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29亿入局,换电赛道开启“持久战”

撰文 凯旋

编辑 华锋


近日,媒体报道上汽集团公告称,其子公司上汽集团金控管理拟合资设立合伙企业,出资总额15.51 亿元,其中上汽金控为主要出资方,出资高达14亿,以投资新能源汽车、充电换电等业务——这是上汽又一次在换电领域的大动作。

不久前的9月下旬,由上汽参与的捷能智电正式成立,注册资本达40亿元人民币,该公司主营业务为动力电池租赁,也就是换电业务。捷能智电股东包含上汽集团、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宁德时代、汽车城集团,其中上汽是最大股东,以15亿元占股37.5。

在今年8月份召开的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就表示,上汽要发展车电分离业务,也就是所谓的“换电”。没有想到话音刚落,换电业务就迅速落地,而且重磅举措一个接着一个。

实际上,4个月前,上汽就推出了标准化电池包--魔方电池,为换电打下基础。魔方电池是上汽与宁德时代深度合作的产物,能适应 A0 - D 级车型,电量覆盖 44-150kWh。

上汽进军换电业务之所以引起市场的密切关注,是因为作为此前国内布局规模最大的换电企业——蔚来汽车的电池资产公司武汉蔚能电池的注册资本仅为18亿,而捷能智电的册资本为40亿,捷能智电超过的蔚能电池一倍还多出4亿。

除了上汽,今年宁德时代、吉利汽车等众多巨头,也纷纷进军换电赛道,这在于赛道本身符合市场需求,能够缓解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痛点,但是由于重资产的投入与回报周期长,换电注定是一个难以轻易盈利的生意。

不过,从长远来开,在国家能源战略之下,在国家政策的大力助推之下,换电的未来仍然值得期待。



四足鼎立,2022年成“换电”元年

在上汽杀进换电赛道之前,今年就有多个巨头入局,其中最引起市场关注的莫过于宁德时代与吉利汽车。

早在今年1月中旬,作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发布换电品牌EVOGO——乐行换电,正式切入换电领域,推出了适用乘用车和物流车的“巧克力换电块”的组合换电方案。

3个月后,首批共4座EVOGO 换电站在厦门正式投入运营。根据计划,其于2022年年底,将在厦门完成30座换电站的建设,并实现厦门岛每3公里1个换电站的密度。

9月18日,宁德时代再次宣布首创MTB技术——Module to Bracket模块集成底盘,率先应用于参股公司国家电投启源芯动力重卡换电项目。

由此看出,宁德时代在换电赛道的野心,不仅仅要成为换电品牌的供应商,而且自身也要打造换电品牌。

就在宁德时代发力换电赛道的同时,吉利汽车也冲进了换电赛道。

6月,作为车企巨头,吉利汽车旗下睿蓝汽车正式宣布入局新能源换电赛道。由吉利汽车和力帆科技各出3亿合资成立。其中,吉利负责研发换电车型,力帆负责换电站的布局。

根据介绍,睿蓝汽车业务范围将在B端和C端同时发力,规划覆盖轿车、SUV、MPV,甚至物流车、轻卡,以完全满足网约车、私家车、出租车、物流车等不同市场的需求。预计到2025年,吉利将建成5000座换电站。

随着宁德时代、吉利汽车,上汽的入局,换电行业已经形成四足鼎立的局面——以蔚来、上汽、吉利、北汽为代表的车企,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电池供应商,以国家电网、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为代表的能源央企,以奥动、协鑫为代表的第三方运营商。

其中,蔚来与奥动换电站落地数量最多。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2年9月30日,蔚来在全国已累计布局1151座,而奥动新能源为650座左右。



理想很丰满:像加油一样方便

为何换电突然就火起来了?还是回到新能源汽车补能的问题——“加油”可以说是电动汽车最大的痛点。

目前电动汽车补能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充电,一种是近年流行起来的换电。所谓换电就是直接换电池。

与过去动辄几个小时充电时间相比,虽然如今电动汽车快充电时间越来越短,但是想要充满电量的85%,一般需要1至1.5小时。即使再短,也得二十分钟到半个小时。

根据最近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发布的最新技术消息,国内一些最新的电动汽车,如极狐、阿维塔、问界等品牌最新车型,充电时间大为缩短,理论上需要10分钟,而事实可能更长。

换电最直接的优势在于补能时间短,被称为“最像加油”的补能方式。家庭乘用车油箱一般加满油也就50升,通过加油枪加油,大概需要3分钟到5分钟左右。

目前蔚来换电站换电时间,大概是3到5分钟,协鑫每辆车换电约为3分钟。据北汽发布最新消息,其换电技术已进入4.0版,全程换电时间缩短为1分30秒,甚至比加油还要快。

从理论上来说,这就能从根本上解决新能源车的里程焦虑问题。

不仅如此,换电还解决了新能源车的一个保值问题。新能源车的电池的价格占据了整辆车的三分之一左右,如果是“车电合一”,随着电池的损旧,车辆就会大为贬值,因此保值率就极低。

如果实现“车电分离”,车主只需要购买车子,而不需要购买动力电池,消费者在购车时无需承担电池的成本,极大降低了购车负担。据北汽、蔚来等当前售价来测算,去除电池后的车体售价比带电池的纯电整车可便宜6万 10万元。国泰君安在研报中称,“车电分离”模式能够降低整车购置成本30%~40%。

由于不用购买电池,也就减去了电池贬值的问题,新能源车的保值率也会大为提升。

因此,这促成车企不但大力布局换电赛道,同时还大力发展能换电的新能源汽车,因为毕竟不是所有的电动汽车都能换电。




现实很骨感:想要挣钱不容易

实际上,换电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自电动汽车诞生以来,其充电和换电模式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斗争。

换电模式最早是由以色列电动汽车生产商BetterPlace,在2007年提出的概念,该公司与雷诺日产合作打造了庞大的电动汽车换电站系统,车主驾车进入Better Place换电站,通过机械手臂在三分钟内完成自动的换电流程。雷诺的Fluence ZE车型就是根据换电而设计的电动汽车。

但是由于资金断链等种种原因,Better Place在2013年宣告停止运营,短短数年的昙花一现,给换电模式蒙上一层阴影。

电动汽车巨头特斯拉也曾发展换电业务。2013 年初,特斯拉在加利福尼亚建造换电站并进行换电模式试验,高昂的换电费用及较差的服务体验,最终导致特斯拉换电模式走向失败。

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换电巨头,蔚来在2017年便推出面向私人市场的换电,普遍不被看好,甚至被认为是因为自身续航里程不足,是在用服务弥补产品存在的缺陷。2019年,甚至由于换电业务的开展让蔚来濒临倒闭。

目前在国内落成换电站超过1100座,而今年上半年达成千座换电站的蔚来,其净亏损达到45.4亿元,而去年全年亏损为40.16亿元。

根据中信证券测算,乘用车换电站单站投资额约为 490 万元,换电站盈亏平衡点对应 20% 左右的利用率,每天服务 100 辆车时,单站净利率约为 18%。其由此推测,投资回报周期在 5-6 年左右。

而蔚来的数据显示,在本土建造单个换电站的成本为约为530万人民币,根据相关人士测算,其回本周期为6.5年左右,加上运营成本,具体回本周期可能会更长。

很显然,即便是老牌的换电巨头蔚来,也很难在短时间通过换电模式盈利,更不用说其它的换电新势力了。因此,如果没有雄厚的家底持续输血,很难见到胜利的曙光。




政策全力推动,未来或可期

蔚来方面表示,只要蔚来在,换电业务就会一直开展下去。

支撑蔚来说此话的底气,除了换电本身受到电动汽车的欢迎之外,还有政府政策的推动。这也是国家电网、中国石油、中国石化这些央企加入换电赛道的重要原因,除了市场因素之外,更代表着一种政治正确。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层面都在出台相关政策,积极推动换电设施建设。

2020年10月20日,国务院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要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布局充换电基础设施,加强与城乡建设规划、电网规划及物业管理、城市停车等的统筹协调。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

2021 年,换电站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新基建的一部分。

今年10月9日,国家能源局发布《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明确要推动电动汽车、换电站等可控充电负荷纳入电网优化控制,推进电动汽车充电等灵活性调节标准制修订。

此外,上海、重庆、海南、成都等多个地方政府,更是不断出台换电站的补贴政策,以推动换电站的落地。

国家推动换电有更多的思考,而不只是为电动汽车缓解里程焦虑,更在于电力资源高效应用,因为换电站对电力使用的波峰与波谷可以进行有效调节,对于国家来说是一场能源大战略。

我们可以想见,在国家能源战略的助推之下,换电站有着可以预见的美好未来,但是作为重资产的投入,在短时间内很难盈利,这就注定在换电这个赛道,将是一场漫长的“持久战”,这就看谁更有厚实的家底与持久的耐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赛道   宁德   里程   持久战   新能源   电站   电动汽车   电池   模式   国家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