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旱过后会有大地震吗?居然真的

昨晚刷新闻,居然刷到一个词,“旱震理论”,说的是大地震发生前三年一般会伴随着大的干旱。今年全球性的干旱加上我们在成都体验了多年未有之高温天气,让人觉得恍然。


提出“旱震关系”理论的人叫耿庆国,他是国家地震局的地质学家,他在研究地震和气象关系的时候发现,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在震前一至三年的时间里,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越大,震级也越大,如果是旱灾之后第三年才地震,那么震级会比第一年大。

在地震前,由于地下岩浆的旋转带动着地上空气的旋转,旋转的空气中心气压较小,所以会出现日平均气压最低的现象。由于岩浆旋泉会把温度很高的岩浆从下地幔或外核输送到上地幔,热量会扩散到大气中,会使气温升高,所以会出现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最高的现象。又因旋转的岩浆会产生磁场,当磁场较强时,磁场中的分子容易放热,这又会使气温降低,所以会出现日最低气温最低的现象。由于临震前气温的降低,空气会下沉,冷暖空气在此汇合会形成降雨,因此会出现日降水量最大的情况。

关于这个理论的统计,下面有一张图:


从图片上来看:从公元前231年(秦始皇十六年)开始,一直统计到公元1971年,在这两千多年时间里,华北及渤海地区总共发生了69次六级以上地震,其中只有两次震前没有出现旱灾,剩余的67次震前都是旱灾。这个几率也太高了,

这次我们再次发生了大范围的旱灾,会不会在未来的1-3年发生大震,照此理论可能性很大,不过真心希望这个理论是错误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地幔   震级   大旱   旱灾   岩浆   干旱   磁场   气温   大地震   空气   现象   理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