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游丝绸之路!盘点四座惊艳千年的传奇石窟

若是从西安出发,一路西行。

我们极有可能一不小心踏入古代丝绸之路,与悠扬古道来一场不期而遇。

图 | 来源于重庆卫视《CQTV午新闻》

丝绸之路跨越历史2000多年,促进了海陆经济繁荣发展。

在多条丝路中,最广为人知的便是北方陆上的沙漠绿洲丝路,其全长7000多公里,东起长安,途经甘肃、新疆,连接地中海各国。

图 | 古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 | 来源于新华社

也正是在这条陆上丝路经济带上,中国石刻艺术造就了一个又一个文化传奇,塑造了不朽的艺术奇迹。

阵阵驼铃犹在耳畔。

我们不妨追随这回响,重新踏上这条古代丝绸之路。

但这次我们的旅行目的地,

是石窟。

第一站

陕西省彬州市:大佛寺石窟

图 | 陕西彬县大佛寺石窟外景 | 来源于人民网

大佛寺初名为应福寺,北宋仁宗为庆祝养母生辰,曾改名为庆寿寺,到了明代才有了俗称的大佛寺。

寺内护楼因山起刹、依窟造楼,5层通高38米,起着保护大佛窟的作用。

图 | 来源于节目《国宝档案》

大佛窟、千佛洞、罗汉洞、丈八佛窟、修行窟,是大佛寺窟的五个组成部分。

一步步登上台阶,便可看到各色石窟雕像。

图 | 来源于咸阳文旅

佛窟内,尊荣百态,心生敬畏;佛窟外,春花冬雪,四季分明。

南依清凉山,北傍泾河水,大佛寺石窟绵延错落在奇峭崖壁上,共有大小石窟130多孔,造像1980多尊。

图 | 大佛衣纹 | 来源于节目《国宝档案》

红砂岩石雕刻的彬县大佛屹立千百年不朽。

这尊大佛,身披褒衣博带式大衣。流畅的线条纹路彰显衣纹的自然与华贵。

图 | 来源于咸阳文旅

城墙上的“觉路”二字是李白于此旅游时的字迹。

他曾在这里思索多日后大彻大悟,抛弃心中烦恼忧愁,提笔写下“觉路”二字又向远方而行。

第二站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须弥山石窟

图 | 丝绸之路上的石门关,须弥山石窟就地处石门关北侧 | 来源于《中国国家地理》

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继续向西而行,我们就会走到一个叫做石门关的地方。

这是一个已经干涸的古河谷,在以前也叫石门水。

须弥山石窟就在六盘山的支脉须弥山上伫立了1500多年,几乎占据了整个须弥山的东麓。

图 | 来源于宁夏卫视《宁夏新闻联播》

须弥山石窟现存石窟150多座

自南而北有大佛楼、子孙宫、圆光寺、相国寺、桃花洞、松树洼、三个窟、黑石沟等分区。

在佛教术语中,“须弥”为“宝山”之意。其寓意着这座山日月环绕,甚有灵气,宛若神仙境界。

图 | 须弥山石窟大佛 | 来源于《中国国家地理》

须弥山是中国十大石窟之一。

这里是石刻艺术的秘境,也是壁画的宝库。

花叶繁茂的莲花宝瓶、栩栩如生的佛像、体态优雅的菩萨。千载已过,灵韵犹存,古朴的色彩虽因时间的流逝而略显褪色,但仍彰显着那个时代恢弘的艺术成就。

图 | 须弥山第48窟壁画,工作人员进行抢救性修复 | 来源于新华社

图 | 来源于新华社

这里有着“宁夏敦煌”的称号。

壁画的恢弘气势令人着迷,石刻艺术的雄伟壮观令人惊叹。

石刻大佛宽额丰颐,姿态端庄。它仰面环视,宁静优雅。

当我们仰视欣赏时,便可看到佛像群优美流畅的线条。

图 | 须弥山石窟远景 | 来源于中国青年网

“须弥之光”静卧千年,虽经历了风化等自然原因磨损了雕像壁画,但雄伟苍茫的石窟群仍散发着灿烂光辉。

文化的沉淀留下了岁月的痕迹,文物修复师的抢救性修复再次唤醒了沉睡千年的灵魂。

第三站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炳灵寺石窟

图 | 炳灵寺石窟 | 来源于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第三站,我们来到甘肃。

但今天我们不去莫高窟,我们一同来看看藏着中国第五大佛的炳灵寺石窟

图 | 来源于节目《地理·中国》

这一石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至今已有1600年历史。

历朝历代的石窟200多个,其中有泥塑石像8000多尊,壁画近1000平方米

这里是艺术的殿堂,也是历史的画廊。

时代不同的艺术作品,彰显着不同的风格与特色。

图 | 来源于央视网

炳灵寺大佛是甘肃第三大佛、中国第五大佛、世界第九大佛。

它上半身依山石雕,下半身泥土塑成,神态丰满饱满,彰显了唐代造像的特色。

图 | 来源于节目《地理·中国》

炳灵寺的169号窟还有一件至尊瑰宝。

那便是墨书题记。题记上“建弘元年”的字迹清晰可见,建弘元年即为公元420年。

它比曾经最早的云冈石窟题记早了将近半个世纪,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有明确造像纪年的题记。

第四站

新疆拜城县:克孜尔石窟

图 | 来源于央视网

今天的最后一站,我们来到新疆。

克孜尔石窟是中国开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大约开凿于公元3世纪,于公元8-9世纪逐渐停建,时间之长在全世界绝无仅有。

这里一共有4个石窟区,有正式编号的共236个,其中81窟存有壁画,壁画总面积超4000平方米,是古代龟兹国的文化遗存。

图 | 来源于节目《史话新疆》

清代学者徐松曾在《西域水道记》中提及“缘山法像,尚存金碧”的千佛洞,即克孜尔石窟。

建造数百年的克孜尔石窟为历代龟兹王所重视。

这座石窟有着独特的中心柱窟式造窟形式。

壁画内容题材丰富,既有中原文化特色,又融汇了古印度、波斯等艺术风格,同时又保留了鲜明的龟兹地方色彩。

这是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体现。

图 | 来源于节目《史话新疆》

在壁画中有大量故事画,它以菱形格讲述故事,按“一图一故事”的方式绘在格子内,布局精巧,独具特色。

图 | 来源于中国日报网

这里有独特的西域风光,山川河流、飞禽走兽,登上阶梯,抚摸石窟墙壁。

我们今日置身于此,却仿若看尽千年时间流转,成为历史的见证人。

结语

走过四城,看过千佛,

我们踏出历史的长河,重回堤岸。

使者缓行留下足迹,

驼铃阵阵仍有回旋。

在大漠朝霞沐浴过,

才能于瀚海中发现遗落的明珠。

胡笳悠扬觅古道,

雄才逢时照今辉。

编审:张筱曼

责编:邓莫南

策划:彭 锋

编辑:刘梦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石窟   丝绸之路   大佛   石门   新疆   石刻   题记   壁画   中国   惊艳   千年   节目   传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