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昌古镇,曾为崇宁县城,富裕的上五县之一,如今小众游览打卡地

唐昌古镇,曾经的崇宁县城,位于成都市郫都区,始建于唐仪凤年间,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在明清时期就属成都府所管辖。古称川西富裕的上五县“温、郫、崇、新、灌”中的“崇”即是崇宁县,是古蜀先民由渔猎而农耕的过渡区域,现在成都府南河上游生态绿色屏障。


唐昌古镇是一座典型的川西民居建筑风格的小镇,也是当年最鼎盛时期成都境内非常有影响力的一座小镇。古镇至今还保留了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古迹古建筑,比如文庙、留驾街、翰林巷等。状元桥很有名,不少学子为了祈祷学业进步,都会走走文庙的状元桥,在大成殿前虔诚祈祷。

万仞宫墙、泮池、月宫桥、棂星门都是2012年重修的,同时重塑了孔子圣像、四配及十二哲等。


大成殿建筑为国内文庙典型,殿内共五个开间,悬挂雍正皇帝“万世师表”和光绪皇帝“斯文于兹”亲笔匾额;大殿属重檐歇山式屋顶、楠木楹柱、镂空圆雕撑拱建筑风格,屋脊建九节宝顶,并配龙凤、花鸟、狮兽雕饰;大成殿东、西侧修东、西厅,供奉名宦及乡贤牌位。

整座庙宇雄壮精美,还有川西地区唯一现存的翰林院。正门进去就是三座拱桥,跨过去,升学的梦想就多了一份期待。

现在的唐昌古镇已经繁华不见,早已没有古时的商贾云集,但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淳朴的乡间民风,随处可见的古迹故事,仍不失为一僻静的小众游览打卡之地。


唐昌古镇的老城墙被称为当地最具特殊标志的建筑物,只是老城墙是在后期建成的,西为西直门,东为朝阳门,北为北拱门,南为南熏门,在城垣城垛分别添加了官帽沿。城墙下是之前的西南马道,是古时极其重要的通商马道、战略防御之道,现在已经成为美食一条街了,其中有多家风格独特的唐昌风吹吹在内。其实风吹吹就是麻辣烫,因为以前吃麻辣烫要烧蜂窝煤,要吹到风使蜂窝煤燃烧,就形成了风吹吹的叫法。




大椿巷长约300余米,是根据这里有一棵硕大的椿树而命名。明时大椿巷曾为进士姚激宅院,后毁于1644年甲申之变。清朝中期,相继修建公馆。民国期间,崇宁县城共有45座公馆,其建筑风格均为清末民初的川西民居或中西合并风格,大椿巷公馆为其典型代表。在民国时大树一度被大雨冲倒,直到现在,椿树已经没了踪影,但巷子却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大椿乡后来通过对其进行修缮,再次恢复了历史旧貌,现在依然能看见一座占地2000余平米的公馆,就属于之前大户人家的完美杰作。


文昌宫巷跟巷道里面的文昌宫有关,该建筑始建于清乾隆10年,如果说大椿巷可谓大户人家的杰作,而文昌宫巷则属于小家碧玉,青石板铺砌的小路不是很宽,在这里能看见无数人家在此生活的场景,以此焕发着无限生机与活力。在巷道两旁还有一座艺术墙,以及历史气息浓郁的场景展示。









而梅花井则是当年崇宁王曾在此地取水的地点,虽然距离那时已经很长时间了,但是井却被完整地保留至今。现今的梅花井藏在一户人家的院中,如果不知道确切位置,是很难看见梅花井的。

唐昌古镇也正因为在豆瓣酱的名胜之下,显得比较荒凉。在以前,唐昌古镇以前叫崇宁,自崇宁撤县后,唐昌古镇也就随着进入到了豆瓣酱中。


始建于宋朝的文庙 ,以它的石柱出名,在石柱上的联文,让很多文人墨客前来瞻仰,这是宣传儒家文化的重要场所。梅花井是崇宁王府河水和酿酒的取水处,这个地方现在保存完整。这里的民居每一处都体现了川西居民的生活方式,各式的装修风格使得唐昌古镇在川西民居中占了一席之地。

明朝时,这里的城墙建造得很像紫禁城的城墙。这里的崇宁公园,有人说曾经是崇宁王府的御花园。公园里的八景又让古镇的历史色彩多了份自然韵味。












也正因这里的历史文化,使得这里被称为成都的“大研古镇”。如果有机会,你一定要感受下唐昌古镇的魅力,品偿一下唐昌的美食。




(欢迎关注,欢迎收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宁县   古镇   文昌   文庙   小众   成都   公馆   民居   城墙   梅花   富裕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