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过后咋养生 听听中医怎么说

“大雪”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冬季的第三个节气。到了这个时段,雪往往下得大、范围也广,故名大雪。大雪节气的特点是气温显著下降,降水量增多,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这个时候,养生该注意哪些方面呢?山西晚报记者采访了太原市中医医院的副主任医师黄霞。

保暖护阳是首要

黄霞介绍,冬属阴,以固护阴精为本,少泄津液。从大雪开始,衣服要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加,宜保暖贴身,不使皮肤开泄汗出,保护阳气免受侵夺。生活起居上,宜早睡晚起,并且要收敛神气,切不可熬夜伤神。

“大家可能都有一个感觉,冬天容易情绪低落。”黄霞说,她认为,改变情绪低落的最佳方法就是运动,慢跑、跳舞、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都是保养精神的良药。

在饮食方面,大雪过后,虽然是进补的大好时节,应该多吃温补类的食物,如牛羊肉等肉类。但还要多吃一些益肾类的食物,如腰果、山药、核桃、黑芝麻、黑豆,它们不仅可以补养肾气,还可以润肺生津。

同时,冬天还应坚持每天用温热水泡脚,泡脚之后按摩涌泉穴或搓涌泉穴(为脚掌前1/3凹陷处)可以起到非常好的补肾作用,还能起到安眠的作用。由于冬季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比室外严重,应注意常开门窗、通风换气,以清洁空气、提神醒脑。

这些高发病要重视

大雪过后,是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慢阻肺、季节性流感等,上述疾病尤以婴幼儿或老年人多发。防病建议:重视防寒保暖,及时增加衣服,特别要重视头部、胸背和足部的保暖,避免受凉感冒。适当运动可改善机体血液循环,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提高人体的防病能力。对于有慢性疾病的老人,可接种流感、肺炎等疫苗以预防相应的疾病。黄霞建议大家出门戴好口罩,勤洗手,避免聚集,提高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依然非常重要,尤其是要加强对年老、体弱、孕妇、婴幼儿、儿童、长年慢性病基础病的重点人群进行防护。出现可疑的病症要及时就医、规范治疗,避免自作主张,耽误治疗,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出现严重的不良预后。

对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应每日监测自身血压,切忌私自减服或停服心脑血管药和降血压药;尽量保持情绪稳定,少吃油腻食物、少喝酒、吸烟,适度运动。作息规律,饮食适当,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因劳累、情绪波动和熬夜、睡眠不好等造成血压的大幅度波动,增加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风险。

秋冬季节,胃肠道疾病尤其是胃肠道溃疡的发病率也会升高。这是由于人体受寒冷刺激,内脏植物神经处于紧张状态,进而影响消化腺的正常分泌,导致溃疡的产生或复发。饮食应以甘软温润为主,适当多吃富含糖、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滋养身体。戒酒戒烟,少食辛辣刺激的食物。虽然这是一个适合“进补”的时期,但由于这个季节,人体的阳气潜藏于里,同时如果过食肥甘厚腻、辛香、燥热、滋补之品,容易加重脾胃运化负担,导致积热在里,出现耳鸣眼涩、咽干舌燥、口腔溃疡、牙龈肿痛、鼻腔出血、不思饮食、肺热咳喘、烦躁失眠、大便干燥或者便秘、痔疮出血等等各种里实热证;另外,这些里实热证,会进逼机体开泄腠理,内有“火”,外有“风”,“风火相煽”,外感风寒,容易出现各种感冒表证和表里俱实之病症。

另外,面瘫、骨关节疾病也到了高发期,建议市民注意头面部的保暖,保持情绪稳定,早睡晚起,不可熬夜伤神。一旦出现面瘫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而骨关节患者则可以在家进行艾灸、中药泡脚、热敷来温阳补气,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少症状的出现。如果症状较严重,则需要到医院进行火针、推拿、扶阳罐、艾灸床等综合治疗来缓解症状。

山西晚报记者 张梦莹

(责编:刘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大雪   艾灸   节气   机体   保暖   症状   中医   情绪   食物   饮食   疾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