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内部强调“活下去”后,华为打车将去向何方?

8月22日下午,华为内部论坛上线了一篇关于《整个公司的经营方针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的文章。

任正非在文内提到,全球经济会持续衰退,消费能力下降的情况,华为应改变思路和经营方针,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保障渡过未来三年的危机。

文章还提到,一定要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的纲领,2023年预算要保持合理节奏,盲目扩张,盲目投资的业务要收缩或关闭,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

寒气袭来,对于刚刚才在今年7月上线内测的华为打车业务,会面临什么样的命运呢?今天本文仅为华为打车业务的未来走向进行预测。

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是,华为的内部信中提到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那么网约车业务作为一个高现金流转的业务,能不能在华为内部受到重视呢?网约车观察觉得有难度,原因如下:

第一、虽然华为打车业务在对外的宣传中表示将依托鸿蒙系统超3亿的装机量实现对用户的覆盖,但是网约车业务并不只是单单的拼用户量和装机规模。

在网约车发展的后期阶段,聚合平台的合规性问题被提上日程,目前国内优质的运力服务商屈指可数,大部分地方性的运力服务商既无法提供稳定的客户服务,也无法做到对加盟司机的有效管理,而这些工作其实很大程度上都留给了聚合平台。

此外,随着聚合平台对于订单合规的要求,在后期聚合平台之间对于优质的合规运力的争夺将会加剧,能够提供优质合规运力的运力服务商可选择更大,这在一定程上势必会加大聚合平台的运营成本。

例如高德就给滴滴、首汽等平台低于其他规模体量较小平台的优惠费率,而在后期一旦聚合平台的增多,这种对于运力服务商的争夺将会更加加剧。

而这对于内部强调”活下去“的华为而言,在网约车上的投入以及为集团贡献的现金流上或许并不值得华为花大价钱进行投入。

第二、网约车是赔钱生意,在华为造车业务也在开始缩减的大背景下,打车业务也不会好过。

在华为的内部信上任正非提到,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不能铺开一个完整战线,要减少科研预算,加强商业闭环,研发要走模块化的道路,聚焦在几个关键部件作出竞争力,剩余部分可以与别人连接。

之前就有人猜测,华为推出打车业务只是为其造车业务收集数据,为其自动驾驶业务提供数据支持,而此刻在华为的智能汽车业务面临暂停收缩的情况下,或许打车业务很难获得资源支持。

而且网约车这个业务一直都是难以盈利的项目,在滴滴、首汽约车、曹操出行、T3出行等都没能实现规模化盈利的背景下,要”活下去“的华为或许确实不会大投入打车业务。

第三、与腾讯、高德、百度等平台的竞争上,华为并没有太明显的优势。

虽然华为的鸿蒙系统有超过3亿的装机量,但是对于手握超10亿用户的微信以及日活超1亿的高德、百度等聚合平台而言,华为在与他们的竞争中确实没有非常突出的优势,况且打车业务本就是一个高频刚需业务,对比起微信的九宫格以及高德、百度的输入地址就可以下单叫车的情况下,很少有人会为了打车专门去购买一台装了鸿蒙系统的手机或者专门下载华为打车。

所以综合来看,在华为内部强调“活下去”,要求不要再讲故事,一定要讲实现的大背景下,网约车观察预测华为的打车业务或许将会面临被边缘化甚至裁撤的命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华为   鸿蒙   运力   现金流   去向   服务商   后期   利润   规模   业务   平台   何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