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古中国,有一条穿越千年的文明古道

这是两条商品交易路线,一条在陆地上,从长安出发,穿过西域到达欧洲,叫“丝绸之路”;一条在海洋上,从东南沿海出发,全程走水路,交易的商品有丝绸、瓷器、香料,也叫“丝绸之路”;后人为了好区分叫“海上丝绸之路”,也叫“海上瓷器之路”或“海上香料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除了交换商品,更重要的是文化上的交流。

“一带一路”这个事,就是根据前几年书记出国访问东盟的时候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来做的.

海上丝绸之路,主要说的是从南海出发经印度驶往中东地区的那一条海路,其实还有一条是往东北方向的朝鲜和日本,但是都是以南海为中心。

这海上瓷器之路怎么来的?

在秦朝崛起统一六国之前,岭南地区的少数原住居民,划个小木舟在南海那一块拿陶瓷与其他部落交换点东西,顺便搞搞文化交流,相互学习学习,后来可能感觉还不错,就多叫一些人参与了,慢慢形成了一个小小的交易圈。海上瓷器之路开始有点雏形

海丝之路的雏形

“澳门往事-先民足迹”那一篇说到,平定岭南后,始皇帝往南边移民几十万人,包括一些能工巧匠,这些人对航海发展起了一定作用。

因为秦朝的律法太严,税收太重,动不动杀人全家,老百姓种点粮食还不够交税(这是汉朝《史记》上说的,反正后人说前朝都是一堆弊病)。然后,北边的陈胜吴广瞅个机会,领着一些流放的人和所谓的刁民起义了。

然后南海郡的一把手赵佗一看秦国乱了,觉得机会来了,立即把各个进出岭南的关口给封了,出兵吞并桂林郡和象郡,建立南越国。任由你北边怎么打,反正我不参合,安心的发展岭南。就这样一直持续到汉武帝刘彻继位,又出兵把南越国给收了,继续发展岭南。

总之,不管秦朝、南越国和汉朝怎么动乱,南海地区还比较安宁,所以发展地很快。这时候海商已经凭借开通的航道,熟练地把丝绸和瓷器快速运到印度完成交易,不断拓宽海贸规模。这为南海丝绸之路进一步形成奠定了基础。

后来又来个隋唐盛世,经济好的不得了,从广州出发的商船已经可以跑到波斯湾,一举开创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

大唐全舆图

到了唐朝中后期,藩镇割据,西域那一块区域战火不断,整天为了地盘打打杀杀,道路经常被阻断,只有少量贸易队伍能出去。所以商人纷纷南下聚集到广州,这使得海路贸易量急剧增加,替代了北边陆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国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广州达到了空前的繁盛,成为中国的第一大港,世界著名的东方港市

因为商船是从广州出发,所以海上丝绸之路也被叫作“广州通海夷道”。

广州港

赵匡胤登基那几年,中国经济重心从北方开始转向南方。

南方人用智慧、才干和勤劳,不断摸索实践,把造船和航海技术一点点提高,为了提高远航能力,他们首次在商船上配备指南针。

宋朝官府监督造船

指南针

由于宋朝重文轻武,偏爱搞科举和商业。与沿海各国和睦相处从来不挑事,并且还鼓励民间搞航海贸易,在巨大利益驱使下,不少私人商船也加入航海贸易。

但是,皇帝担心白花花的银子外流,于是下令海外贸易不得以现银结账,只准以物易物。就是说,不论买和卖,只能以中国丝绸和瓷器结账,就这样,大量的瓷器丝绸向外国传播,中华文化影响不断扩大,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阶段

截止到宋朝,南海只有有广州,宁波两个大贸易港口。泉州港是后来新建的,为什么要新建泉州港?因为日本和朝鲜半岛上奏说宁波广州太远,希望港口靠北而建;而阿拉伯地区和东南亚小国上奏说我们贸易量大,港口必须靠南,两方争得不可开交。皇帝一听,规矩都让你俩定了,那我算啥?你们别争了,实在不行就再建个港口。最后经过考察,新港口建在两股方向的合力点-泉州

新建的泉州港

新建的泉州港

仰赖海上丝绸之路,宋朝工商业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宋高宗曾说:我大宋所有行业当中,海贸是最赚钱的;只要政策服务搞得好,来钱又多又快,这不比从老百姓身上收税强?(“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岂不胜取之于民?”)

所以,后来人们称宋朝为“绅士王朝”,当然啦,只要有钱,人人都可以变得很绅士。

之后,北边的蒙古部落在成吉思汗的领导下崛起,建立大蒙古国。之后大杀四方,经过多年战争,直到到他孙子执政时才灭了南宋。(有一部分宋朝汉民向南逃亡到澳门那一带,隐姓埋名藏了下来,为澳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灭了南宋后,元朝非常重视海上交通,鼎力支持开展大规模海上贸易。

元朝统治者为什么要这么做?其实不是我们所理解的为了搞经济建设,为了赚钱。支持海洋贸易是为了扩大政治军事结盟。

成吉思汗死后,他给儿子孙子们分封的几个汗国开始闹矛盾不和睦,兜兜转转最后他的一个孙子,也就是忽必烈他大哥成为的新当权者,然而忽必烈他大哥进攻南宋的时候又战死在重庆那一片。几个汗国开始搞分裂活动,最终,忽必烈凭借汉人财阀和蒙古宗族势力打败他弟弟夺得汗位,建立元朝。这时候,大蒙古帝国已经分裂成了四个汗国与元朝抗衡。

元朝与四大汗国

史书上称北方少数民族为"胡",嗜土为命。不搞工商业,不搞科学文化,爱搞战争爱屠城,占了土地以为它会搞一下农耕,结果也不搞,反正就是占地。忽必烈成功继承了他们老祖宗这一点基因,当权后,立马开战。两次东征小日本,没赶上天时地利,被迫退师(这点可惜了);南征越南、缅甸那几个半岛小国,也退师了,一怒之下,实施海禁政策,禁止一切船舶出海。他认为南征失败是有人利用航道资助南方小国。

忽必烈

连征战为元朝带来广袤的土地,忽必烈急于与海外国家和地区结成政治军事联盟,提高元朝的威望与影响。但是因为和弟弟争夺汗位与西边两个汗国继任者交恶,导致通往欧洲的陆上交通断了,军队一时半会儿又过不去。不得已,他又重新开启了已经被禁的远洋航道,并且大力发展海洋贸易,最终与中东的伊利汗国(伊朗、伊拉克地区,忽必烈另一个弟弟建立的国家)结成政治军事盟国,伊利汗国接受忽必烈册封,元朝远洋船队从泉州出发可以直接到达伊朗霍尔木兹海峡。

与西边两个汗国交恶

与伊利汗国结成盟国

因为瓷器的特殊性质,致使远洋贸易的主要货物,由原来的丝绸变为瓷器。外国也开始以陶瓷(CHINA)代称中国。元朝的远洋贸易正式进入黄金时期

元朝时期泉州港

丝绸变成瓷器装船

商船规模扩大

下一篇:明代海洋贸易与世界格局的碰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南越   南海   泉州   元朝   宋朝   丝绸之路   广州   古道   瓷器   中国   海上   遥远   千年   贸易   文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