演员的编制,每个月有4000多元的工资,也有自己热爱的事业,此生足矣。

不得不说,老先生有艺人的风骨,值得敬重!

第五位:李保田

李保田身上最鲜明的一个标签,就是“戏霸”。

早年间,他带给观众不少优秀的影视作品。比如《菊豆》中被时代压抑与婶子偷情的杨天青,痛苦与大胆同在。

比如《凤凰琴》中的民办教师“余校长”,他的表演生动而感人,一部电影就让他斩获百花、金鸡、政府三大奖项的“最佳男主角”。

而说起他让观众最印象深刻的角色,就是《宰相刘罗锅》中的刘墉。身材矮小,驼背而又足智多谋,让历史人物走进千家万户。

这是他的成名作,也是他与娱乐圈产生“别扭”的开端。

看到“刘罗锅”的成功,资方准备筹拍第二部,并仍旧邀请李保田、张国立、王刚等三人。李保田看了剧本后,直接拒绝了。

原因很简单,他认为第二部的剧本纯属消耗情感,粗制滥造,并非用心打磨。并表示“有些人此生不再合作”。

如果他当时选择出演,或许“铁三角”里就没有张铁林什么事了。

在拍摄《钦差大臣》时,几乎是他被“群殴”的直接体现。

原本说好的30集,在一次次“注水”后变成了33集。对于资方来说这是正常现象,但对于李保田来说,这是对观众不负责任的表现。

多次反对不成,他一气之下将片方告上公堂。虽然赢了官司,但他也被十几家公司“拉黑封杀”。

演出的机会越来越少,畸形与别扭越来越多,李保田也逐渐离开了演艺圈,将更多的时间用在画画上,也算是寻觅了一方安宁。


只是影视剧里的“速食时代”,被消耗最多的,到底是艺术的纯粹,还是观众的信任呢?

是不是越来越多的人,甚至连打开电视机的欲望都没有了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大江南北   满口   荧屏   脏话   畸形   演技   流量   观众   演员   角色   经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