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乡村的横水渡

新会地处珠三角西部边缘地区,东有西江、西有潭江,汇集于银洲湖而出南海。围绕这三条水道,新会各乡镇之间形成了大小纵横的河涌,为农业灌溉带来了极大方便,同时,也给人们出行带来不便。上世纪70年代以前,除了新会的北面,其余的镇、村出县城都得依靠横水渡。


在新会旧八景中,超过半数都跟江河有关,那句“江门晚渡好客情”,更是直接与渡口有关。在历代新会诗人中,喜欢以舟、渡为题的更是不计其数,有明代许炯的一首诗《江门晚渡》为证:

江南江北是通津,尽日舟横楚水滨。

休问斜阳辞击楫,隔江应有未归人


在那个交通并不发达的年代,船是一种比较便宜的交通工具。那时在河口还有水上客运站,在这里坐船可以到多处乡村。据说那时从会城到双水线,节日期间每日来回共有18个航班,旅客总量达1800人次。就算是去广州,从江门出发,晚上在船上睡上一宿,天还蒙蒙亮就可以到达广州了。先到茶楼饮个早茶,不久就到了办事时间,既节省钱又省事。改革开放初期,坐船去广州比塞车过九江大桥还方便。但我这里不讲水上客运,而是要讲乡村的横水渡。


那时候,新会各个乡村大多都有横水渡,或来往于乡镇之间,或到隔岸种田种地。

我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下乡到罗坑交山场当知青。我们每次回城,免不了要经过水路,或坐车经过双水,再从双水过渡到三和出会城;而另条路是从罗坑坐横水渡过七堡,再从七堡坐横水渡到大泽,才可以到达会城。


当然,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生存方式和生活之美。“欸乃”的橹声,习习的清风,青青的田野,一群青年男女在渡船上嬉戏,真是另有一番情趣。

记得好多时候,为了节省坐车的钱,或者避免到陈冲圩买票的麻烦,又或是想清早起床,早些回家,我们知青们会成群结队地步行出城。我们选择从陈冲到七堡,再到大泽这条线路出会城。我记不清楚当年是要经过哪个渡口了,我还曾多次帮船工摇橹,后来还基本能掌握摇橹的方法。摇橹跟划桨是不一样的。摇橹一推一位,力度掌握不好,橹桨就会脱离橹锥,就再也摇不动了。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社会发展很快,一条条水道上逐渐架起了一座座大小桥梁,横水渡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我到报社工作以后,要经常下乡,让我最为难忘的是横渡西江的大鳌渡口了。

每次到大鳌,都会被热情的大鳌人灌得半醉,等到尽兴时,那渡口早已停运行,你已经无法及时赶回会城;有时又成为一种借口,以“没渡过啦!”向家人作个交代,便索性留在大鳌,一醉方休。

到了2015年,大鳌特大桥建成,大鳌渡口也正式关闭,现在开着汽车,只需3分钟就可以跨越西江。会城的市民,在周末自驾小车到大鳌饮早茶,然后看看风景,吹吹海风,已成为一种新的时尚的生活方式。

如今,新会的大小桥梁纵横交错,跨越潭江的,有小冈大桥、黄克兢大桥、慈母黄张见大桥、黄宣充纪念大桥、银鹭大桥、牛湾大桥、七堡大桥;跨过银洲湖的,有银洲湖大桥、崖门大桥,通过西江的,有虎跳门特大桥、南门大桥、大鳌特大桥,等等,数不胜数。大小桥梁和纵横交叉的公路,已成为新时代新会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那些曾经为人们出行带来便利的横水渡,已成为人们的记忆。



来源:新会明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西江   乡村   江门   早茶   渡口   知青   广州   大桥   桥梁   大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