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鼓励孩子「分房睡」了,锻炼不了独立,还害了娃

“都快5岁了,还不愿意自己睡,愁人!”

“孩子太黏我,怎么才能引导他分房睡呢?”

“连分床都不愿意,这可怎么办?”

......


每年一到这个时候,就会涌出一大波为了孩子【分床睡】而心焦的宝妈们,大家的中心思都差不多:快上幼儿园/快上小学了,还没有完成给娃分房睡的“养娃KPI”~

很多父母也不是没有行动起来,只不过这场和孩子之间的“分床拉锯战”都会在“萌娃泪”和“誓死不从”中,以失败妥协告终......


的确,纵使【分床睡】令父母焦虑、恐惧、又让孩子抗拒,但它始终是孩子成长路中绕不开的一站!


关于鼓励引导分床睡的文章,咱们应该没少看,今天我们却要反其道而行,劝你别盲目鼓励孩子分房睡!


盲目分房睡,会害了娃


分房睡,被理解为是孩子终将独立的一项重要里程碑。


亲子共睡的模式随着孩子日渐长大,除了影响夫妻感情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不利于孩子独立自主。


很多心理学家都给出过建议:3-6岁是理想的分房睡年龄。


可这并不是让孩子分房睡的“金标准”,如果盲目“照书养”,忽略了孩子的个体属性,反而还会对孩子产生相当长远的“副作用”。


安全感被破坏

不顾孩子的意愿,强行引导分房睡,会进而破坏孩子原本就不牢靠的安全感建立,从出生就一直习惯依偎着妈妈而睡的宝宝们,会因为要和父母分离,感到慌张和失措,甚至会因此留下心理阴影。


更重要的是,对于二胎家庭、或者孩子本身较为敏感的话,往往夜晚是孩子内心最为脆弱的时候、


强行被分开妈妈的身边,长久下去,影响父母与孩子之前亲子联结的建立,更对孩子日后的性格有负面影响。


越分房越依赖

安全感被破坏的娃,就更迫切地想要从父母身上获取失去的安全感。


同时,孩子不明所以就被父母安排了分房而睡,可想而知,孩子内心可能会觉得:爸爸妈妈是不是不爱我了?


因为内心安定受到碰撞,孩子会不断通过依赖父母的行为,来引起父母注意,确认父母对自己的爱,反而更难引导好习惯的养成。


影响睡眠和发育

从孩子2岁开始,就开始解锁一项“害怕技能”——怕黑。


如果没给孩子做好准备就分房睡,孩子可能因为恐惧黑、恐惧一个人在房间、恐惧睡觉要闭上眼睛,产生一种抗拒睡觉的心理。


长此以往,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不说,还耽误孩子正常的生长发育,得不偿失。


其次,很多父母担心孩子害怕,给娃开上个小夜灯睡觉,这里也非常不建议,咱们前面的文章也讲过,长期给孩子开小夜灯睡觉,会让孩子对灯光产生依赖,影响深度睡眠,甚至会引发性早熟。


分不分房,决定权在孩子


咱们作为爸爸妈妈,一定要明白的一点是——分不分房睡,不在于父母做决策,而是要讲决定权交还给孩子!


尽可能地多理解孩子的真实意愿,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将孩子的“分离痛苦”降到相对低的程度。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做好了分房睡的准备呢?从这几个维度可以观察:


1 夜里自己上厕所

孩子在晚上不知道上厕所就证明孩子在在生理上需要家长的帮助,在心理上也特别依赖家长。


从这样的情况来看,分房睡的时机并没有到,强迫孩子和他们分开睡只会伤害到孩子。


夜里可以自己起床上厕所,是可以和孩子分房睡的标志之一。


2 不需要哄睡

估计很多家长都对哄孩子睡觉这件事终身难忘,孩子并不像大人那样,入了夜就困了想睡。

孩子的精力非常旺盛,也没有夜里乖乖睡觉的习惯。


如果孩子没有养成入夜就睡的习惯,睡觉也是家长绞尽脑汁地哄睡,就别指望跟孩子分房睡了。


因为,这个时候的孩子睡觉还离不开家长。强行分房睡,只会让孩子夜里多哭闹几次,全家人都别想睡好觉。


3 有了性别意识

当孩子有了性意识时,也会伴随着强烈的好奇心,如果还和父母睡在一个床上,难免会有身体的接触。


孩子可能会偷偷地探查着父母的亲密关系,这个时候再不分房睡就晚了。


4 自己提出分房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对父母的依赖会慢慢减弱。


如果孩子的独立性强,想要自己的私密空间,而自己提出要分房睡,家长正好就可以顺水推舟,培养独立性。


记住这4种情况,千万别急着分房睡!

弟弟/妹妹出生——避免失宠感

刚上幼儿园——避免焦虑加重

正在生病中——避免身心脆弱

训斥孩子后——避免内心受伤


做好8件事,过渡分房睡


NO.1提前半年做铺垫

换个房间一个人睡觉,可想而知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父母和孩子都要提前做准备。


可以打出半年左右的提前量,告诉孩子每个宝宝都要开始学习自己一个人睡觉了,可以通过绘本、讲故事、动画等方式,用孩子能听得懂的语言告诉他:为什么要分房睡以及分房睡为什么一点也不可怕等等。


也可以在孩子的午觉、玩耍时间都渐渐安排在一个人一个房间内,爸爸妈妈可以偷偷在外观察孩子反应,渐渐给孩子建立预告期,有个心理准备。


NO.2先分床不分房

太着急让孩子自己一个人睡的时候会缺乏安全感,容易产生恐惧感。


妈妈一开始可以通过分床不分房的方法,让孩子慢慢适应和过渡。


NO.3不要关房门

如果条件允许,妈妈睡觉时可打开门,让孩子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以便随时观察孩子的情况。


并且温柔地告诉孩子:“妈妈房间的门一直开着在,就像在你边上一样,有事可以叫我哦!”


NO.4和娃一起布置房间与床

一下子让孩子到新的房间单独睡觉,可能会让他们陌生和不安。


妈妈可以将孩子平时玩的玩具布置在房间内,铺上孩子平时用的被褥,有熟悉小事物的陪伴可消除孤独感,更利于孩子入睡。


NO.5在孩子房间陪伴入睡

妈妈睡觉前,最好在孩子房间陪伴,给孩子讲讲故事、玩玩小游戏、说说悄悄话。


让孩子感觉即使分房了,妈妈还是那个疼爱自己的妈妈,自己还是那个被爱着的孩子,更利于他们接受跟妈妈分开睡的事实。


NO.6固定的睡觉时间

平时固定孩子上床睡觉的时间,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入睡前记得尿尿,以避免孩子半夜醒来增加恐惧感。


睡觉前不要打骂孩子,也不要让他们看过于剧烈的电视或游戏,保持平和的情绪,孩子会睡得更好。


NO.7与孩子进行约定

对于分房睡,妈妈可以提前与孩子做个约定,比如孩子生病、难过的时候,可以回来跟妈妈一起睡,平时都要遵守这个规矩。


没有特殊情况不能犯规,否则如果妈妈由于心软屡屡犯规,会导致越分越不能分的后果。


NO.8允许孩子的脆弱

遇到特殊情况时,比如打雷、下雨,孩子害怕想要和父母一起睡,妈妈也不要拒绝,要允许孩子偶尔的脆弱。


要让孩子明白,分床睡并不是和爸爸妈妈的第一次“分离”,而是成长的一大进步,勇敢自己睡,是很厉害的能力。


让孩子在饱含爱意中接受分房睡,才是正确的引导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孩子   安全感   夜里   脆弱   恐惧   房间   家长   独立   父母   妈妈   情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