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孩子讲诗?当你了解了诗词,也就了解了中国

中国的孩子,大约还没有开始说话之时,就已经进行诗歌启蒙了。

骆宾王的《咏鹅》或是孟浩然的《春晓》,或许担任了80%儿童的诗歌启蒙重任。

但也正是因为很早接触诗歌,对于诗歌的理解,我一直流于表面。

我的“表面”古诗词学习,最早是从诗歌中所描绘的意象开始的。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的这首《鸟鸣涧》,我其实并不知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空灵意境。只看到“桂花”“春山”“山鸟”、“月”这些司空见惯的景物,被王维这样一串,很静很美。

再后来,我开始读更“高级”(自以为)的诗,开始看诗歌的注解。一点点了解平仄、对仗、格律、偷春格、首颌颈尾四联、以动衬静、借景抒情等品诗术语。

再然后读得多了,也就知道诗圣诗仙诗佛诗鬼这些名头、婉约派、豪放派、田园诗、羁旅诗的分别。

我自负地认为,我读了这么多诗词,每一首都能分析得头头是道,真是厉害得不得了呢!

可这背后我一直刻意忽略的一个事实就是:很多诗我不知道为啥好,为啥能突破岁月长河流传至今。

后来我这才明白原因:我读的只是诗词,可诗词反映的是社会的现实和作者的一生。若是脱离了时代背景和诗人生平去读诗,读到的就只是文字。

比如黄巢的两首咏菊诗,一开始没觉得有多好,但放在唐朝末年百姓生活水深火热的时代背景下再去读,在了解了黄巢家族情况再去读,就知道这首诗到底写的是什么,到底好在哪里。

再比如刘禹锡的两首和桃花有关的诗,都和他的官场运途有关。这时候再看“昨日刘郎今又来”是多么的无奈和旷达。

再比如曹邺的《官仓鼠》。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我曾一度以为,这首诗是个打油诗。“老鼠大如斗”和我奶奶经常说“斗大的老鼠不怕人”水平不一样吗?为何这首诗就能千古流传?这就要从曹邺的身份和所处的时代说起了。

曹邺是晚唐诗人,经过十次科考才得以高中。然而纵使曹邺有为民请命之心,也抵不住贪官污吏的侵蚀。

曹邺眼睁睁看着百姓们辛苦耕种的粮食被贪官搜刮干净,官仓里的粮食都喂了老鼠,百姓却哀鸿遍野,这才写下这首《官仓鼠》。

《诗经》中也有一篇咏老鼠的《硕鼠》,但曹邺的这首诗最难得的是最后一句“谁遣朝朝入君口?”是直面问题的原因,引导大家去探索这件事情的根源。

再比如被称为“小李杜”的晚唐诗人李商隐与杜牧,两人都因为牛李党争牵连,郁郁不得志。可杜牧在哀叹之后放浪形骸,所以写下“赢得青楼薄幸名”这样风流的诗句。

李商隐却因为深爱发妻,所以是各种只有感怀与哀念,所以写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每个诗人的人生际遇不同,所经历的社会状况不同,是个所展现出来的风格也各不相同。

这些感悟,是因为最近读了一本书《诗词里的中国》,这套书将每一首诗的时代背景,诗人的人生经历全部详加描述。我仿佛看到了一首诗是如何孕育、诞生、破壳而出的。

其中印象最深的除了上面那几个,还有高富帅才子王维,喜欢割韭菜(真韭菜)的王昌龄,盛唐宰相张九龄等等。

可以说这套书让我对唐诗宋词产生了全新的认知:

少年读诗,是唱歌,着重音律;

青年读诗,是看画,看中意向;

成年读诗,是读史,以诗应史;

现在读诗,是与诗人交友,品味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旷达   诗词   晚唐   仓鼠   韭菜   中国   诗人   诗歌   老鼠   百姓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