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冻”到底怎么冻?做对这四点,才不会冻出毛病

都秋天啦,你怎么还穿得这么少??

古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我这是冻一冻自己呢。阿嚏!

秋冻是没错,可也不是这样做啊!快来看看专家教大家如何正确“秋冻”~

医学顾问

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

治未病科侯君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我国民间传统养生谚语,来源于先秦时期的四时养生思想。

秋天降温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过早或过快地添加衣物,一旦气温回升,出汗着风,极易受凉,而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

不过,秋冻也需适度,要谨记有四个部位不能“冻”。

1头颈部

头为诸阳之会,如果保护不好,阳气会丧失,而且颈部分布着丰富的神经和毛细血管。

秋风侵袭,容易导致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要注意防护,尤其不宜晨起洗头,否则易受风寒。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老年人、心脑血管病患者、偏头痛人群,更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头部,外出时最好戴上帽子。

2 腹 部

腹部有很多重要经脉,如脾胃经、肝肾经穿过,任冲督三脉也起于腹腔内。

受凉会引起腹部经脉气血瘀滞不通,对脏器功能有影响。

寒凉之气侵袭腹部,会刺激肠部引发腹泻。

有胃病史的人群更要注意上腹部保暖;

女性下腹受凉,则易诱发痛经、月经不调等。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3脚部

“寒从脚生”,脚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是人体各部位中离心脏最远的地方,肾和脾胃的经脉都起源于脚。

脚部若受寒,则血液流动瘀滞,全身血液供应出现不足,脏器功能继而受损。

4关 节

肩关节、膝关节等周围组织相对脆弱,若在阴冷、潮湿的天气不注重保暖,关节会因风寒的袭击而出现发凉麻木、酸痛不适等症状,久而久之会引起慢性风湿性关节炎。

秋冻并非人人适宜

老年人、儿童,以及心脑血管病、慢性肾脏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患者不宜“冻”;

健康人群也要注意“冻”得适度。

温馨提示

顺应天时,循序渐进,视自身身体情况在初秋适当冻一冻,深秋及时添衣。

增强体质,坚持运动,进行适量室外活动,切忌大汗淋漓。

多吃清润、温润的食物,如山药、藕、秋梨、白萝卜、银耳等。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编辑:陈思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脏器   脾胃   风寒   创意   经脉   循序渐进   保暖   腹部   人群   来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