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来袭,抓住调理黄金期,给肾脏加点油

近期各地都受到寒潮影响,多地更是上演一夜入冬,中医认为,冬天是阴气盛极、阳气潜藏的季节,中医养生素有“冬主闭藏”的说法。提到“冬藏”,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静止不动就能养精蓄锐,这其实是个误区。


“冬藏”的目的是为了藏精纳气,保护好“精、气、神”,提升身体免疫力。生活中,如果经常觉得力不从心、容易疲劳、干什么都提不起劲,可能是“精、气、神”出了问题。


若不加重视,长期保持这种状态,会影响脏腑功能,容易诱发疾病。因此,不妨此时抓住“进补”黄金期,给自身“精、气、神”加点油。



想要“精气神”,补肾很重要


精、气、神虽“各自为营”,有自己的“主导功能”,但又密不分可,是个有机整体。所以,中医将其誉为人体“三宝”。用一个通俗的比喻形容它们的关系,即生命起源于“精”、维持于“气”、体现在“神”,三者彼此相依、互相助长。


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说:“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想要固精、补气、养神,其实不复杂,只需掌握一个关键——补肾即可。


古代养生大家一向重视填补肾精,积累出许多补肾精的经验,“固本培元”便是其中之一。所谓“固本培元”,就是指巩固先天肾气,肾补足了,人就能强壮无病。



1、总是无精打采——固精


现代人无论男女,都推崇精致生活,很在乎自己的容颜气色,也时刻关注情绪问题。但繁忙的工作、琐碎的家事,有时难免让人难以保持最佳状态,经常看起来无精打采、面色萎黄、情绪低落。


出现这些问题,除了外在压力导致,很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中医认为,一个人看起来是否神清气爽、容光焕发,与肾精的充足程度密切相关。《中医大辞典》解释:精,泛指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在传统医学看来,“精”即是肾精,是父母先天给予,并通过后天脾胃生化之精气所得到的精微物质,是生命的来源。“精”除生殖之精外,还包括精力、体力、免疫力等,是人体的“看家老本儿”。


如果肾精不足,生命活动就等于失去了“靠山”,轻则有面色差、情绪焦虑压抑、干什么都提不起劲儿等表现,严重者会导致各种慢病缠身,甚至出现早衰。


中医认为,“肾主冬,重养藏”,其中,藏的就是“肾精”,抓住这个重点可收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



2、经常唉声叹气——补气


生活中,你是否经常有这样的情况:


1、回到家就躺下刷手机,懒得说话;

2、平时爱“长吁短叹”,总是习惯性的“叹上一口气”;

3、经常感到胸闷气短,爬两层楼就喘;

4、即便没有较大的运动量也会出汗不止……


从中医理论来说,这种表象背后可能隐藏了一个健康问题——气虚。


中医将“气”认为是身体的一种功能,在机体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由于气是“流动”的,所以可以促进、推动生长发育,温煦脏腑经络和四肢百骸,防御疾病侵袭,固摄人体津液(血、汗、精、唾液、尿、白带等液态物质),防止其无故流失。


当人体气机失调,包括气的生成不足或耗散太过时,就会导致气的功能减退,出现气虚、气陷、气逆、气郁等健康问题,表现为气短懒言、疲惫乏力、头晕眼花、咳喘头痛等。


中医有“人到四十,阳气不足”的说法,强调的就是补气的重要性,提出40岁后要注重补气。另外,在人体之中,“气”还是维持生命的动力。


气不足有很多表现,比如有的人每到冬天就要感冒几次,有的人即使吃得很少也长肉,有的人说话声音低怯……这些问题都是由于气不足所导致的。


此时,可以补气养阳,建议是通过中医辨证,结合自身情况进行调理。



3、记忆差反应慢——养神


很多职场人经常抱怨工作太累,身心交瘁。在日复一日的消耗中,渐渐失去了竞争优势。相反,那些思维敏捷、反应迅速、执行力强的人往往能成为职场达人。


中医认为,看一个人的健康状态,不仅看“身”,还要看“神”。


中医理论中,“神”是人体一系列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主导,是机体的最高司令官,神气充足则思维灵活、精力充沛,神气涣散则身弱,人会变得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思维僵化。


中医强调,神最易受琐事所扰,所以一直强调清心寡欲、平和心态以养神。除了心理调节,日常养神,还可以适当用点中医药调理。



小心这些补肾误区


养肾虽然很重要,但很多人的补肾方法存在许多误区,错误的补肾方法反而与健康的目标背道而驰。


误区一:肾的问题都是虚,补就可以了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补肾护肾的情结,在诸多中医古籍里,也不乏“肾无实证”“肾无泻法”的记载。肾虚也有很多种,当实邪未清时一味补肾有可能会“闭门留寇”,影响补肾的效果,让肾虚越来越重。而这种虚实夹杂的肾脏疾患,可以称为肾实证。


有的病证,或在病的某一个阶段会出现以实证为主的情况。根据肾病本虚的生理病理特点,肾实证的性质是因虚致实,虚实夹杂,或以邪实为主,但总属邪气盛则实为主的实证。这种情况我们应当遵循“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的原则。


补肾是中医的理论与治法,辨证论治是前提,如果没有经过专业医师的严格辨证,不建议盲目补肾。



误区二:药物求贵求猛,一味峻补


很多人非常喜欢名贵的药材,尤其像鹿茸、海马等药材,都是古籍里记载的补肾佳品,但这些药材并不一定适合现代人。它们都属于峻补之品,力道比较猛烈,古代人生活水平较低,营养状况也不如现代人,身体比较虚弱,临床上可以用一些大补的药,但如今生活方式转变了,现代人营养过剩的居多,用这些峻补的药物很容易出现“补过头”的问题,还可能加重病情,得不偿失。


误区三:六味地黄丸是“万能”的


肾虚可以分为肾阴虚与肾阳虚,症状不一样,治法也截然不同。广为人知的六味地黄丸确是补肾良药,但其主要作用为滋补肾阴,服用的前提是患者辨证属于肾阴虚证。肾阴亏虚,虚热较重者,应该用知柏地黄丸治疗;而肾阳虚患者的经典方剂则是金匮肾气丸或者右归丸。所以六味地黄丸不可以乱用,补肾还是应该先分辨具体证候,确定证型。



肾虚可出现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从青春发育期到老年均有可能出现肾虚的症状。一旦发现自己有肾虚的表现也不必惊慌,轻度的肾虚不会影响我们日常的生活。许多有肾虚表现的人,大多数是因为压力过大、生活不规律和缺乏体育锻炼。还有些人可能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对某些生理现象产生焦虑而引起肾虚,这一部分人要注意放松心态,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积极坚持适当体育锻炼。


以上相关内容表述望能让更多朋友受益,有需要辨证指导的朋友也可通过点击我头像进行私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寒潮   补气   实证   肾脏   现代人   误区   中医   思维   身体   人体   生命   功能   黄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