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让之间-浙南百年老宅纪事

搞了近三十年不温不火的旅游,河阳这座浙南婺派建筑集群古村落,最终也没有赶上旅游致富的列车。

村子在管委会的操作下,变化是显著,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只是这个故乡,逐渐的变得熟悉而又陌生。但我儿时的乐园,百年老屋——廉让之间,却一如既往保持了他的沉稳,一任来往穿梭的游人瞻仰点评。

村子里同样的百年老屋,有几十座,但游人必到的打卡点,只有廉让之间。廉让之间其实不是本名。这里的房子都没有名称的,搞旅游,为了区分,才命名为廉让之间,至于名字的由来,是因为房子里的门廊上,写了这四个大字的缘故吧。

若干年前,破四旧,门廊的字和墙上的画,都被刷了石灰,当时没被铲除,已是万幸。

廉让之间是村里保存最完好的十八间,建于1849年。在我有记事能力的八十年代初,就已经是百年老宅了。作为外婆家,十岁前,笔者一直生活在这里。这里有笔者童年时光的记忆。

大门旁的介绍,让生于斯长于斯的土著居民,和来往的游客,了解了老屋的前世今生

老宅一共有正房十四间,楼梯房四处合计两间,加上进门厅和放置祖先灵位的厅间,俗称十八间。房子上下两层,砖木结构,中间是一个四方的大院子,当地俗称道坛。聚居在十八间的,都是不出五服叔伯兄弟。

大红灯笼给老宅增加了祥和气息

老宅的二楼阁楼,设计时就不是用于起居所用的。在上世纪80年左右,也就是我三岁左右,整个老宅阁楼只住了汝舜娘一个老人。汝舜娘当时就八十多岁了,因年轻时,丈夫死于战乱,生活坎坷,老年一心向佛。汝舜娘长年在阁楼上吃斋念佛。每逢观音生日,过年过节,汝舜娘就会在道坛摆起香案,放上糖果,焚香面对天空祷告拜佛。当时,物资是很匮乏的,我还清晰的记得,在冬日里,小小的我站在火桶(浙南山区为幼儿专备的过冬保暖器具,里面有烧红的木炭,用灰埋着,上面用隔板隔着,幼儿现在隔板上取暖)上,汝舜娘拿着拜过佛的糖果,递到我手,给我留下了最遥远的童年记忆。

过冬保暖器具,火桶

当年,年纪相仿上小学幼儿园的孩子,有十几个之多,道坛就成了孩子们最好的乐园。大家在道坛追逐游戏,玩纸飞机,纸刮片(全国流行,用两张纸折成,互比胜负,赢了拿走)。夏日傍晚,大人们就老早泼了水,搬出竹床,煨了稗谷灰驱蚊。到了夜里,就老老小小一起在院子里乘凉,大人聊天,小孩嬉戏,其乐融融。


廉让之间,也有不廉让的往事,留在我童年的记忆。二楼阁楼,因为不是用来居住,阴暗而神秘。小孩儿没有结伴,是不敢轻易独自上楼的。当时有一阿仁叔公,他的老母亲大家称呼阿仁娘,已经是八十多岁老太了。阿仁和阿仁娘并不和睦,经常吵架。我也经常的看到走不大动的阿仁娘,拿了一把剪刀,一根麻绳,哭着要去阁楼楼板钻洞,穿麻绳上吊,成了我的阴影。阿仁和阿仁娘闹得最凶的时候,上了乡公所的法庭。法庭判决阿仁每月交阿仁娘一百斤柴火作为赡养之一。村人曾看到阿仁把山上砍好挑到村头的柴担,泡在了小溪里。村人问起原因,阿仁笑着说,法庭判决一百斤柴,又没有说干的还是湿的。一时成为全村的笑谈。

老宅因为旅游开发,楼板和梁,都修缮的焕发了新的容光。住在里面的老人,却脱离不了岁月更替的规律,一个个从宅子里,从人们的记忆中,在光阴中,悄然的离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门廊   隔板   麻绳   楼板   阁楼   保暖   纪事   游人   法庭   童年   记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