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康”后饮食的5个多和少 杨纯/文

俗话说:“一个秀才抵半个老中医”,直疫情袭卷三年来,我经常阅读这方面的资料,甚至有关中医方面的书籍。偶写心得与大家探讨。

自从放开后,绝大多数从“阳过”到“阳康”后的人们都很留心自己的饮食,有些人很关心口味,有些人则关心健康。其实,吃得好、吃得多、吃得香都不等于吃得科学,关键在于必须吃得“聪明”。所谓吃得聪明,意思就是选择最好的食物,作最妙的搭配,并注意饮食上的5个“多”和“少”。

一、多菜少肉

动物脂肪中含有大量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长期大量地食入肉类,往往会滋生形形色色的“富贵病”。俗话说:“看菜吃饭。”现在可以改为“看肉吃菜”。即多吃菜,少吃肉。常常有人问:“选择什么蔬菜吃好呢?”回答只有一个:红色和绿色的蔬菜是最佳选择!蔬菜种类繁多,营养丰富且不尽相同,一般说来,颜色越深者,其营养越丰富。比如红色的西红柿、墨绿色的辣椒、深绿色的芹菜、紫色的扁豆,红菜苔等都是营养极为丰富的佳品。蔬菜对人体的摄入则是含有最好的天然维C,对增强人的免疫力非常有好处。

“少肉”并不是要求不吃肉,营养学家们认为应当吃少量瘦肉。瘦肉含铁十分丰富,不需多吃就可以得到足够的蛋白质和铁质。当然,对于正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来说,不应太过限制其食肉量,因为运动与发育会消耗其大量的蛋白质、脂肪与铁质,必须及时得到补充。“阳过”到“阳康”必须要加强营养,尽量不要进行剧烈运动。

二、多煮少炒,多热少凉。

尤其是“阳过”的人群,身体恢复期间,不能生冷食饮。现在的烹饪技法花样繁多,但是,总的分一下,不过两类方法:炒和煮。炒类包括炒、爆、熘、炸、烤、煎;煮类包括煮、蒸、炖、焖、卤。炒类的特点是油温过高、炉火过旺,这就使得油类氧化变质,产生多种有害物质。尤其是“炸”,油温往往在250 C 以上,高温对食物营养有较大的影响,蛋白质、脂肪脱水变性,产生致癌物质,维生素B、C等也大量损失。煮类的特点是温度均匀,保持原料汁味。煮类对糖类及部分蛋白质、矿物质有溶解作用,尤其是“炖”,可使大量氨基酸、矿物质溶于汤内,且食物酥烂,使人体易于吸收。煮类的另一优点是保持了菜肴的原汁、原味和形态,营养损失少,且食美汤鲜。当然,煮、蒸、炖、焖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其中的维生素B、O会大量损失。由此可见,在“阳康”人群生活中的烹饪应以煮类为主,炒类为次;生冷不吃,多饮开水。

三、多粗少细

对于“阳过”的人群,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大大“受挫”,俗话说:“五谷杂粮不可偏,粗细调膳保健康”。然而,在“阳康”人群的饭桌上,似乎“细食”多了一点,“粗食”少了一点,这是很不正常的。现代人健康膳食的标准应当是“粗细搭配,多粗少细”。尤其是针对“阳”后的人群。

首先,粗粮独具且含量极为丰富的营养物质,是人体所必需的。比如维生素B,它在麦壳、麦皮中含量极为丰富,而在精白面中却含量甚微。长期吃白面、白米,不吃粗粮,会导致维 生素B缺乏,易患“细菌性脚气病”和发生手足麻木、胃肠功能紊乱、全身浮肿、周身无力等症状。形成身体基础疾病,而这样的体质是最怕“阳”。

其次,粗粮防癌抗癌。粗粮中含有一 种 特殊的“助消化”物质,称为纤维素。它是胃肠道的清洁工,能与腐败的食物残渣结合,并定时排出体外。如果食物过分细腻、精致,食物消化吸收后,剩下的残渣较少,长期蓄积在肠道内腐败,产生一系列有害物质,导致胃肠道癌的发生,尤其是大肠癌的发生。同时更是身体疾病萌发起因。

另外,粗粮中还含有维生素E、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形形色色的五谷杂粮中含有大量的珍稀营养素。国外营养学家研究表明:粗茶淡饭恰恰是健康膳食的一部分,它与防止动脉硬化、调整性腺功能、保肝解毒等等有着密切关系呢。

四、多淡少浓

在部分人群“阳过”后从嗅觉到味觉的恢复需要几天时间。阳后身体四肢酸软乏力。待味觉稍稍恢复,身体需进食时,“淡而无味”总是提不起口里的味,其实,此时对饮食的择食标准则是宜淡忌浓。食物的味道是如何“浓”起来的呢?众所周知,味道的甜、香、辣、咸、苦、酸等大都由调味品产生,其主要成分是盐、醋、酱油、姜、蒜、葱、味精、辣椒等。这些调料放多了,食物的味道浓郁,俗称“厚味菜肴”。

阳后身体也是需求营养的均衡发展,人们越来越发现,饮食确宜以淡为主。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居民饮食偏咸,食盐摄入量偏高,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的发病率也较高,国内流行病学调查已经证实了这一点。这样长期饮食“重口味”,容易形成身体基础疾病。


另外,少吃某些刺激性食物也是“淡食”的一部分,辣椒的“辣”、生姜的“辛”、蒜葱的“香”皆有其刺激性,宜适量、宜少食。刺激性食品不仅对咽喉、胃肠、肛门有刺激作用,而且还会加重或诱发动脉硬化、糖尿病、心脑肾疾病和痔疮等症。正如医家叶天士所说,“饮食当薄味静调”,“力戒酒肉厚味”。健康人的膳食标准应当是杂食、少盐、低脂、低热量、少刺激、高蛋白、高纤维素。这样可以控制诱发身体基础病。

五、多餐少饱

阳过的绝多数人认为吃饱吃好是一件大好事,其实每餐必饱未必对健康有益。医生们对“阳康”后的病患者采取了“少食多餐”的治疗措施,效果相当满意,1日5餐比1日3餐者患病少。

很多人“阳康”后,味觉充分恢复后在少量进餐后2~3小时就会出现饥饿。从胃的生理功能来看,普通饮食在胃内停留消化需3~4小时。提倡1日5餐,其目的并不是增加进食量,而是采取科学调配,实行少食多餐。每日多餐少食者,肥胖现像也会降低。采取多餐后还可以使胆固醇减低,贫血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也降低。

唐代名医孙思邈享年142岁,其养生之道之一便是少食多餐。营养学家建议人们每餐只吃七八成饱,在三餐正饭之外,“阳过”也好“”阳康也罢,味觉一旦恢复后,早午之间和睡前各加一餐较为清淡的饮食,这是比较合理的饮食方法。而不宜暴饮暴食,不宜饮必醉、餐必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饮食   粗粮   味觉   吃得   蛋白质   人群   食物   营养   身体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