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一句话你就不开心?有这样的情绪修养,你才算真正成熟!

你是否明明已经很累,但是别人一个期待的眼神,就马上“打起鸡血”?

你是否躺在床上,看着窗外阴沉沉的天气,就莫名有一点忧伤?

也许,你属于“高度敏感人群”。

研究显示:世界上有20%的人属于高度敏感人群,会极其在意自己神经的各类感受,无论是从情感还是从生理反应,都格外警觉。

我们之中还有更多的人,虽然不似林妹妹“悲春伤秋”,但是也常常因为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就耿耿于怀。

情绪敏感的人,很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纠结于琐事。

他们更容易被负面情绪影响,产生自怜自艾、怨天尤人的情绪,常常因为一件小事,或者别人随口一言,就感到烦恼和挫败。

这样的人越活越累,会比其他人更容易精神内耗。

真正成熟的人会懂得看开一些事情,接受一些事情,丢掉一些事情。

1.养成“钝感力”,快速遗忘烦恼

“敏感”的反义词是“钝感”。作家渡边淳一通过《钝感力》一书,首次提出了“钝感力”的概念。

书中,渡边提到曾经在札幌医院当过多年整形外科医生。

当时的一个同事S医生,长得高高瘦瘦,有点驼背,戴着大黑框眼镜,看上去好像没什么出息。他经常挨主任的骂,但每次都轻声地重复说着“是、是”。一下班转头什么都忘了,和同事们谈笑风生。

后来,S医生进步很大,还当上了一所大医院的院长和名誉董事长。

敏感的人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容易担惊受怕,总是活在别人的眼光和评价中。而钝感的人仿佛被一层保护膜笼罩着,外界的刺激没有那么容易伤害到他。

凡事看得过重就是自寻烦恼,钝感力就是要把身边的事物和人际关系,想得简单,看得模糊。

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钝感力,稍微迟钝一点,稍微无感一点,这是种看似木讷但是强大的力量。

有益的钝感让我们更加大度宽容、不拘小节,减少了与他人的冲突,让我们生活拥有更多的幸福感。

2.停止情绪内耗,学会关注自我

著名作家、翻译家杨绛先生,生于乱世,历经曲折动荡,却始终保持着笑对浮生、安之若素的生活状态。

当年,一个学生在控诉大会上声嘶力竭地控诉杨绛:“上课不讲工人,全谈恋爱如何。”

不久,《人民日报》在刊登这场控诉大会情况的时候,直接点了杨绛的名。

看到这则消息后,杨绛的态度依然是豁然的,她说:“知道我的人反正知道;不知道的,随他们怎么去想吧。人生在世,冤屈总归是难免的。”

在那样的特殊岁月里,有些人因为屈辱和折磨而过早地凋谢,杨绛先生却依然坚忍。

即使后来被安排去打扫厕所,她没有表示反感,也没有自怨自艾,而是依然认真工作。她还自己置办了几件有用的工具,毫不敷衍地做着清洁的工作。没几天,原本污秽不堪的两间厕所竟然变得一尘不染。

她甚至从这份工作中发现了“好处”,比如可以“享到向所未识的自由”;哪怕对不喜欢的人不予理睬,也不会被责备目中无人……

作家桑妮在《且以优雅过一生》中,描述杨绛先生这段经历,写道:“在岁月的风华里,心不能是照耀的枝丫,而应是静默的根系,不为尘世的一切所动,只求自身的简单和丰盈。”

反观自身,我们更多的时候关注别人说什么胜过关注自己的感受,甚至习惯了从别人眼中去看自己。

有时候别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就能让我们疯狂脑补,不停地质问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

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意别人随口的夸赞,更在意他人的批评和诋毁。

然而,我们无法左右别人的看法,也没有人有义务时时替我们考虑,处处照顾我们的玻璃心。

别人的眼里,没有你想走的路,别人的嘴里,开不出你喜爱的花。

我们能够做的只有专注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允许别人有不同的看法,学会把那一次次质疑视作蜕变的挑战。

坚定地做自己,同时温柔地爱这个世界,同时从容地与之抗争。

3.应对情绪侵袭,敢于对自己负责

小安的妈妈向来强势,小安的脾气算是随了妈妈。

小安过了30岁还未结婚,在家里经常被妈妈催婚。觉得烦了,她就忍不住与妈妈顶嘴。两个人吵起架来自然没有什么好言,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

经常会听到小安抱怨,自己的坏情绪都是因为自己的母亲,认为自己的母亲从来没有站在自己的立场考虑,包括催她谈恋爱、结婚都不过是因为爱面子。

渐渐地,我们不再听到小安抱怨母亲,描述与母亲的争吵。她努力存了一笔钱,买了个单身公寓搬出了家。定时回家吃饭,尝试与母亲唠嗑。

她说,一次半夜起来看见妈妈因为愁她的婚事而哭泣;因为偶尔也会看见她头上越来越多的白头发,她觉得自己还是不应该总跟亲生母亲硬碰硬。

但是她也知道,自己的母亲就是那样“嘴硬”又坏脾气,适当保持距离也许是最好的办法。

拥有自己的空间,即使不开心了,她也知道,还有属于自己的避风港,对母亲也温柔了许多。

即使是一家人,每个人也是彼此独立的个体,有各自的立场和思维方式。包括与同事和朋友沟通合作时,也会产生一些矛盾,以至于结果无法如你所愿,这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遇到问题,不能一味把坏情绪的责任推卸给他人,甚至试图通过责怪、批评别人来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因为在这个过程中,看似可以让你情绪得到一时的宣泄,实质上却是把自己人生的主导权交给别人。

做为成年人,谁都免不了要应对情绪的侵袭,但只有敢于为自己情绪负责的人,才有能力掌控好自己的生活。

成长是一个不断自我修正的过程,而学会为自己的情绪负责,才代表我们终于有能力去正视并接受人生的种种困难。

当我们不再推脱责任,不再放任情绪,才会变成真正的大人。

村上春树说:“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去过自己另外的生活。”

敏感的人往往缺乏控制情绪的能力,容易焦虑,缺乏安全感,一点点刺激就会让情绪成为他的主人。

养成不为小事所动摇的钝感力,不是让我们压抑情绪,而是学会接纳各种情绪,让我们活出最真实的自己。

成熟,从学会“情绪脱敏”开始。

-END-

作者简介:弦沫,一边与女儿相爱相杀,一边在体制边缘“奋力前行”,爱摄影、爱旅游、爱烧钱的非专业码字工人。

平台简介:

顾一宸,青年作家,专注于情感治愈和励志分享,写暖床故事,泼酸辣鸡汤。

著有《如果觉得委屈就成为你想要的光》《我与你的惊喜是刚刚好的相遇》《管他努力有没有回报,拼过才是人生》《写作变现:新媒体爆款高效进阶》等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札幌   情绪   内耗   修养   在意   敏感   看法   成熟   事情   作家   母亲   妈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