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孩子进步缓慢,家长应该怎么办?

星星问答

01

问题:孩子去年幼儿园开学因为不适应,搞破坏,孩子妈妈想辞职,该做怎样的选择?

回答:家有孤独症(自闭症)患儿,无疑是一件让整个家庭陷入两难境地的事情。

每一个新生父母从否认、迷茫、愤怒到痛苦乃至逐渐接纳,只有经历过的父母才最能感同身受。

接下来就是带领孤独症孩子进行漫长而艰难的早期干预。

在这个干预的前中后期,很多父母必然会面临一个更让他们左右为难的决定——

孩子确诊孤独症后,妈妈(大多数家庭是以妈妈为主)要不要辞职陪星妈干预?

网上相关的讨论也是非常多,很早之前就看到过这样的问题,很多父母讨论该不该全职给孩子做干预,有很多家长还是会处于纠结,犹豫的阶段,尤其是随着疫情的不断变化,很多家庭都会静默在家,延误孤独症孩子的干预和康复,从而出现康复效果的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由此,再度讨论这个问题,就显得尤其必要和切中当下的现状。

孩子是孤独症,究竟是谁的错?

面对这个提问,孤独症家庭同样会经历从自责到互相指责,再到家庭矛盾不断升级的“战争”,大部分都会将孤独症孩子的矛盾根源指向妈妈。

然而,在这种长期的错误认知中,妈妈背负了太多的指责和谩骂,但是最终又是她们承担了所有。

首先要明确,目前的研究证明,孤独症是一种先天性神经系统疾病,是由环境和基因因素共同决定的,不是后天养育不当造成的,更不是所谓的“冰箱妈妈”导致的,所以不要指责任何人,夫妻之间尤其不要指责,尤其不要指责妈妈;孤独症患儿虽然越来越多,但是依然只是个概率问题,可能发生在任何国家、任何家庭、任何父母身上,如果家有孤独症患儿,只能说不太走运罢了。

其次,孤独症目前无药可治,千万不要轻信针灸、营养剂、粪菌这些方法,目前没有循证证据证实这些方法科学有效;

再次,不要一个劲地比对症状,尤其是不要总和其他孤独症孩子比较,然后一味地指责自己的孩子。孤独症的症状虽然类似,但是每个孤独症孩子却是千差万别的,目前孩子落后或者进步慢,也许只是没有找对老师,没有找到更适合的机构和方法,也许是干预时间不够。

妈妈辞职的两面性,是好还是坏?

当最终确定要带着孤独症孩子进行长期的干预时,必然会涉及由谁全程陪伴孩子?

一方面是很多专家和家长经验忠告:孤独症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康复干预,只有通过有效的适合的康复干预,才能达到普通同龄人的正常生活自理和学习能力。

另一方面,孤独症干预又是一件费时费力更费钱的事,除非你自己掌握了如何干预孩子的技能,或者非常富有。

当孩子确诊为孤独症后,就要开始干预,家长要考虑的是每一分钱都要花到刀刃上,做到细水长流。

妈妈辞职带孩子进行干预,究竟是好是坏呢?

常常有人赞美母爱是最伟大的,母亲为了孩子牺牲自己辞去工作,但是对于孤独症患儿妈妈来说,这种是否辞职真的是别人无法感同身受的两难。

辞职并不是一种义薄云天的“牺牲”,而是基于利他动机的一个可能导致多重后果的选择。

当星妈选择辞职的时候,首先要问问以下问题:

是打算短期辞职还是长期离职,如何规划接下来的生活?

如果是事业单位或者事业上升期,你积累的人脉和资源,离职后还能持续提供帮助吗?

当孤独症孩子越来越大时,这些资源支持还能继续吗?

如果妈妈不辞职,还有谁能陪伴孩子干预?有没有值得托付的亲人?

如果家里人不能提供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你的生活和孩子的干预如何继续?

当这些问题都能够有效解决的时候,恭喜这些家庭,是幸运的。

然而,对于带领孩子进行干预这件事,前路漫漫,崎岖不平,很多家庭却并不会如此幸运。

辞职并不是唯一和最好的解决办法。

如果不辞职,如何更好地陪孩子干预?

关于辞职带娃还是继续工作,这真的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和选择!

别说是孤独症孩子的妈妈,就是普通孩子的妈妈,面临这个问题的时候,也是千难万难。

好在,很多孤独症家庭也越来越明白,最好的救助和解决办法,首先是机构或者专业康复医院进行前期评估和干预,家长也可以跟随学习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法,然后再根据孩子进步情况和自己学习技能的能力,最终回归家庭干预。

从机构到家长的转换是最有效和被证实最有效的方法。

但是也需要妈妈更多的付出,首先要做好长期学习和带孩子付出时间、精力甚至血泪辛苦不断干预的过程。这并不是所有星妈都胜任和能够做到的。

在妈妈带孩子家庭干预的过程中,尤其要明确一点:千万不要觉得孩子患有孤独症,身为父母,是我们对不起他,孩子太可怜了,所以我们要好吃好喝优待他,让孩子过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

其次,还要达成家庭的统一战线。

孤独症不是家庭的全部,只有两夫妻好了,家庭经济好了才是对星娃最有帮助的。

02

问题:自闭症孩子进步很慢,怎么办?

回答:我教过2-22岁各个年龄段的自闭症孩子,这其中有高中低不同功能的孩子。

也确实看到过同一个孩子,不同的老师教,孩子的进步速度,学习状态有很大的差距

同一个孩子,老师教和家长教,他的进步速度也不一样。

从实操的角度看,我分析造成这样的结果原因还是很多的。

第一个原因,比较。没有比较就没有快慢,我们看跟谁比,比什么。

第二个原因,教孩子的内容选择和目标设定也是有考究的,目标不适合孩子,设定的不合理,一直跟孩子死磕某一个课题,孩子自然进步很慢。

比如说,我督导过的老师出现的问题,孩子没有眼神对视,不认识常见的东西,注意力时间极短。那个老师上课教孩子认识数字,我问她为什么上这个课题,她说家长想要孩子学这个内容。但是教的过程孩子不看、不听、不做,乱找数字。

孩子上课这样的状态,进步慢的原因就显而易见了。

第三个原因,教的方法不对,普通孩子也要学习,也要教。但是我们知道智商相差不大的两个普通孩子,教学方法,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不一样,他们的进步和掌握一个新知识的速度也是不一样的。

第四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教给孩子的内容不接地气。教的内容应该最先满足孩子自己的需要,比如一些要求的语言,他学了之后自己在需要的时候就能用出来,就是咱们说的学以致用。他自己感受到用学到的语言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他学得就会快,也愿意学,相反进步就会比较慢。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可以从这些方面去做一些调整。

03

问题:孩子感兴趣的事特别少,对零食和玩具也没兴趣,应该怎么办?

回答:1.我们干预的本质也并不是为了让孩子对某种事物感兴趣,而是为了让他对人产生兴趣。我们得让自己变得更加好玩,夸张的语言,语气,表情,让自己更像是一个孩子。

2.孩子可能不会对一个新的活动立刻产生好奇或表现出热情,他们可能会表现出毫无兴致。我们可以坚持通过演示/视频等方式来多次引入这个活动,温柔一些、放慢一些,给孩子一些反应和接受的时间。

3.我们的思维不要局限在某个玩具上。我们需要观察孩子喜欢什么东西,如果孩子对一般常见的玩具没兴趣,那孩子喜欢的可能是某一种游戏,可能是某个活动(比如挠痒痒、吃饭、做家务),也可能是某一样非玩具的物品。

4.我们还可以想想,是不是日常生活中孩子得到玩具和零食太过容易了,如果是,要减少生活中给孩子提供的零食,减少孩子能够接触玩具的机会。

04

问题:熊孩子为什么喜欢干“坏事”?

回答:在探索。

孩子的学习内容和结果取决于他的操作能力的发展。孩子的手的操作使他们的学习更加主动积极操作也帮助他们更具体地了解事物的特性。

如婴儿不断地撕扯废纸的活动,使他们知道纸这种东西是可以被撕碎的,撕扯纸的过程中是会发出声音的,这种声音是一种很特别的声音,与其他声音不同,将纸撕碎后是可以扔出去的,然后纸会慢慢飘落,纸的落地与其他物体的落地也是不一样的。

更大的孩子操作会更加复杂灵活,不仅是拍打、敲击、撕扯等,两手可以配合做更多的事情。正是这些操作使孩子对事物的认识不断深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自闭症   家长   孩子   孤独症   缓慢   父母   玩具   原因   妈妈   家庭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