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转变思路,收缩业务 华为能否渡过难关?

2022年上半年,华为销售收入达到了3016亿人民币,运营商业务收入1427亿人民币,企业业务收入547亿人民币,终端业务收入为1013亿人民币。

尽管部分业务相较去年有了明显的回升,但是整体压力仍很大,尤其在终端业务方面。

为了应对压力,8月22日下午,任正非在华为内部论坛发表了一篇《整个公司的经营方针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的文章。

文章中提到:“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着衰退、消费能力下降的情况,华为应改变思路和经营方针,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以保证渡过未来三年的危机。”

任正非表示华为接下来将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边缘业务全线收缩和关闭,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

那么华为究竟有多少业务?未来手机和芯片会受到什么影响呢?

华为究竟有多少业务呢?

很多网友认为华为是做手机的,也有网友说华为的主业是通讯,其实华为还有很多业务。

华为有四大业务板块:

一、消费者业务:

包括手机、个人电脑和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移动宽带终端、家庭终端和消费者云等。

二、运营商业务:

其中接入网 、无线宽带、5G、微波、OTN、核心数据。

三、企业业务:

包括互联网的云服务器、存储器、AI应用(矿山、交通、无人驾驶)。

四、芯片业务:

手机处理器芯片麒麟,服务器芯片鲲鹏,人工智能芯片昇腾,5G基站芯片正罡 ,5G终端芯片巴龙,物联网芯片凌霄等等。

通信是使命

华为的通信业务也就是运营商业务,是华为的根本。

任正非对该业务的表态是:打造ICT(信息与通信技术)基础设施,这是华为的使命,绝不动摇。

2021年,华为的运营商业务收入1427亿人民币,华为依然是全球最大的通信设备商。

华为在全球通信市场的份额超过28%,相当于第二名爱立信和第三名诺基亚之和,这得益于在国内市场的持续发力。

在海外市场上,华为占比持续萎缩,目前仅为18%,略低于爱立信和诺基亚的20%,可见华为在海外的发展并不顺利。

华为的通信业务强大的原因,得益于其5G技术的领先。

在5G技术方面:

华为拥有全球首款5G基站核心芯片——天罡。

天罡具有极高的集成度、强大的算力、极宽频谱、并且同时支持3G、4G、5G多种模式。

天罡芯片支持大规模有源功放和无源阵子,能够实现2.5倍运算能力的提升,支持200M网速,同时能耗更低,延迟更短。

在基站方面,华为自主研发了5G刀片基站,采用了自主创新的基带、主控、传输、中频和射频芯片,并具有高效节能和灵活拼装的优点。

此外刀片基站还具有快速拼装、节能耐高温等优点,IP65级的防护可让其免维护。

5G专利方面:

华为持续领跑5G专利,在全球5G专利上占比上达到了18%,位列第一。排在第二的为高通占比15%,第三为三星占比13%。

2021年3月,华为发布的白皮书显示,截至2020年底,华为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权专利4万余组(超10万件),90%以上专利为发明专利,华为已申报的5G专利组居全世界所有公司之首。

以华为目前的专利持有量来看,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可以绕过华为单独完成5G建设。

5G标准方面:

5G标准对5G的技术、方向、设备、专利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它关系到产业发展和国家战略。

5G标准,最终由华为和高通共同主导,具体如下:

数据信道长码标准件由美国高通主导,短码标准由高通和华为共同主导

控制信道的短码标准由华为获得。

华为作为5G标准主导者之一,为我国的5G发展带来了重大契机。这也是为什么任正非说ICT是华为的使命的原因。

华为云是支撑

云计算是一个新型的IT技术,是分布式计算、效用计算、并行计算等的升级版,它将庞大的数据通过网络“云”处理,然后再反馈给用户。

这项新型技术吸引了诸多科技巨头,如亚马逊、谷歌、微软、阿里、华为、腾讯、百度等。

在云计算领域华为并不是领导者,只能排在第6位,前5位分别是亚马逊、微软、阿里云、谷歌云、IBM。

云计算市场规模很大,前景非常广阔,2022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超过1.8万亿元,国内市场超过3000亿人民币。

华为云2011年成立,算是起步晚的。

华为云为企业提供弹性云服务器、对象存储服务、软件开发云等云计算服务,在北京、深圳、南京、海外等均设有研发机构。

“低调”是外界对于华为云发展的主要评价之一。

华为最开始做的是政府云和私有云,但是发展空间有限,为了进一步发展,华为发布了“云帆计划”,开始进攻公有云。

2015年,华为云对外发布了几十款企业云产品,正式参加公有云的竞争。这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业内人士表示,华为云的低调是相对于它的5G、手机、芯片而言,其实华为云一直在发展,而且速度很快。

2016、2017两年,华为猛推政府云,抢占了中国660座城市,给每个城市都建一个本地云,方便该城市的各个政府机关在本地云上安装部署应用。

2018年,华为云发布工业互联网平台FusionPlant,短短4年,在全国落地了40个工业互联网云创新中心,打造了50个产业服务平台。

2020年第一季度,华为云登上中国第二的宝座,所占市场份额达到14.1%,超过了腾讯的13.9%,第一名仍为阿里巴巴,市场份额为44.5%。

2021年1月27日,华为人事变动,消费者CEO余承东增加任命了云计算总裁,现任云计算总裁侯金龙,任命为数字能源董事长。

在余承东的带领下,2021年,华为云保持了快速增长,客户增长了59%,存量客户收入增长了33%,云市场交易额增长105%。

目前华为云已经是华为的第四大事业部。

任正非表示,华为云计算要踏踏实实支撑华为业务,走支持产业互联网的道路。

手机业务承压

华为的手机业务持续受到压力,在销量方面由2019年的世界第二,沦落为“others”。400美元以上的市场份额由2020年的13%下降到2021年的6%。

尽管华为一直在努力,但仍被苹果、三星、小米抢占了很多市场。

市场流失的最大原因是,华为缺少5G机型,麒麟芯片“断供”。

2019年是华为手机最为高光的时刻,这一年华为卖出了2.4亿台手机,超越了苹果公司的1.98亿台。

国内高端手机市场上,华为同样超越了苹果手机,600美元以上的份额,华为占比达到44.1%,位居榜首,苹果占比44%,排在第二位。

这些成绩有很大的功劳要归功于麒麟芯片。

2019年,华为发布了麒麟990,这是首款基于7nm和EUV工艺的5G 芯片,集成5G基带巴龙5000,无需外挂5G芯片就能实现5G网络,同时支持SA/NSA两种5G组网模式。

强悍的性能,再加上华为一流的拍照能力,让华为手机获得了国内外消费者的一致好评,销量暴增。

2020年10月,华为发布Mate 40系列手机,与苹果iPhone12同月发售,而且均为旗舰手机,这不仅仅是两款手机的对决,更是华为正面硬扛苹果。

这一年,苹果深刻的感到了来自华为的压力,曾经的iPhone 吊打国产手机,而今天则是iPhone 苦战Mate 40。

在官方渠道上,Mate 40的难抢程度可谓是“难如上青天”,首批货20秒就被售罄

很多消费者都没有如愿抢到新机,无奈只好把方向转到渠道商,但这边的情况也并不太乐观,至少要加价千元才有可能拿到手机,可见该手机的受欢迎程度和火爆程度。

iPhone 12作为苹果第一款5 G手机,销量同样异常火爆,1分钟之内也全部售罄,苹果只能再追加200万台。

Mate 40起售价4999元,iPhone 12起售价6299元,这样的价格超过了很多人的月薪,我不禁佩服“太多的人不差钱”。

随后,华为很快败下阵来,因为麒麟9000芯片库存不足,导致Mate 40手机存货量不足,华为到了“无货可卖”的地步。

2021年7月,华为发布 P 50系列手机,没有麒麟芯片,没有5G,市场反应平平。

2022年9月,华为即将发布Mate 50旗舰手机,同样没有麒麟芯片,没有5G,4999元的起售价,消费者会接受吗?

如果华为手机持续低迷,那么未来,华为手机业务还能保得住吗?

芯片无法代工

华为的芯片主要是内部使用,是华为快速发展的硬件支撑。

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芯片已经变得无处不在,智能手机、电脑、汽车、家电等等,芯片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结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现代计算、交流、制造和交通系统,包括互联网,全都依赖于芯片的存在。

谁掌握了芯片技术,谁就能在众多领域脱颖而出。高通、博通、英特尔、台积电、三星、ASML等等。

低调的华为海思也从幕后走向前台,华为海思一度成为世界前三的芯片设计企业。

其设计的芯片包含:手机芯片 麒麟系列、AI芯片 昇腾系列、服务器芯片 鲲鹏系列、5G通讯芯片 巴龙、天罡系列、路由器芯片 凌霄系列等。

海思设计的麒麟920第一次超越了高通骁龙,麒麟990成为第一款5G Soc,麒麟9000成为第一款5nm制程的5 G Soc。

但很快,华为遭到了嫉妒,台积电不再为其代工,中芯国际也被限制,甚至芯片设计之母EDA软件也出现问题。

华为芯片面临着设计、制造环节的双重制约,这种制约造成了让华为手机一度“无米下锅”,而这种情况还在不断地扩大,加重。

如果华为芯片一直受到制约,无法再为华为其他业务提供硬件支撑,那么海思业务会不会收缩?

研发投入会下降吗

华为有今天的成绩,得益于其强大的研发能力,而研发是需要投入的,华为在这方面从不吝啬。

为了增强科技实力,华为不断地加大研发投入,连续多年研发投入超过1000亿元,营收占比超过10%。

在全球排名中,华为的研发投入超过了微软、苹果、三星,仅次于谷歌。

为了研发,华为还建立了大量的研发中心。

国内:华北北京所、华东上海所、杭州所、苏州所 、 华南深圳研发中心、西南成都所、西北西安所、华中武汉所。这些地方都有很多高科技人才,来当做华为的后盾。

在海外设立了22个地区部,100多个分支机构,36个培训中心,并且大力推动员工的本地化。

华为的研发成本越来越高,如果全球经济下滑,华为业务萎缩,未来还能支持这样的高额研发费用吗?

未来华为会不会缩减研发费用?

写到最后

面对全球经济下滑,消费能力下降,任正非强调,华为要改变思路、收缩业务、追求利润,把寒气传递给每一位华为人。

连华为这样的巨头都感到了寒气,那么华为产业链上的企业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作为普通人,未来几年将会更加困难,摸摸空空如也的口袋,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勇气继续支持华为。


我是科技铭程,欢迎共同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三星   华为   麒麟   业务   基站   终端   芯片   思路   苹果   专利   手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