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然略过,神秘又美丽-湘乡食记

01


你的眼神音乐:胜屿 - 你的眼神


湖南不能没有米粉,就像西方不能没有耶路撒冷。


湖南米粉不能没有湘乡,就像耶路撒冷不能没有哭墙。


身处长沙,早上第一要紧的就是“嗦”一碗汤鲜味浓,油润软糯的米粉。


想来想去,这世上真是没有一个词,比“嗦”更适合形容吃米粉的动作。米粉好就好在顺滑。嘬住米粉的一头,轻轻吸气,筷子顺手一递,“嗦”的一声,米粉自己就会钻进嘴里。这已经是米粉控的必备技能,也是长沙清晨最悦耳的背景音。


热气腾腾的来上一碗,黏齿留香,骚弄味蕾,用于消化食物的血液重新活络起来,有了动力,仿佛离开时不会再因鼓囊的肚皮而垂头丧气。


这一天,才算是真正地开始。



02


让人意外的是,成就长沙米粉的,并不是长沙本地人,更多的是湘乡人。


比如:甘长顺掌门人吕望国、名满全城的刘百味、坡子街门庭若市的肆姐面粉馆、无名粉店、工农兵粉店、长沙最大的米粉厂——银洲米粉厂……他们,都来自湘乡月山镇。


湘乡人撑起了长沙米粉江湖的半壁江山,也用米粉滋养抚慰了半城长沙人的胃。


可能偏执狂才能吸引偏执狂,我的酒友圈的奇人异士很多,其中一位是土生土长的湘乡人,顶级吃货,狂热米粉爱好者。对湘乡各城镇,各流派的米粉了如指掌,如数家珍。虽在国企上班,但这些年用了极大的精力来推广湘乡的米粉文化。


这个人叫许源,网名:许 ,我们亲切地叫他:许叉。


他经常在群里或朋友圈发一些湘潭本地美食,有自己做的,也有外面餐馆的,有一个人大快朵颐的,也有一群人胡吃海喝的,有汤,有粉,有面,有菜;照片拍得异常油腻,让人看屏幕都能干碗白饭。


还能不能一起愉快地玩耍了?


知道你们吃肉,但你们吧唧嘴的声音,已经吵到大家喝西北风了。


03


约了几次,终于在9月4日下午踏上往湘乡的路程。原计划是清早就赶到县城嗦一碗正宗湘乡米粉,正式开启一天的美食寻觅之旅,奈何不遂愿,没能跟上大部队,只能紧赶慢赶的尽量在晚餐前出现在餐桌上。


当然,晚餐也是我们这次“湘乡食记”的重头戏。


到了湘乡,老许发了定位。是一家名叫“易小胖私厨”的餐馆,按他的话说,这家湘乡菜地道,本味,是本地私房菜的天花板,没有之一。本来还想留一手,因为时间赶,直接上杀手锏了。


来到一个土红色三层楼的自建房,这就到地了。走入包厢,有早早到来,已在湘乡过足粉瘾的长沙老朋友,也有本地未曾谋面的本地新朋友。依次寒暄坐定,这就要开始正式进入主题了。


菜、酒都很多。不可能一一道来,我捡自己喜欢的说吧。


(湘乡数一数二的私房菜馆)

(好酒好菜!)

(1)教堂鸡


说起湖南做鸡的名菜,本省名头最大的是永州东安鸡,以成菜色泽鲜艳,肉质鲜嫩,酸辣爽口,肥而不腻而出名。能风靡全省,烹调技艺,名人典故不说,单就酸辣适口的味道,大部分地市州都能接受。


相反,教堂鸡作为一道辣度值爆表的地方菜,就显得过于刚猛了。这道菜最大的特色是“辣”!半碗红椒半碗鸡,鸡皮紧致Q弹,鸡肉饱含鲜辣汤汁,口口火辣,吃得你大汗淋漓,辣得你四体通泰。厨师烹饪一道菜,整条街都能被辣香呛到流泪。


这个菜是特意从“陈家特创鸡”餐馆打包过来的,老许说“教堂鸡”这个名字就是起源于他们家最早在务门前街开的一家无名小店,店面紧挨着一座基督教堂,因为好吃,久而久之就被食客叫成了“教堂鸡”。说到这个,其实跟长沙的“一盏灯”湘菜馆有异曲同工之妙,原本只是一个没有店名也没有招牌的苍蝇馆子,因为门口有一盏灯,熟客就叫这家店一盏灯,慢慢地,一盏灯也就成了这家店的名字。


至于做法,这道菜必须用3年以上老叫鸡,且鸡子不能骟掉。六斤鸡肉配搭四斤辣椒,并用山里茶油煸炒。


想必只有公鸡这种至阳之物搭配红椒这种至热之材,才能激活湘乡人至真至性的冲天豪情。



(2)红烧肥肠


很少有人知道,猪是一种体脂率极低的哺乳动物。


普通家猪的体脂率维持在15%左右,而野猪更是低达8%。这个体脂率连经常锻炼的虎哥都望尘莫及。


但一个悖论是,哺乳动物肉质的嚼感来自蛋白质,而滋味香气主要来源于脂肪,二者平衡,才堪称美味。


而在今天的汉语里,有两个关于肥肠的歧视性词语:下水和杂碎。而我和老许恰好都是重度内脏爱好者。他有个愿望,将来要开一家只卖下水的店,店名都想了,就叫“下水社”。我想了想,如果我开的话,干脆叫“杂碎手工班”好了。


从生物学上分析,肠壁的结构是内脏中最特殊的。它分为五层,系膜层、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其中系膜层、粘膜下层和浆膜层带有大量的脂肪,而黏膜层和肌层则以蛋白质为主,是肠道蠕动的力量源,具有相当大的伸展性和韧性。


把肥肠炮制成菜,人们不仅能欣赏网油带来的脂肪酸的香味,还能享受到肠壁平滑肌带来的咀嚼愉悦感。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这种排布,就像一个交错重叠的五层豪华汉堡,一口咬下去,脂香与肉香交替刺激味蕾,这是任何其他食物都无法替代的精彩。


红烧肥肠甚合我意,软韧肥嫩,味香汁紧,一口爆油,越嚼越香,菜品看上去质朴粗粝,却有难以言说的乡土鲜味。



(3)湘乡米粉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就该去嗦粉了。


湘乡的粉有两个特色,第一个是银丝粉,这种粉是湘乡独有。银丝粉顾名思义像银丝一样,它比常德圆粉细,但是较龙口粉丝略粗,细软滑溜的口感搭配上浓香骨汤,那味道真是绝了。


第二个特色是手工米粉,以石磨将早稻米磨成米浆,再用蒸笼将米浆摊制成米皮,晾凉后切成条状,口感薄软细腻,弹糯适口,和机制粉的软硬夹杂形成明显区别。


在粉码(也有称:浇头)上则以炒码居多。讲究的是炒菜的火候,要求猛火快攻,一气呵成。看师傅的炒功如行云流水,往往一份码子一分钟左右即可出锅,湘乡米粉的码子份量很足,用猛火炒出的码子味道十足,四个字:鲜、嫩、热、辣。


长沙的几个老饕,怕回去以后再也吃不到这一口鲜食,在原有的盖码以外又报复性的点了两盘炒码,腰肝肉合炒,另加一份小炒牛肉;一样一勺的舀到汤碗中形成三拼,是三重快乐的组合暴击。



04


一碗粉下肚,人生又重新充满火辣。米粉包裹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向前是理想,转身也是烟火江湖;早起是拼搏,日落后还有生活。


在平凡的日子里,我们鱼虾一样挣扎在生活的泥潭里,头顶一个个日升月落,欣欣然地把自己往自己的生命尽头赶。


幸好我们还有美食、朋友和酒。


其实想来,酒肉朋友才是你真正的朋友:


他不在乎你成不成功,厉不厉害,他只在乎你出不出来。


淡淡然掠过,神秘又美丽。这就是我对短短湘乡之行最长长的回忆!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湘乡   银丝   耶路撒冷   码子   肥肠   黏膜   长沙   湖南   米粉   淡然   教堂   神秘   美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