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失和~消化吸收功能紊乱纳食不馨、腹胀、嗳气、恶心欲吐泄泻

脾胃失和~是整个消化吸收功能紊乱的症候,临床可以表现出纳食不馨、腹胀、嗳气、恶心欲吐、泄泻等消化系统的一系列症状。它包含着一切脾胃寒热或升降的失调所导致的一系列的临床症状。我们讲脾为阴脏,胃为阳腑,如果脾胃不和,那么寒热失调的病人可以出现长期的低热、失眠、口疮、面部痤疮、口干、口腔溃疡、大便秘结等等。如果是脾主升,胃主降的功能失调,那么它就会出现升降出入的异常,表现出嗳气、呃逆、腹泻、便秘等等。

对于脾胃失和之证,一般健脾之药多用苓、术之类。此类药补而不腻,无壅滞之弊。和胃的药常用理气消导之品,和胃降气、消导化食。气机壅滞较重者加木香、佛手;脾气脾阳虚者加党参、桂枝;胃中积热加黄连、连翘。

胃阳不足则见胃寒、胃痛,用干姜、吴茱萸、苍术、防风、白芷、丁香、柿蒂、草豆蔻温胃散寒、和胃降逆。

慢性胃病,虚者有阳气不足和阴液亏损之分,属实者有湿阻、气滞、食积、郁热、络瘀之不同,故治疗上有温、燥、消、补之别,但总要着眼于通调气机。气顺则中和,胃气通降,方能受纳。常用陈皮、青皮、厚朴、甘松、沉香、木香、香附、川楝子理气和胃。

对于胃脘痞满功能性消化不良,用枳实、枳壳、槟榔、生姜促进胃肠运动,辛开苦降是调理脾胃的重要方法,味辛之生姜可刺激胃粘膜,促进消化液分泌,抑制肠内异常发酵,促进排气,常用于治疗脾胃不和。

胃阴不足是,应用沙参、麦冬、玉竹、石斛滋养胃阴,酌加佛手、香橼理气,使气机灵动而不滋腻碍胃。

虚中加实、寒热互结、痞满难开,轻者用苏叶(辛开)、连翘(苦降),重者用吴茱萸、黄连或干姜、黄芩、黄连。

胃气上逆是胃失和降的进一步发展,降逆的药可分为温、凉两类。温药有:干姜、生姜、良姜、丁香、柿蒂、吴茱萸、肉桂、小茴香、半夏、苏梗、沉香、降香、厚朴;凉药有:竹茹、栀子、连翘、代赭石、黄连、柿蒂、枇杷叶。

胃气上逆之轻证只需和胃畅中、疏导气机;重者则重镇降逆。

胃气上逆,嗳气频频,倒饱噫气,胸膈满闷,咽顶喉塞者,加瓜蒌、青皮降气开胸,通利腑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脾胃   吴茱萸   干姜   青皮   厚朴   寒热   木香   连翘   黄连   生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