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的游戏故事-21(被妖魔化的游戏)

自从不知道谁发明了“电子海洛因”这个词之后,游戏就成了洪水猛兽,仿佛只要是沾染上了游戏,无论是多么好的孩子,都会被拉入无尽的魔窟。电脑游戏与其他娱乐方式一样,只不过是一种休闲而已,之所以会被妖魔化,大多是来自于社会媒体对于某些极端事件的放大,以及家长对于游戏的无知。如果能对游戏有一些了解的话,就会知道游戏并不那么可怕,而且还会成为一种更好的沟通方式。偏偏把游戏和毒品挂钩这种概念是他们挥之不去的,认为游戏根本沾不得,这简直是一种诽谤。游戏的安全性,其实就像飞机一样,但世界上由于看多了美国电影或者新闻上的空难报道而担心飞机的安全性、死活不肯做飞机的人是有的是的,因而对于游戏的偏见就不难理解了。

网瘾只产生在个别人身上,属于个别性极端行为,不能以偏概全。

近年来网络游戏迅速发展,结果“网瘾”一次又被推出了水面,虽然卫生部否定了这一概念,不承认这是一种疾病,但这一概念已经在社会中扎下了根,而且还有很多专家专门靠治这种病来大发横财,治疗的手段以及疗效未经过任何单位的认证,而病急乱投医的家长却只是盲目地投医,治疗效果约等于零,不少家长积攒几年的几万元却都打了水漂。最令人愤怒的是,不但骗财,而且治疗手段毫无人性,对青少年采取种种非人的对待以迫使其开口说不想玩网游,这种屈打成招、趁火打击、发国难财的行为是不道德的,比起令人沉迷的游戏本身,是更应该受到社会的职责的,可惜这些伪君子、真小人不但没有成为千夫所指的对象,反而还成了某些无知家长的“偶像”与“救星”,这实在是整个中国社会的悲哀。

对于大多数所谓“成瘾”的人来说,游戏不过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习惯,一种精神寄托。游戏的虚拟性为我们带来了现实世界所不存在的虚幻体验,在现实生活中不如意的人很容易陷入其中,在网络中寻求一种慰藉。网络游戏的大多数玩家为青少年,导致他们沉迷于网络游戏的最大原因是学校、家庭生活得不得意。与父母难以沟通,父母不擅长与孩子交流,学校教育的失败,只会导致孩子们迷失自我。这种逃避现实的行为并不是一朝一夕所养成的,只不过是接触了游戏之后才暴露出来而已。换句话来说,能够沉迷于网络游戏中的人,大多是在现实生活中压力比较大而且不得意的人,他们需要在网络游戏中的成就感,这是一种保护自我的精神不至于崩溃的心理机制。

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说法,人在满足了生理和安全的需要之后,需要的就是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对于家庭——学校两点一线式生活的学生来说,只有虚拟的游戏世界成为了唯一的精神寄托,而这却又恰恰为家长和学校所强烈反对。很多不良少年之所以会加入犯罪团伙,并不是真的想要反社会,只是因为在团伙中能得到同伴的赏识,能证明自己的价值而已,能找到归属感。这就是为什么破碎家庭的孩子总会是问题少年的原因。“网瘾”少年也是如此,如果一个人在单位或者学校生存压力很大,在家庭中与父母关系紧张,得不到应有的放松,再没有一个途径(比如网游)来减压的话,时间长了必然会导致心理疾病,轻则成为“家里蹲废柴”,重则抑郁症甚至在歧途上越走越远,我相信每个家长都不想看到这一幕。

因而家长对于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不应该仅仅揪住表面现象不放,应该深刻地检讨孩子究竟为什么会沉迷于网络游戏,真的是网络游戏那么好玩?亦或是孩子除了玩网络游戏,再没有什么别的能干得好的事了?

有很多这方面的悲剧,成为“专家”教授们对游戏口诛笔伐的论据,但我认为这反而证明了他们的无知。比较近的有30岁啃老族岩濑高之屠杀全家的新闻,有韩国夫妇沉迷网游饿死亲生女儿的新闻,不远不近的有日本网游废人主妇的新闻,有铜须门等一系列新闻,比较远的有美国的、德国的校园枪击案,日本的宫崎勤事件等等。这些事件无一例外与沉迷于网络空间有关,最终导致了轰动社会的悲剧,引起了广泛关注,但更重要的不是对于这些人的指责,而是对于社会的反思。这种人的产生,并不是个案,他们能代表一类人,总结这类人的共性特点,发掘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并且对症下药,才是正途,拉孩子去电击,除了恶化以外,还能得到什么呢?

孩子就是一张白纸,以后会变成的颜色,大部分是沾染于父母的。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父母并不是很懂如何教育子女。曾经有人说过,就连农民种粮、种菜还需要学习,需要上课,那么为人父母、教育子女这种比种瓜种豆复杂得多的事情,怎么可能不需要学习呢?我是完全同意这种观点的,我们应该在结婚的时候对准家长们进行一些教育,这是十分必要的。正所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如果孩子在家里可以和父母一同游戏、共享天伦之乐,又何必在家外寻求慰藉呢?家才应该是我们心灵的港湾,而不是游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游戏   网游   无知   家长   父母   孩子   网络游戏   学校   社会   故事   新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