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溪穴-统治所有颈肩腰椎病的奇效大穴

后溪(输穴、八脉交会穴——通督脉)后溪穴为手太阳小肠经之输穴,为八脉交会穴,通督脉,“输主体重节痛”,故能主治颈椎、腰椎、肩关节病变。

【穴义】 小肠经气血由此上行督脉。

【名解】1)后溪。后,与前相对,指穴内气血运行的人体部位为后背督脉之部。溪,穴内气血流行的道路。后溪名意指穴内气血外行于腰背的督脉之部。本穴物质为前谷穴传来的天部湿热之气,至本穴后其外散的清阳之气上行督脉,运行的部位为督脉所属之部,故名后溪。 2)督脉手太阳之会。因本穴有清阳之气上行督脉,故为督脉手太阳之会。 3)小肠经俞穴。俞,输也。本穴气血由前谷穴传来,在本穴的运行变化为进一步的散热缩合,热散后的部分清阳之气上走督脉,缩合后的水湿之气则循经上行腕骨穴,本穴无气血物质的收藏转变,单纯为小肠经气血物质的传输之处,故为小肠经俞穴。 4)本穴属木。属木,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的气血物质除别走督脉的气血为上行外,循小肠经传输的气血则为横向下行腕骨穴,表现出风木的横行特征,故本穴属木。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纯阳之气和水湿风气。

【运行规律】 纯阳之气循天之上部外走督脉,水湿风气横走腕骨穴。 【功能作用】 强化督脉阳气。

【位置】在手小指外侧本节后陷者中。(《甲乙》)

【取法】第五掌指关节尺侧后方,第五掌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处取穴;握拳时,穴在掌指关节后的横纹头处。

【局部解剖】在小指展肌起点外缘,有指背侧动、静脉,手背静脉网;布有掌背神经(尺神经分支)。

【主治】头项强痛,耳聋,目赤目翳;肘臂及手指挛急;热病,疟疾,癫、狂,痫证;盗汗,目眩,目眦烂,疥疮。

后溪通于督脉,故利于疏通督脉阳气不畅所致病症,对颈、肩、腰椎疼痛等可有奇效。后溪又为小肠经输穴,功善散风清热,有清心宁志、疏导心火、清热解表之效。临床亦常用于治疗小便短赤,外感发热,及部分精神疾病。此穴与它穴配用,可增强疗效,如与三间合用,用动气法可即刻缓颈项不适。

【配伍举例】《百症赋》后溪环跳,腿疼刺而即轻;治疸消黄,谐后溪劳宫而看。

《胜玉歌》后溪鸠尾及神门,治疗五痫立便痊。

针刺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文献选摘】《千金翼》后溪主五指尽痛。

《玉龙歌》时行疟疾最难禁,穴法由来未审明,若把后溪穴寻得,多加艾火即时轻。

《通玄指要赋》痫发癫狂兮,凭后溪而疗理;头项痛拟后溪以安然。

《拦江赋》后溪专治督脉病,癫狂此穴治还轻。

《肘后歌》胁肋腿疼后溪妙。

经验分享:中年妇女,肩周炎疼痛致使右臂不能上举,针左侧后溪,注意贴骨进针,提插的同时令患者活动右臂,保持疼痛姿势,继续提插,直到右手活动自如,留针15分钟,疼痛立愈。

手滚法

上肢排寒:鬼门、后溪、手三里,捶肩中至微汗出。

后溪穴对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有很好的疗效,如果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病人,扎后腹部会咕噜噜的响,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多可在剑突下触及痛点!

督脉上的痛证均可用之,随证加减配合用穴,颈项痛可加颈百劳、落枕穴、风池等穴,背痛可配合相应阿是穴及足太阳经穴,腰痛可加腰痛点,命门穴或腰阳关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1

标签:后溪   腕骨   督脉   指关节   疟疾   小肠   奇效   气血   疼痛   物质   太阳   腰椎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