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发现:史前地球曾下过整整3亿年的大雪,地球被冻成雪球

科学研究发现:史前地球曾下过一场大雪,整整下了3亿年,地球被冻成大雪球!平均气温零下50

冰河时期

对于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来说,稳定的生态环境都是生存的首要因素,如果在短时间内,地球的整体气候发生较大的波动,会导致大量的生物死亡,就算是发达的人类文明,也无法忽视短时间内气候变化带来的灾难。

比较幸运的是,人类文明出现在地球上这段时间,地球的气候十分稳定,否则人类文明无法发展得如此顺利,可是在科学家的研究中发现,地球46亿年的历史中,并不是所有时间都呈现出稳定的气候,24亿年的地球就下了一场三亿年的雪,让地球经历了整整三亿年的冰河时期。

相信大家都知道,地球的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冰河时期”,著名的猛犸象和剑齿虎就是生活在最近一次冰川期的生物,它们的身上为了更好地适应寒冷的环境,进化出了很多不同于现在生物的特征,但是在冰川期结束后,这些生物也随之灭绝。

在地球的历史上发生过四次大冰期和多次小冰期,从65万年前开始,冰期出现的时间更加频繁,大约每间隔2~4万年就会产生一次较小的冰期,每10万年就会出现一次较大的冰期,科学家认为,冰期的出现或许和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不同位置有关。

历史上的四次大型冰期分别是:

24亿年前至21亿年前休伦冰期

8亿年前至6亿3千5百万年前的瓦兰吉尔冰期

4亿5千万年前至4亿2千万年前安第-撒哈拉冰期

3亿6千万年前至2亿6千万年前卡鲁冰期

其中以休伦冰期最为严重,持续了整整三亿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中,整个地球变成了“雪球”,从两极到赤道全部结冰,在赤道地区的海洋至少被1.6千米厚的冰层覆盖,平均气温下降到零下50 ,大量的原核生物因为长时间的冰期死亡。

24亿年前为什么会出现整整三亿年的冰期?太阳系围绕银河系运动一周大约需要2.26亿年,3亿年的时间足够太阳系围绕银河系运动一周,用天体的运动无法解释如此长时间的冰期。

总体来看,休伦冰期的出现有两方面重大的因素:

在休伦冰期开始之前,地球上发生了持续2.5亿年的火山活动刚好停止。

蓝藻的出现导致了“大氧化事件”发生。

大氧化事件

大氧化事件发生在26亿年前,地球海洋中原本含有大量的“镍”,但是在大氧化事件开始之前,镍的含量大幅度降低,导致了产甲烷细菌减少,甲烷的产生随之降低,蓝藻这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气的生物出现,再次加速了地球大气和海洋含氧量的增加。

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在生命诞生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大量的甲烷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而在26亿年前蓝藻的大量繁衍导致了甲烷减少,地球温室效应反转,氧气的增加促使平均气温不断降低,最终形成了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冰川时期。

冰河时期的好与坏

休伦冰期持续了整整三亿年,直到今天科学家也没搞明白为什么这次冰期持续的时间如此之长,但是这次冰期对地球生命的影响其实并没有想象中严重,26亿年的地球上生物主要以微生物为主。

当时的生命还处于原核生命的时代,因为原始地球大气中缺乏氧气,大部分原核生物是“厌氧生物”,这些生物不需要氧气就可以生存,大氧化事件和休伦冰期打破了这些生物原本的生存环境,在休伦冰期中,平均气温大约是零下50 。

因为持续的低温,生物只能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下才可以延续,比如说海底热泉附近,地底深处的洞穴等等,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反而促使了生物的进一步进化,真核生命出现促使了生物开始慢慢走向多样化,虽然直到寒武纪地球上才开始出现复杂的生态系统,但是总体来看,休伦冰期反而促使了生物的进化。

从形成原因来看,地球很难再出现持续数亿年的冰期,科学家认为,复杂的生态系统会促使地球的整体环境趋于稳定,如今地球上的生态系统远比当时的生态系统多样化,很难出现长时间的冰期。

虽然地球不会 出现长达数亿年的冰期,但是每隔几万年就会出现一次持续时间较短的冰期,导致小冰期的原因很简单“两极冰川温度失衡”,当南北两极温度不断升高时,冰川就会持续融化,冰的融化需要吸收热量,就会导致地球整体温度降低。

如今人类的活动导致地球温室效应日益严重,最终的后果可能就是加速下一次冰期的到来,如果人类不加以阻止,冰河时期仍然会如约而至。

【免责声明】文字、图片等素材来源网络,如侵立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冰川   冰期   蓝藻   地球   甲烷   雪球   史前   冰河   大雪   时期   年前   生物   时间   科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