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补壮阳,越补越差,先清后补,方为丈夫

在这几年临床问诊中,发现大部分男科患者,刚开始只不过是“泄”的问题,但是因为乱服壮阳药或者特效药,因为用药不当,进一步损害了身体,从而出现“萎”的情况。

广告的诱惑力太大了,很多朋友本身因为病症而苦恼焦虑,在一些夸张的宣传下,“一周见效,一丸改善”。从而出现病急乱投医的情况。

很多人总以为补肾才能解决问题,其实现在社会,因为生活条件的变化,人们的饮食往往以肥腻厚甘为主,体内三高浊气太盛,需要通泄调理的也不再少数。

于先生,43岁,平时喜欢喝点小酒,吃辛辣的食物,最近两年发现状态越来越差,大腿根内侧经常潮湿多汗,天气凉快还好,但是夏季真的是坐立不安。因为不好意思问诊,就购买了一些补药调理,结果钱花了不少,症状却越来越差。

另外平时还伴有口干口苦,脾气烦躁易怒,小腹坠胀疼痛,小便发黄,尿灼热,腰酸膝软,稍微运动一下,就大汗淋漓。舌头的颜色发红,舌苔黄腻。

这位患者的情况,从中医的角度,属于肝经湿热下注的症型。很多爱喝酒,喜欢吃肥腻厚味的食物,或者熬夜久坐的患者,都属于这样的问题。

这些内热过大的食物,在人体蕴结,不能被及时代谢,加重了脾胃的负担,就容易出现,脾虚湿蕴,湿久化热的情况。湿热邪气循着肝经,流注到下焦宗筋。宗筋就像被温水侵泡,时间长了,自然状态越来越差。

而市场上的补药大多是以壮阳强补为主,体内湿热瘀堵,经络不通,反而加大了内热情况,导致病情,越治越重。

对于这种情况,中医调理需要的是通而不是补,进行清热燥热,将体内湿邪排出体外,经络通畅,再进行补肾扶阳。先清后补,步步为营,才能更好地解决难言之隐。

根据患者的情况,开方为制大黄,柴胡,黄芩,桂枝,茯苓,牡蛎,龙骨,党参,姜半夏,红枣。

服药半个月后,情况就有所好转,潮湿缓解,出汗减轻,药方稍作加减,继续调理一个多月后,各项症状消失如常,患者也非常满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补药   内热   湿热   经络   潮湿   症状   体内   患者   丈夫   食物   情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