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万印度人聚集深圳,生活习俗让人难以接受,或长期驻足甚至定居

引言:在过去,中国可能不被一些国家所重视,可随着这些年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和发展,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已经今非昔比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底蕴浓厚,历史也十分的悠久。老祖宗不仅给我们留下了美德和智慧,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自然风光。就像世人所惊呆的万里长城、庄严雄伟的天安门、令人难以置信的秦皇兵马俑等,而这些都只是祖国大好河山的冰山一角,却足以吸引着外国游客前来观光

11万印度人在我国深圳聚集,生活习俗让人很难接受,或将在此定居

来我国旅游的很多外国游客,看完我国的名胜古迹以及体验了我国的风土人情之后,都会被我国的无限魅力所吸引,最后就有不少游客选择长期驻足甚至定居。深圳的现象是最为明显的,定居在这里的印度人就有11万人,随着大批印度人的到来,对当地人或多或少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毕竟彼此之间在习俗和文化上有着非常大的不同。

印度内部的贫富差距是非常大的,而且这那里的等级制度非常分明。不少印度人天生就有一副傲骨,总觉得自己高高在想,即便你比他优秀比他强,可他却不以为然,并且充满不屑。定居在我国的印度人还好,他们倒是有着独有的清醒,你发展的好,他们会给与认可和重视。

在生活习俗上印度跟我们是大有不同的,虽说我们在某些方面会比较传统和保守,但在一些细节上还是比较注重的。就比如饭前、便后洗手,这是每个中国人从小就养成的生活习惯。可印度人不会,他们如厕不但不洗手,还会有手来直接解决,就连生水都是直接饮用的。还认为生水有益于身体健康,有助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很明显,这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

印度是一个宗教信仰盛行的国家,尤其是佛教,有些信徒甚至达到了近乎疯狂的程度。一些行为举止即便很科学有着一定的矛盾,可他们却乐在其中,一些禁忌和习俗难免让人难以接受,不少国人表示与他们相处不来。

而这些印度人喜欢在深圳这座城市稳定下来,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深圳作为国内的一线大城市,有着很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眼看着越来越越多的印度人来到了深圳,对于当地的就业形势肯定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不过好在深圳作为大都市,在很多方面都比较成熟,用人单位对于招聘的对象有着明确的要求和计划,所以尽管来这里的印度人多了,但是也有具备一定的能力和条件才行。而那些能力赶不上的国人就要引起反思了,很多时候你找不到像样的工作并不是优秀的人太多了,而是你应该要好好努力了。竞争是一直都存在的,优胜劣汰的时代,如果能力起不来,自然就得不到关注和重视。

有一部分人认为,11万印度人来到中国肯定会影响国内的男女比例的,中国的男女比例本就严重不均,印度人的到来怕是会加剧年轻人的婚姻压力。其实也不能这么想,毕竟在这个婚姻自由的年代选择什么样的伴侣纯属个人自由。

如今的社会已是男女平等,女性不管是学习、事业、婚姻都有着自己的自主选择权,至于选择什么样的结婚对象,就看自己的眼光了。如果男方想要获得女方的青睐,就需要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了。

外国人定居中国并不是什么新闻,之前在某些城市就因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黑人面孔而被大家引起讨论。其实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选择来到中国,也说明了一点,那就是中国已经越来越强大了。尽管大家在文化、习俗和民族方面都有不同,但希望大家能理性看待这份差异,思想上有些小矛盾都是正常的,我们需要保持一份宽容和理解。

在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之下,每个国家的一些文化和习俗都发生着一些变化,而国与国之间肯定是存在差异的,我们需要的是理解和接受。任何一个国家有些地方是你所不理解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们也有一些地方是非常优秀的,所以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很重要。

对于这些差异和不同我们不能抱着异样的眼光去看待,就像我们去到其他国家,他们也会不理解我们的一些行为和习惯,但是彼此之间能带着宽容和尊重的话,这种关系就会越来越近。当然,如果有外国人触碰到一些底线的话肯定是不能容忍的,比如破坏公共秩序、带来负面影响的行为等,一旦发现,必须严厉制止。

任何时候我们要记住自己是一名中国人,即便是到了国外,也不要显得卑微,应该时刻保持自信、积极和乐观的态度。同时,外国人来到中国的土地,也要给与基本的欢迎和尊重,相互之间多交流、多学习,不仅有利于互相了解,更有助于我们共同成长和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印度人   深圳   习俗   生水   印度   中国   外国人   差异   重视   我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