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撰十年》33:云台山,遍插茱萸真的“少一人”

想对自己过去的十年做个总结,从2011到2021。

也不算是“突然”,从想法的酝酿到今天的落笔,也有一年了吧,以前“不敢写”,没底气,现在敢写,但说不清哪来的底气。

为什么从2011开始?细想,或许真正意义上,我是从那一年开始了“自我探索”——背包旅行。一晃十年,所以说这一次首先是对过去的总结、肯定和告别。

然后另一个想法就是:调整好状态,开启下一个十年。不敢说2021是一个分水岭,但至少很多事情都发生了改变,特别是我的心态,从“出去”到“归来”。

关于这个“十年”怎么写?我的确犯了难,花了很长时间,断断续续整理完1个T硬盘后,对着十年的图片和视频,总算理清了一条路:摒弃时间轴线,避免太多分支事件的杂乱无章。采用“城市回顾”的单点介绍,然后数十个城市串起我的足迹,我的十年。

而每个城市里,又有着一个“十年”。城市里的“那人、那山、那笑脸”都将是我的情感重点。


还能不能不看百度,顺嘴背出王维的那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我在写今天的“云台山”时,突然发现,诗中的“茱萸峰”早就去过,而自己却浑然不知。


那是2011年6月,11年前的故事,感觉好久远。当时自己刚毕业没多久,出去玩全靠“穷游”。记得当时是在一高速路口,上了一辆40多人的大巴车,整整坐了一夜,次日到达。中间的辛酸苦辣已经忘了,留下的唯一印象便是:以后能不这样窘迫就不这样。

其实这也是最初旅行路上的一个缩影,我也干过更夸张的事。有时为了周末能去一次重庆、兰州,刻意选择周五深夜的廉价飞机,凌晨到达后,也不住酒店,直接在机场坐到天亮,然后玩上两个白天,最后周日深夜的廉价航班飞回青岛,忍痛打个车回到出租屋,简单一休息,继续新的一周搬砖生活。

年轻时,倒不是刻意追求这种“穷游”,而是没钱,又想出去浪,所以只能委屈自己的身子骨了。不过嘴上却虚荣的很,美其名曰“这才是年轻人应该有的样子”^_^


云台山是真漂亮,到现在我还记得很清楚。先是去了它的主景区,一路往里走,边玩水边拍照,最后到达尽头,头顶上是一众碗型崖壁。身边人告诉我:这是个瀑布处,雨水多的年头里,瀑水会从天而降,今年天旱,所以就只剩下眼前的这一湾水塘。

我特意抬头看了看,嚯,这高度,若是下来水,很是壮观。


接着去了红石峡,“脚底下的一处峡谷”。最初的一段下坡路还得小心翼翼的走,一段凿在崖壁中央的石头小路。后面就豁然开朗了,整个碧绿色的峡谷就呈现在我们面前。

路好走了,风也流动了,气温也凉快了很多,水也绿绿的,所以说云台山真的是个好地方。


记得有人说过,当初云台山是被一位热爱摄影的(副)县长发现,然后执着的开发,这才有了现在的样子,看来世间万物都需要有自己的伯乐^_^


青龙峡是最后去的,也是流汗最多的地方,也是一个倒U型的峡谷。在景交车上,遇到了几位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拍大腿,大家便愉快的决定:不坐索道,全程脚步丈量。


大话好说,但挖下的坑得自己填。我记得整个过程有五六个小时,前半程不累,下坡,有说有笑。后半程,上山,而且也没了“兴趣”,所以拉垮了。最后累的和孙子一样,不过嘴上还挺“硬”,我记得当时在终点,当着众人的面,上气不接下气,说了一顿“豪言壮语”:我千里迢迢来到云台山,可不是为了坐索道。

现在想,这个x以后可不能随便装^_^

感觉好久没再见到小蝌蚪了



这几天,看见好友发出了去云台山的出行计划,说实话,有些心动,一方面是疫情所“困”太久,需要放逐自己;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想再走一遍“来时路”。

虽然这11年里,也越过好多好于云台山的“山山水水”,但慢慢发现,能留在自己心坎上的往往不是风景,而是曾经一起走过的“人和事”。

十一年再回望,原来,茱萸峰真的会“少一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茱萸   单点   伯乐   崖壁   索道   底气   峡谷   廉价   深夜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