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药喝水大有讲究,有的不能喝,有的却要多喝,你都知道吗?


喜欢本文?别忘记关注、点赞、收藏、转发噢!


吃药喝水,再简单不过了,万万没想到,就有人因此进了医院……


36岁林先生每天都补充维生素,但经常嫌麻烦不喝水直接吞下。最近他咽食物时总觉得又涩又痛。经胃镜检查发现食道中段有炎症,有几个约0.5至1cm的溃疡,还有少许渗血,确诊为药物性食道炎和溃疡。

林先生入院,不是因为药物,而是吃药时没喝水……食道被腐蚀,是长期错误用药的习惯导致。


药物性食道炎及溃疡,是服用药物或营养补充剂时水喝得太少,或是服药后马上平躺,造成药物卡在食道,刺激食道黏膜引起。


所以,吃药时喝水,看起来是小事,但其中大有学问!有的药物要大量喝水送服,也有一些药物服用时要少喝、不喝水,而且水温也有讲究。抓紧了解下吧。


01


这些药要大量喝水


一般来说,多喝水可加速药物经咽部、食道进入胃,随后更快到达肠部被吸收(多数药物在小肠吸收)。另外,对剂量大且溶解度低的药物,多喝水可以加大溶解,增加吸收。多喝水还有其他用处,具体如下:

1. 常用抗菌药:都要多喝水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
喹诺酮类(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
磺胺类(复方磺胺甲噁唑、柳氮磺吡啶等)
这些药物多饮水可加快排泄、减少肾毒性,避免结晶尿、血尿、尿痛等。


2.抗病毒药
比如,阿昔洛韦、泛昔洛韦等,易导致药物结晶性肾衰,服药期间要多喝水。


3.盐类泻药

硫酸镁、硫酸钠,应空腹服用,服用后多饮水,使药物迅速进入肠道发挥作用。1 3小时即发生下泻作用,排出液体性粪便。临床用于排除肠内毒物,及某些驱肠虫药服后连虫带药一起排出。


4.解热镇痛药

比如百服宁、白加黑等对乙酰氨基酚,治疗感冒发热,要多喝水,促进药物代谢促进患者排尿,达到降温的效果。


5.抗痛风降尿酸药

丙磺舒、苯溴马隆、别嘌呤醇及非布司他,应多喝水,稀释尿液,防止尿酸沉积形成结石,减少尿盐沉淀。


6.茶碱类药物

复方氨茶碱片、二羟丙茶碱片、多索茶碱片等,通常是从茶叶和咖啡中提取出的一种生物碱,治疗严重哮喘和夜间哮喘。有利尿作用,使尿量增多,易致脱水、口干,应多喝水。


7.利胆药

苯丙醇、去氢胆酸、熊去氧胆酸,用于治疗胆囊炎等,易引起胆汁过度分泌、腹泻和失水,应多喝水。


8.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

比如,阿仑膦酸钠片,70mg,每周只能服用一次。应多喝水,减少食管的刺激,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

[4]


服用方法:在每周固定的一天晨起时,用一满杯白水送服,并且在服药后至少30分钟之内和当天首次进食前,应避免躺卧,可以坐着或来回走走。 


02


这些药要少喝水

1.胃药


枸橼酸铋钾、果胶铋、氢氧化铝凝胶、磷酸铝、硫糖铝等,服用后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膜,阻止胃酸、胆汁、酶及食物对溃疡的侵袭。喝水过多,或服药后马上喝水,会使保护膜稀释变薄,从而影响疗效。除普通片剂外,有直接嚼服的咀嚼片,如铝碳酸镁片(达喜),应尽量不喝水,防止破坏形成的保护膜。


复方龙胆酊,利用其苦味反射性引起胃液分泌来促进消化,不宜多饮水,服后不要漱口,以免冲淡苦味而降低药效。


建议在服药半小时后,待保护膜稳定或达到药物作用时间后再适量喝水。


2.缓解腹泻药

比如,蒙脱石散(思密达)只需50毫升水冲服即可。1袋蒙脱石散(3g)需要用50毫升温水,搅拌均匀后快速喝完。喝水太多会降低药效;喝水太少,又容易引起便秘。



03


这些药不能喝水


1.止咳糖浆

川贝止咳露、急支糖浆、复方甘草合剂、蜜炼川贝枇杷膏

服用后药物黏附在咽部,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减轻炎症、止咳。不能多喝水,尤其不应喝热水。


如果喝水,会冲掉咽部药物,降低局部药物浓度,影响药效。一般要求服完止咳糖浆、含片、后,5-10分钟内不要喝水。


2.口崩片
是一种放在舌面30秒内即能自动崩解成无数微粒的药物制剂。

硝苯地平、硫酸沙丁胺醇等口崩片,在含服后不能立即喝水,以免将药物冲入胃里,影响疗效。



3.咀嚼片
碳酸镧咀嚼片,在缺水状态下也可以保证按时服药,尤其适合老人、吞服困难及胃肠功能差的患者,可以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负担。


4.舌下含服的药物

硝酸甘油、麝香保心丸等药物,舌下含服后由舌下静脉快速吸收起效,不可咽下,不用水送服,应含服5分钟左右,含后30分钟内不宜吃东西喝水,以免影响药物吸收。


5.治疗口腔、咽喉炎症的口含片

地喹氯铵含片、西地碘和复方草珊瑚含片等药物,能抗炎、消毒、防腐。含服时要把药片放于舌根部,尽量贴近咽喉,保持局部较高的药物浓度,含服后30分钟内不要饮水。



04

这些药只能凉水服用


欧美人平时爱喝冰水,他们总结说:“热水是中国人的国民饮料”。在我国,感冒时“多喝热水”还成为一个大众梗。不管我们有多爱喝热水,但要记住,有些药物不能热水送服。


1.助消化药
不宜用热水送服,当水温超过70 药物便会失效。

胃蛋白酶合剂、胰蛋白酶、多酶片、酵母片等,含有助消化的酶类。


胃蛋白酶是自猪、羊或牛的胃粘膜中提取的蛋白水解酶。《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指出:“胃蛋白酶遇热不稳定,70摄氏度以上即失效”


2.维生素类
维生素C片、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遇热后易氧化分解,而失去药效。这里延伸下,维生素C泡腾片,不能直接用水送服,建议冲泡服下,但只能用40 左右的温水,高温会使其含量显著降低。



3. 活性菌类

乳酶生、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整肠生、合生元等。

其中,乳酶生为活肠球菌的干燥制剂,整肠生含有地衣芽孢杆菌,妈咪爱含有粪肠球菌和枯草杆菌,合生元益生菌含嗜酸乳杆菌、两歧双歧杆菌等,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含长型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

这类药服药的水温最好不要超过40 ,以免高温杀灭活菌,使药物失效。


综上,吃药时,要注意这些喝水的细节,千万别弄错了。



温馨提示:科普文章不提供专业诊疗意见,具体诊疗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欢迎转发、收藏、点赞、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胃蛋白酶   茶碱   含片   食道   药效   复方   杆菌   维生素   讲究   药物   热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