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的那些瓜:诸葛亮躬耕地南阳和襄阳之争

笔者因缘际会于近日到访南阳时,吃到了历史顶流巨星诸葛亮同志的大瓜,自感比最近某男明星的瓜易消化且有风味(狗头保命)。那是在游览南阳著名景点卧龙岗时,遇到本地南阳人和隔壁襄阳人,在争论诸葛亮躬耕之地到底是属于南阳还是襄阳,且谁也说服了谁。

南阳卧龙岗

当时的我是一脑袋问号的,这有什么好争得,毕竟咱也是学过《出师表》的,清清楚楚地 记得其中写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本着吃瓜要专业的精神,便去找资料查证,不找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南阳和襄阳对诸葛亮躬耕之地的争议已经持续了上千年,而且到现在还在争论不休当中。


如今南阳市和襄阳市都建有武侯祠,而且两地为争夺诸葛亮的躬耕地也是一直唇枪舌战,到底哪一个是哪个准确呢?我看只有诸葛再生才能解决争端了。


南阳武侯祠

关于躬耕地之争最典型的案例发生在清朝道光年间,襄阳人顾嘉蘅到南阳就任知府,大家让他就躬耕地之争表明态度,此时顾知府一个头两个大,心知向着那方都不行,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无奈之下只得和稀泥,写了条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挂在武侯祠,上联是说,诸葛亮一心为国,并不分君主是贤明的先主刘备还是昏庸的后主阿斗;下联说诸葛亮名垂千古,为天下传诵赞扬,又何必分辨什么襄阳、南阳呢?才算是平息了这波纠纷。


襄阳古隆中

时至今日,南阳以《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为据,襄阳则以《三国志》上的“隆中对”在襄阳而争,文人学者是纷纷引经据典,互不相让。

南阳诸葛亮研究会副会长张晓刚认为,《三国演义》记载诸葛亮曾经居住于襄阳,后来则躬耕于南阳卧龙岗。易中天2006年在北京演讲时则说诸葛亮是隐居在隆中,当时属于南阳管辖,但现在在襄阳境内,也就是倾向于在襄阳。


易中天

甚至就连教科书都下场争论了,200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重新收录《隆中对》时,将隆中注为:“隆中,山名,在现在的湖北襄樊”,在《出师表》中把“南阳”注解为:“南阳,郡名,在现在的湖北襄阳一带”,而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的《陋室铭》一文则将“南阳”注释为“南阳,今河南南阳”。


诸葛亮

其实各地利用名人故里的金字招牌,发展地方经济,本身无可指责,但如果过度营销,反而会适得其反,引起大家的反感。而且现在看来除非有重大的考古发现提供有力的证据,要不然类似的争论依然会继续存在。其实完全可以换一种思路,大家各建各的庙,各收各的票,襄阳、南阳搁置争议和睦相处各行其是,双赢才是正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襄阳   南阳   名高天下   阿斗   卧龙   出师表   后主   知府   湖北   历史人物   布衣   诸葛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