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为何称为“死阴”?

《脾胃论.脾胃胜衰论》中说:“胃既病,则脾无所禀受,脾为死阴,不主时也,故亦从而病焉”

为何称脾为死阴?

《脾胃论.大肠小肠五脏皆属于胃胃虚则俱病论》中,李东垣解释“谓脾为死阴,受胃之阳气,能上升水谷之气于肺,上充皮毛,散入四藏。”

结合上面两句话,意思是说:脾藏功能是被动地接受胃消化吸收来的水谷精微,依靠胃之阳气传送给肺,肺通过布散,供给给心、肺、肝、肾四藏。整个过程,脾位于从属地位,自体既不能产生精微,也不主动升发输送精微。这种“固守”“从属”的性质,被比喻为“死”。

那么与“不主时”又有什么关系呢?

《素问玉机真脏论》,“脾脉者,土也,孤藏,以灌四旁者也”

土居中宫

春(木)、夏(火)、秋(金)、冬(水)这是四季,土不主令任何季节,所以说不主时。《内经》里称其为“孤藏”。天气的生、长、收、藏,整个循环由木、火、金、水完成,土居其中,起到从属地位。在人体中,气机的升、浮、沉、降也是由其他藏腑来体现,脾土也是在他们的带动下实现气机的运转。所以,“孤藏”也好,“死阴”也好都是表达,脾藏这种功能特性。虽然特性是从属、被动,在人体生理中,却不可或缺。所谓“土生万物”,没有土的作用,四旁得不到灌溉,同样不能完成相应功能。

李东垣,以“脾胃”内伤立论,强调的就是脾胃在人体内的重要性。这种理论的建立,也是临床实践的需要。李东垣最初治疗脾胃病,是按“五证五方”(见“脾胃胜衰论”篇后文),短期疗效肯定,远期疗效不如意。所以在张元素脏腑辩证基础上,更加强调气机的升降沉浮,形成了独特体系。也正因为脾为死阴,为孤藏,所以他的用药更注重升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升水   素问   土生   精微   阳气   脾胃   疗效   特性   地位   功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