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怎么陪着孩子从小开始阅读呢?

#情感点评大赏#

随着科技的发达,孩子们的玩具也越来越先进。近些年来,许多家长把ipad、psp作为礼物送给孩子,希望孩子接触这些先进的科技产品,开发孩子的智力与动手能力。这股风潮也越来越有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在幼儿园里,经常会听到孩子在一起谈论愤怒的小鸟,植物大战僵尸……就连玩游戏时间的长短也经常会成为家长与孩子之间讨价还价的筹码。

家长们的苦心固然可以理解,电子产品也确实有它巨大的魔力,但孩子一旦沉迷其中,带来的后果是非常可怕的,幼儿园的孩子也不例外。我听过有幼儿园小朋友的家长发现孩子在半夜里偷偷爬起来玩电子游戏的事件,真是让人又吃惊又担忧。

那么,如何引导孩子喜爱那些对他们将来的发展有积极意义的活动呢?幼儿阶段的孩子,除了每日的运动与游戏活动外,还有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就是阅读。阅读对孩子的终生发展有着极大的益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的阅读开始越早,阅读时思维过程越复杂,阅读时对智力发展就越有益。七岁前就学会阅读,就会练就很重要的一种技能,边读边思考边领会,这对开发孩子多方面的潜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家庭教育#

但是关于阅读,很多父母又产生了困惑:

早期阅读究竟有没有用呢?

什么时候开始呢?

怎样选择合适的书?

怎么给宝宝读呢?

宝宝不感兴趣怎么办?

宝宝注意力总是不集中怎么办?

别急,这些问题都在我们下面的内容中,只要您别走神哟!

什么是早期阅读?

我们要了解早期阅读教育,就必须先弄清楚成人阅读与幼儿阅读的区别。我们成人阅读以文字为主,阅读的目的是从阅读中学习:获得知识,陶冶情操,休闲娱乐。幼儿阅读以画面为主,阅读的目的是:学习如何阅读,培养兴趣,养成习惯,获得策略。

早期阅读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爱上阅读是一切的基础。从小培养阅读的兴趣,等于给孩子一辈子的读书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一点比早期阅读的任何其他功能都重要。当你念书给孩子听,当你把一本书交到孩子手上时,你便带给她无限的人生可能性,你便成为一个启发者。

发展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是与读书量密切相关的,0-6岁属于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因此,优质阅读极为重要。婴幼儿接触的语言应该是十分简练优美的语言,不断欣赏用简练优美的语言表达的生动有趣的故事,等于不断地在他的语言田里浇水施肥,早晚会开出茂盛的花朵。发展想象力。对于生活经验有限的儿童来说,只靠语言理解故事的内容有一定的难度。

为学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爱听故事的孩子,其倾听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在不知不觉中会加强,这为将来听课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上学后,听课不耐烦,或者听不懂,会成为学习的严重障碍。

下面我们分别从儿童阅读心理、如何阅读、如何选书三方面聊聊怎样让孩子爱上阅读。

孩子不同时期的阅读爱好

一岁以内——啃、撕、丢

  会伸手拿书 

会把书往嘴里塞。

  能自行或在大人协助下翻书。

  阅读认知眼睛能聚焦在书中的图画上。

  会对着书本拍打,并发出喜悦的声音。特别喜欢有人脸的图画。

爱啃、撕、丢书,将看得到并且能够拿得到的东西放到嘴里撕咬,这是所有1岁宝宝在发育过程中所需的必要感官刺激,所以家长的态度应该是顺其自然,而不是禁止。

一岁到三岁——直观地提问

这个时候孩子会说话了,能听得懂故事,看的书主要是简短的童话故事,有些故事书里面会附带一些提问,因此讲完故事以后可以问一些简单的问题。比如《龟兔赛跑》,兔子为什么会输?因为它睡觉了。答案和问题都比较直观。主要是为了集中孩子的注意力。

三岁到五岁——表演故事

书看得多了,孩子开始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演绎一番。这个时候,孩子常常会要求你不断地讲同一个故事,等到她熟悉了,她就开始表演,集导演、改编人、演员为一身。

四岁至今——复杂的提问和认识现实社会

当孩子有了一定的思维判断能力和社会交往阅历,家长不妨提问一些深点的问题,并且尽量引导孩子运用自己已知的知识。这个时期讲的故事内容慢慢的由童话为主过渡到一些有社会意义的故事,或者是成语故事、科普故事等。用提问引导阅读。在讲《老马识途》的故事时,可以问除了马还有什么动物也能自己认路呢?

不同时期,针对孩子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读书,可以收到一定的效果。而在阅读中,家人的参与也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积极性。

二、如何读书更有效

1、听读启蒙法

方法:家长抑扬顿挫、饶有兴致地朗读文学作品,引导孩子听和看的阅读导形式。

作用:集中儿童注意力,诱发儿童阅读兴趣,丰富词汇、激发想象、萌发情感、拓宽视野,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使孩子逐渐领悟语句结构和词意神韵,为孩子今后的广泛阅读打下基础。

注意点:孩子听读越早越好,内容选择要生动有趣,由浅入深。关键是父母要有时间和耐心。

2、讲述提问法

方法:父亲(母亲)与孩子拥坐在一起,采用父亲(母亲)讲述,或边讲边提问、解释疑难,引导幼儿阅读理解阅读材料。(有需要帮助,通过提问帮助理解)

作用:促进母(父)子之间的情感交融,激发幼儿对阅读活动的兴趣.提高孩子对阅读材料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帮助幼儿掌握有序翻阅等基本阅读技能。

注意点:父母要以亲切的态度与孩子共读,当孩子初学阅读,或阅读有困难时,以及提出共读请求时,父母可多采用此种方法。

3、自由阅读法

方法:由孩子自由地翻阅讲述,或听录音翻阅的方法。

作用:培养幼儿的自主性、自律能力及独立阅读能力;反馈幼儿在阅读兴趣、能力、习惯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4、延伸想象法(续编故事)。

方法:在阅读活动中,励孩子想象在阅读材料所提供的情节发生之前或发生之后可能发生的情节,并加以讲述。

作用:发展孩子的想象及思维的连续性,满足幼儿喜欢追求完满的心理需求,提高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注意:在孩子熟悉理解阅读材料后可鼓励孩子进行延伸想象,父母尽量采用“诱导”的方式,切忌强求孩子和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关于绘本

当一本书拿在手里,无论是它的封面、环衬、扉页、正文还是封底,都是这本书的组成部分,每一个细节都不应放过。

封面——激发兴趣、产生期待

图书的封面是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它的插画要么是取自图书中的经典场景,是一本书的精华所在,要么是对图书内容的高度提炼或补充。比如绘本《荷花镇的早市》,通过封面的图画可以看到早市的熙熙攘攘,色彩缤纷,鲜活的生活场景跃然纸上。《小老鼠和大老虎》,两只体型悬殊的动物依偎在一起,他们之间会产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孩子们会藉由这些信息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同时,封面上书名、作者等信息也要向孩子进行说明和介绍。

环衬——可能会蕴藏有信息的

在封面与书芯之间往往会有一张衬纸,它们可不仅仅只起着装饰作用。放慢速度,仔细观看,你往往会在其中体会到作者和编辑的独具匠心。如绘本图书《我爸爸》,它环衬正是书中爸爸睡衣的格子图案。这橙色的格子图案与封面那个胖胖的、咧着大嘴穿着格子睡衣的爸爸形象相呼应,给人以安定、厚重的感觉。在这样的环境中演绎的这个温暖人心的故事,让小读者更加感受到爱的暖意。《让路给小鸭子》这本书的环衬,则是由小鸭子从蛋中破壳而出的八个场景,让小读者直观地感受到小鸭子的成长历程,并对它们将来的遭遇产生好奇与期待。

扉页——阅读的起点

扉页当中往往蕴含着伏笔与暗示,为正文做好铺垫,营造好暗示,向我们打开通往正文故事的一扇门。如《十一只猫做苦工》,它的扉页上就是这十一只猫旅行的地图;《我爸爸》的扉页,是一片烤好的面包从面包机里跳出来,仿佛把我们带到一个忙忙碌碌、又对新一天充满期待的早晨,最妙的是那片面包被烤成和爸爸的格子睡衣相同的图形颜色,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封底——故事并没有结束

许多封底和封面相互呼应,有的是故事的延续,有的则可以打开与封面共同欣赏。设计精妙的封底会有如一个意外的收获,使孩子们喜出望外。如《爷爷一定有办法》的封底,小老鼠的一家正在阅读一个温馨的故事,让人看了不禁会心的一笑。《第一次上街买东西》,则把故事的结尾延续到封底上。

为睡前故事支招

为幼儿讲故事,如果讲起来流利生动,孩子一定很入迷。为一大群孩子讲述情节起伏刺激的故事,需要很好的口才,而且要加上生动的表情和手势,但是为幼儿讲床边故事则不必。以下是讲睡前故事的几个小秘诀:

要有感情

为孩子讲床边故事,要用感情来表现气氛,而且要轻柔甜美。讲故事之前,最好先了解故事的主题和内容,如果自己先念一遍,掌握每一个角色的个性和故事情节,那么讲起来一定很自然生动。

声音丰富

讲故事时适度变化一下您的声音,听起来一定更加生动。例如火车的“呜呜”声或汽车的“嘟嘟”声,小狗“汪汪叫”和小猫“喵喵叫”,您都可以用不同的拟声发音来表现这些声音,而不是呆板地念出字来;同样地,爸爸的声音和奶奶的声音也应该不一样。如果家长能够充分表现愉快、愤怒、失望、难过等情绪,睡前故事就会和广播剧一样精彩。

故事安详

高潮迭起的故事当然能引起孩子注意,但也容易使孩子过度兴奋,不适宜睡前讲述。为了让孩子安静入梦,最好挑选有安定感、情节变化平静的故事,孩子才不会越听越兴奋。家长讲故事时,要把故事讲得有安宁的气氛,并不时斟酌孩子的年龄和心智发育,稍微调整故事内容。

爱心和耐心

如果昨天的故事还没讲完,孩子就睡着了,那么今晚讲故事时,最好要有“前情提要”,以便孩子适度衔接。在讲述过程中孩子可能会有疑问,这时候应该先为孩子解说,然后再继续,不要说“现在不要问,等讲完了再告诉你”,那是最不高明的。记住,爱心和耐心是一样重要的。

适度改编

可以适度将故事情节改编,孩子的吸收能力和兴趣都不同,爸爸妈妈可以试着了解孩子的能力范围,然后小幅度变动故事内容。例如有些外国故事的主角名字洋味十足,不妨改成邻家小孩的名字,孩子听起来会更亲切。

温馨提示:

1.阅读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父母总是希望孩子阅读的效果立竿见影。然而,效果通常是潜移默化的。宝宝当下的反应并不代表他以后的反应。有一位奶奶给自己小孙子读书的故事,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奶奶每天给3岁的孙子念“巧虎”的故事,可是孙子并没有什么反应。忽然有一天,孙子跌倒了。奶奶突然听到孙子嘴里念叨着:“巧虎跌倒,站起来,拍拍手,向前走。”这段话不刚好是前几天奶奶念给孙子听的吗?孩子跌倒了,便用书中的故事鼓励自己。这就是阅读对于孩子的作用,虽然阅读的当时孩子没有立即的反应,但是,却会在他生活的某个时刻发生作用。

2.不要照搬专家开列的书单

父母在给孩子选书的时候常常感到比较茫然,所以只能照搬专家开的书单。可是,书选好了发现,孩子根本不喜欢。

  实际上,专家开出的书单只是一个大概的标准。但是,孩子却是千姿百态,个性独特的。专家的建议可以作为参考,具体选什么样的书才能适合自己的孩子,父母需要不断去尝试。 如果父母发现孩子对某类书不感兴趣,就不要强迫他去读。你可以尝试给他换其他类型的书籍。

3.不要把绘本当成教科书

把绘本当教科书阅读,给孩子制定目标和任务,会使其感觉有压力,从而逐渐远离阅读,甚至排斥阅读。因此,不提倡把绘本当教科书,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是首要任务。其实,孩子在自由阅读时候,自然会学习到各种知识。

三、 如何选书

从年龄来看:

0-3个月:此时宝宝对鲜艳的色彩和强烈的黑白对比感兴趣。最好选颜色亮丽纯净、图画简单或是黑白分明的图画书。

4-6个月:宝宝善于用手脚、嘴巴等感官来探索世界,喜欢撕东西或嘴咬图书,应选布制或其他较结实材料制成的书。

7-9个月:宝宝这个时期的手指已能灵活运动,也会翻书了,最好给TA选择硬纸板书,画面形象,最好一物一页。

10-12个月:宝宝现在基本可以理解书中的简单内容,可以挑一些简单的图画书给孩子读,尽量故事情节简单,画面简洁。

2岁左右:这是孩子学习词汇的重要时期,应选那些与孩子日常生活有关,让人熟悉的故事内容,图书的画面要清晰明朗。

3岁左右:宝宝对内容开始认真留意,可选择画面丰富,动作变化多样的图画书,绘本是不错选择。

4岁左右:这一时期宝宝的自我意识开始膨胀,喜欢童话故事和幻想故事,所选故事书的结局一定要完满,篇幅不易过长。

5岁左右:宝宝的语言能力已很强,喜欢幻想和因果关系的故事情节,应选择相对复杂的、篇幅较长的、拟人化的图书。

6岁左右:TA不太喜欢听浅显幼稚的故事了,要选有一定寓意的图书,有意锻炼宝宝的想象力,同时培养他的文学美感。

更多孩子教育问题可以关注@家庭教育犇犇 !留言给你解决方法,陪你在教育路上一起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孩子   孙子   封底   幼儿   父母   兴趣   能力   语言   宝宝   故事   内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