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青城山,会山中隐士,听他浅谈道家文化,共赏青城月景

这是我第四次见到隐士杜师父。

但这次并非专程前往拜访,只因到青城山避暑至此。

8月成都连续的高温天气使大多数人选择了到山区避暑,青城山的游客尤其多,在前山往后山的路上,车辆堵成了长龙。

好在杜师父所在的地方远离繁华的交通要道,让我们不至于跟随大众凑热闹。

再次见到杜师父,恰遇他从山下回山上,背着满满一背篓东西走在山道上,因为山上交通不便,物品都是靠人力背上山。

背篓里装的是他平时的食物和生活用品,看着有些沉重。

山道曲折陡峭,平常人空着手都需要走走歇歇,杜师父背着背篓却走得很快,但也花了近半个小时,才到达他的住处。

记得上次来时,门前看到几只大白鹅,许久不见,这里又多了两只鹦鹉和一只喜鹊。

虽然杜师父一个人住在山上,但有这些小动物作伴,倒也不孤单。

放下背篓,稍作休息后,他给我们泡了一壶茶。

在杜师父这里,我喝到过各种茶,比如他自制的乌梅、蜂蜜、黄精等茶,但这次的比较特别,因为茶叶是他买的,听说叫老鹰茶,里面还加了黄精和仙脾草。

杜师父住在青城36峰之中海拔千米左右的半山之上,比山下要凉快得多,虽然交通不便,但胜在地方幽静,鲜有人打扰,这是大多数住山修行人理想的隐居环境。

在杜师父的住处,最引人注意的莫过于他收藏的那些传统文化典籍,当然以道家的为主,尤其是那些关于古代典籍的历代名家注解,版本很多。

其中还有部分古籍,据悉是他花重金购买,有几本中医古籍还是来自国外,这些书,是他引以为傲的宝贵资产。

在杜师父的隐居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读书,因此对于这些典籍他颇有研究,泡上了茶,再提起这些书,他便滔滔不绝。

首先他谈到了《三坟》,这个作于上古时期、传说中我国最古的书籍。

孔子后裔孔安国《尚书序》曰:“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与之齐名的还有《五典》、《八索》、《九丘》,其内容涵盖上古“三皇五帝”时期的历史档案、文化典籍和山河地理,蕴藏着许多华夏文明的智慧。可惜的是,这些上古帝王遗书早已失传,仅仅只在史书中有过粗略记载,它们的出现更多的是以古书的代名字存在。

随后杜师父又提到了“河图、洛书”。这两幅起源于上古时期的神秘图案,被称之为中华文明的源头、 “无字天书”,看似只是两幅简单的数字模型图,其内容却玄奥神妙,博大精深,据说蕴含着宇宙万物的奥秘。

图片来自网络

相传伏羲据河图作先天八卦进而生发了《周易》、大禹据洛书划九州于是将天下紧密连在一起,我们所熟知的阴阳五行术数、周易八卦、天文地理、中医等也是依赖河图洛书的知识体系演变而来。

如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其中的阴阳五行、五运六气理论与河图洛书所表达的概念就是一致的。

杜师父以道家内修为主,他说,将黄帝内经与河图洛书相结合运用到人体和内修之上,都是非常实用的。

杜师父认为,内修之人读《黄帝内经》很重要。虽然他的书籍众多,但《黄帝内经》始终不离其手,因为《黄帝内经》不止是一本医书,它所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

如道家最重要的养生理念之一:“身国同治”。

在《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论篇》中就讲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它把我们的身体比喻成一个国家,以古代官制中的各个官职作比喻,对应十二脏腑,其中“心”为君主,起着主宰的重要作用,并说“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

杜师父提出,今日之人读道家经典,可以从内修的思维方式去了解古人的智慧,通过读经典,修好自身,再融入到社会中,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

杜师父常以隐士自居,虽然他可能无法与终南山那些卧虎藏龙的高人隐士相比,但不可否认的是,他隐居山中,专注于研究传统文化经典,尤其是在道家学问上的认知是高于部分常人的。

《庄子》曰:“古之所谓隐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见也,非闭其言而不出也,非藏其知而不发也,时命大谬也。当时命而大行乎天下,则反一无迹;不当时命而大穷乎天下,则深根宁极而待;此存身之道也。”

或许,隐居青城山清修读书,就是杜师父的“存身之道”。

天色渐晚 ,我们却没有急着下山,因为杜师父告诉我们,晚上会有月亮,他说这几天青城山的月色都不错,尤其是从他这里看到的景色相当漂亮,在阳台上喝茶聊天,乘凉赏月,岂不美哉?

赏青城山月,这样的体验难得,怎能错过呢?

入夜,天已经暗了下来,屋外的阳台上,是杜师父张罗的一桌晚饭。

有野菜稀饭、拌阳荷、梨、玉米和凉菜。野菜和阳荷是傍晚刚摘的,其它则是从山下买回来的。

山上条件有限,杜师父的生活简单,除了五谷杂粮,野菜就是他平时的食物。因为这次我带了朋友来,所以杜师父特意买了凉菜。

山风习习,凉爽无比,吃着晚饭,喝着杜师父泡的老鹰茶,我们在夜色中静静等待着月亮的升起。

许久,远处漆黑的夜空中,只隐隐看见轮廓的山边,泛出了一点黄色的光芒,像是月亮要出来了,我和朋友都很激动,紧紧盯着山边,满眼期待。

果然,不过短短几分钟,月亮已经冒出来一半。

很快,一轮圆月露了出来,但是外围笼罩着一圈红色的光环,看起来有些朦胧,不够通明。

杜师父说,前几晚的月亮非常明亮,他一个人坐在阳台上,沐浴着月光看着书,半夜就在阳台和衣而卧,皓月当空,以天为被,以地为床,非常惬意。

我开玩笑,说他过的是神仙般的日子,他却自嘲,说自己过的是野人生活。

不多时,月亮已经挂上了树梢,虽然不够皎洁,但我们目睹了它升起的整个过程,不失为我在青城山里遇见的一道难忘的风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青城山   隐士   道家   山边   黄帝内经   背篓   月亮   典籍   上古   师父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