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多≠排毒,伤肾又毁颜!3个方法收火气,开启人体活水源

夏天,一个必须流汗的季节。特别是广东的夏季热得要死,出去做个核酸,回来时衣服就已经被汗浸透,所以很多人都喜欢窝在空调房里不出去。

但夏季就是要流汗,天越热,咱们就越要享受炎热,让自己的心阳旺盛,把汗透出来。如此,那些郁滞于体内的风寒湿邪,才能一一排出。

但是,出汗也有讲究。有些朋友动不动就出汗,或者睡着后也出很多汗。这就属于异常情况了。因为很可能,你身体里的肾水,就快被抽干了。

肾水不足的人像一口快被烧干的锅

肾水不足,听起来好抽象啊。它到底是什么情况?

肾水,又叫肾阴,包括血液和津液,起着滋养、濡润的作用。如果肾水不足,会特别容易上火,肝火、心火来得生猛又顽强。

除此之外,水太少,火太旺。生命之锅烧出来的,都是一股子快被烧干的糊味。

这会导致什么呢?

动不动就出汗,是一方面,此外,人还会:

•失眠,难入睡或者容易醒,老做梦、睡不踏实、醒得早

•脾气急躁,心里面总是烦烦的一股无名火

•口干舌燥、没有感冒也容易嗓子疼

•看了会儿手机就眼睛干涩发痒

•容易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盗汗(睡着了出汗)

•脱发、长白发、男子遗精早泄,女子经少闭经或崩漏

所以,要想灭掉这把虚火,趁着现在,狠狠地补肾水,也就是滋阴补肾、补血,血和津液足了,火自然就烧不起来了!

1个穴位,辨别肾水不足

为了帮助大家直接、方便地下判断,告诉你们1个依靠穴位辨病症的方法:

按压复溜穴

按压时如果感觉到有些酸疼

肾水不足的可能性就很大

为什么呢?

因为复溜是足少阴肾经的经穴,原本就有“肾经之水湿之气,汇聚于此,自此吸热,蒸发上行”的意思。

你想想,肾水不足,意味着水不足。几近干涸的河,是难以流动的,流动不畅,水不就停住或堵在那了?

这种情况下,你按压复溜穴,自然会感到酸疼。要怎样才能把水补上,让体内的水重新活跃?

教你三招帮你补肾水

01.反复搓热腰部

“腰为肾之府”,腰部有两个“腰眼”,反复搓热它们对肾脏有保护的作用。

方法:采取端坐的姿势,双脚与肩同宽。先将双手搓热,再把手放到腰眼处捂2~3分钟,并反复搓擦36次以上,直到感受到腰部发热为止。

02.踮脚走

脚掌上有一些护肾的穴位,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太阴脾都在前脚掌处,因此,踮脚走能按摩足部穴位,对护肾有裨益。

尤其是老人,时常出现双腿乏力、牙齿松动等症状,多半是肾气不足所致。

方法:坚持每天踮脚走5分钟以上,每隔1分钟可停下来稍作休息。

03.艾灸

艾灸补肾也是个很不错的方法。艾灸的穿透力和温煦力量可以使气血运行起来,如果作用在补肾穴上,可使肾气得以快速补充,缓解肾气不足导致的各种问题。

艾灸取穴:关元、肾俞、太溪、涌泉

关元穴

艾灸关元穴可以培补元气,引火归元。

肾俞穴

肾俞穴,是肾与外界天地沟通的通道,位于人体腰部。刺激肾俞可以直接补益肾气,是个安全而简便的补肾方法。

太溪穴

太溪是肾经的原穴,也就是说肾经的元气大汇于此,太溪位于足内侧。太溪穴偏重于补先天,所以,要补先天之本就得从太溪穴开始。

涌泉穴

《黄帝内经》指出:“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此穴乃是肾经的首穴。艾灸此养生穴位,具有很好的补肾强体作用。

艾灸方法

一般采用悬灸法,艾柱离皮肤的距离,以不痛为准。

时间的话,看个人的灸感,有了酸、麻、痒、冷等灸感后,等到它们消失了,就可以了停止,时间可能会远超过20分钟。

做调理灸时,建议大家一周3次,不过人与人之间有差异,具体的情况可以咨询当地医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太溪   足少阴肾经   艾灸   腰眼   津液   方法   脚掌   活水   涌泉   穴位   火气   腰部   人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