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出伏:天地之气大变 后面30天一年里最凶险


2022年8月25日,出伏,意味着三伏天正式结束,大自然迈向秋季。

出伏到秋分(8月25日--9月23日)共30天,

这30天中昼夜温差最大,我们将迎来一年中最凶险的30天。

为什么说它凶险呢?因为“天地之气”会有个非常大的变化。气象方面讲,气温波动最大,波动最频繁。早晚冷,中午又很热,气温变化大,变化快,变化莫测。

身体如果不能很好地适应这个变化,就会出现很多不舒服。家里老人心脑血管不好的一定要注意,这阵子人的血压波动大,心脑血管疾病爆发得多。

平安度过这30天,主要在于帮助身体适应天地之气的变化,这个秋日,您必定身体安康,事事顺利!


01

“出伏”之后,气侯逐渐干燥,人体的肺气相对旺盛,与其同时秋老虎还在发威,“燥”得很,因此要吃得“润”一点!

多吃下面8种食物,止咳化痰又润肺。石榴、豆腐、白萝卜、冬瓜、梨、杏仁、百合、丝瓜。

要少吃刺激性食物,秋季本燥,可多食滋阴润燥食物,避免燥邪。

对于生冷瓜果,油腻之物,也要避之,食多会损害脾胃,入秋应以暖胃,滋润为主。

秋梨8.9月份成熟,是出伏,秋季非常应时的水果,口感酸甜,清脆可口,汁水十分多。吃秋梨可以清热降火,润肺消炎,可谓是秋天必吃佳果。

02

《黄帝内经 素问》有“秋伤于湿,冬生咳嗽”的说法,

意思是身体在秋天容易被“湿”所伤。

秋日泡脚,有助于润肺润肠;可以驱散人体体内的湿气,

缓解头痛,倍感舒适。

睡前热水泡脚,除了消除一天的疲劳之外,

可使双脚保持温暖,促进睡眠。

经常泡脚,有利于血液循环,疏通经络,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另外早晚温差大会造成压差不稳,还可以勤按揉头颈部,

防止血压突增

03

出伏入秋,饮食上我们要「少辛多酸」。在这个阶段,多喝水,少熬夜,保持良好的睡眠,保持平和的心境。

另一方面要少说话,少消耗,秋气干燥,要保护好自己的津液,还可以叩齿吞津,节约口水。

人的口水是气之所生,犹如清晨的露水,最能滋养润身体。叩齿吞津,就是可以增加好多口水。这都是道家养生的功法。


04

由于夏季昼短夜长,很多人习惯晚睡,入秋后作息无法调整,导致很多人因睡眠不足,在入秋后感到疲乏,这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秋乏”。

出伏以后天气会真正慢慢转凉,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所以,要顺应天气,早睡早起。

也就是说夜里11点到早上5点,这6个小时是睡觉的黄金时间,尽量的要保证它。

出伏后如果睡眠不足更容易出现血压不稳,引发心血管疾病。一般最好10点半就应该上床睡觉了,

特别是凌晨1点到3点一定要入睡,否则对身体会有比较大的损伤。除此之外,适时午睡也可缓解秋乏,减少秋困,但需注意的是,午睡时间不宜过长,最好不要超过1个小时,否则会影响夜晚的睡眠。


05

穿 老话儿说「春捂秋冻」,但也要辩证着看,不是让你秋天寒风起来了还露肚脐小短裤,西瓜冰棍小空调的,那不是「秋冻」,那是作死。

这种时候要注意防寒保暖了,尤其一些体弱阳虚的老年人、先天不足的孩子、还有气血两虚的女孩子,这样温差对于身体的刺激要小的多,心血管疾病风险也小的多!

早晚穿衣也有技巧,一定护好脖子、后背、脚部,这些都是血管最丰富的地方,秋凉的刺激会促使血管急剧收缩,引发危险。


06

出伏要注意运动养生方面。运动使人精力充沛,减少生病。

不过秋季人的身体处于收敛的状态,不可剧烈运动。

运动方式可以选择登山,散步,太极等平缓运动,

以不累,不出汗为宜,舒畅气血,活动筋骨。

今日出伏第一天,愿你静赏庭前花开花落,

心安如水,宠辱不惊,远望天空云卷云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凶险   秋后   入秋   温差   早晚   秋季   血压   睡眠   口水   身体   今日   天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