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的保健穴位

头痛又分前额痛、偏头痛、后头痛和巅顶痛。持之以恒的穴位按摩,有保健作用。

一 前额痛

1印堂

取法:正坐或仰卧。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处。见图:

作用:清头熄风,清热解毒,宁心安神。

2太阳

取法:正坐或仰卧。在眉梢与目外因此连线中点外开1寸处凹陷中。见图:

作用:清头写火,明目止痛。

3列缺

位置 《甲乙经》去腕上一寸五分。

取法:伸臂侧掌。在桄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简便取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压在另一手的挠骨茎突上,当食指小大端到达的凹陷处是穴。见图:

作用:宣肺理气,疏风解表,通经活络,利咽快膈。

4攒竹

位置 《甲乙经》在眉头陷者中。

取法:正坐或仰卧。在眉毛内侧端,当眶上切迹处。见图:

作用:疏风清热,通络明目。

5阳白

位置:《甲乙经》在眉上一寸,直瞳子。

取法:正坐,两国正视。曈孔直上,眉上一寸。见图:

作用:疏风清热,通经活洛,益气明目。

6合谷

位置《甲乙经》在手大指、次指间,《千金方》,在手大指次指歧骨间。

取法:手俯掌平置,仲开拇、食二指。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二掌骨桡侧的中点。见图:

作用:清泄阳明,祛风感表,疏经镇痛,通络开窍。

二偏头痛

1风池

位置 《甲乙经》在颞颥后发际陷者中。

取法:俯伏。在项后枕骨下两侧,当斜方肌上端与胸锁乳突肌之问凹陷中,与风府穴相平处。见图:

作用:疏风清热,醒脑开窍,聪耳明目,通经活络。

2外关

位置《甲乙经》在腕后二寸陷者中。

取法:伸臂俯掌。在腕背横纹上2寸,当桡骨与尺骨之间。见图:

作用:祛邪清热,疏经活络。


3阳辅

位置 《甲乙经》在足外踝上四寸,辅骨前,绝骨端,如前三分,去丘墟七寸。

取法:侧卧或正坐垂足。在外踝尖上四寸,腓骨前缘稍前处。见图:

作用:疏肝理气,通经话络。

4悬钟

位置 《甲乙经》在足外踝上三寸,动者脉中。

取法:侧卧或正坐垂足。在外果尖上3寸,腓骨后缘处。见图:

作用:疏肝理气,祛风止痛,通经活络。

5中渚

位置 《甲乙经》在手小指次指本节后陷者中。

取法:俯掌握掌。在液门穴后1寸,当第四、五掌指关节后,掌骨间的凹陷中。见图:

作用:散风清热,疏经活络。

三后头痛

1 风池 同前

2后溪

位置 《甲乙经》在手小指外侧,本节后陷者中。

取法:微握拳。第五掌指关节后天侧,当掌指关节后横纹头,赤白肉际处当第五掌小头后缘。见图:

作用:疏风清热,通经活络。

3天柱

位置 《甲乙经》在侠项后发际,下筋外廉陷者中。

取法正坐俯头。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3寸,当斜方肌外缘凹陷中。见图:

作用疏风清头,通经活络。

4束骨

位置 《甲乙经》在足小趾外侧,本节后陷中。

取法:正坐垂足。在足外缘,第五跖骨小头下方,赤白肉际处。见图:

作用:疏经活络,散风清热,清利头目。

5百会

位置:《甲乙经》在前顶后一寸五分,顶中央旋毛中,陷可容指。

取法:正坐。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当头部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见图:

作用:平肝熄风,升阳益气,醒脑宁神,清热开窍。

6至阴

位置:《甲乙经》在足小趾外侧,去趾甲如韭叶。

取法:正坐垂足。在足趾外侧,在趾甲角旁约0.1寸。见图:

作用:疏风清热,矫正胎位。

四巅顶痛

1百会 同前

2太冲

位置:《甲乙经》在足大趾本节后二寸。

取法:正坐垂足。在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见图:

作用:疏肝利胆,熄风宁神,通经话给。

3行间

位置:《甲乙经》在足大趾间动脉陷者中。

取法:正坐垂足。在第一、二趾缝间,当趾蹼缘的上方纹头处。见图:

作用:调理肝肾,清热熄风。

4三阴交

位置 《甲乙经》在内踝上三寸,骨下陷者中。

取法:仰卧或正坐垂足。在内踝高点上3寸,胫肯内侧面后缘处。见图:

作用:健脾和胃,调补肝肾,行气活血,疏经通络。

看完之后记得收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小头   熄风   掌骨   后缘   指关节   发际   中点   穴位   节后   头痛   作用   位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