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为什么要养阳?

春夏为什么要养阳?

《黄帝内经》云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很多伙伴会问

夏天那么热

为什么还养阳呢

中医理论认为

一年四季交替

人体的阴阳之气和气血变化也是随季节变化而消长

养生也必须符合自然界的这种转变

才能保持健康

违背自然的规律则损人体阳气

春夏为什么要养阳?

本期嘉宾

春夏为什么要养阳?

闵行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李深广

春夏为什么要养阳?

春夏养阳的含义?

中医讲阴阳,阴阳之气随着四时季节的变化而消长,这也是万物生、长、化、收、藏的根本原因所在。所以圣人是春夏养护阳气,以适应生长的需要,秋冬养护阴气,以适应收藏功能的需要,用这样的养生方法来顺从自然变化的规律,就能和万物一样自然而然地随着生、长、收、藏的生命运动节律来生活。

春夏为什么要养阳?

冬病夏治的内涵是什么?

“冬病”是在冬天易发的病,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畏寒症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疾病。

此种病的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通常的症状是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等。“夏治”指夏季这些病情有所缓解,趁其发作缓解季节,采用温阳药物及针灸,温通阳气,驱散寒邪的最佳时机,从而达到益气温阳,散寒通络,扶正培本,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冬春季节发作乃至不发病的目的。

春夏为什么要养阳?春夏为什么要养阳?

治未病科主要看什么病?

春夏为什么要养阳?

治未病是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治未病”的理解包含三个方面:一个是未病先防,一个是既病防变,另外一个是愈后防复。要求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而且要注意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想好能够采用的救急方法,这样才能掌握疾病的主动权,达到“治病十全”的“上工之术”。

春夏为什么要养阳?春夏为什么要养阳?

一般患者或亚健康人群怎么来判断自己是不是需要冬病夏治呢?

中医看病讲阴阳:世间的病,按阴阳来分,一半属阴,一半属阳,凡畏寒怕冷喜热,身上裹着衣服,见冷气就躲,吃生冷就拉,受寒就咳嗽,用手着点凉水就身体不适,天气即将变化关节就先僵硬,甚至看到别人吃冰糕自个就牙齿就打激凌.....都属于寒病,不管是内外妇儿什么病,只要遇寒加重,就热减轻,都可以冬病夏治。

春夏为什么要养阳?

三伏天日期怎么确定?

三伏天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

名称时间
初伏2022.7.16—2022.7.25,共10天
中伏2022.7.26—2022.8.14,共20天
末伏2022.8.15—2022.8.24,共10天
春夏为什么要养阳?

01

春夏为什么要养阳?

冬病夏治注意事项

①、孕妇、恶性肿瘤、强过敏体质、热症患者、一岁以下幼儿不宜接受“天灸”。孕妇禁忌。

②、夏养三伏,冬补三九。“三伏灸”与“三九灸”应相配合,疗效更显著,三年为一个疗程。

③、若局部出现发红、发痒、脱皮或者起水泡,均属正常现象,可外涂万花油或金霉素眼膏以减轻刺激。

④、贴药后,皮肤会有灼热感,若觉得灼热难受,则应及时将药去掉;贴药后起水泡,直径小于1cm,可自行吸收,大于1cm及时至医院处理;皮肤过敏者,可擦抗过敏药膏或到医院处理。

⑤、贴药期间,忌生冷、辛辣、寒凉等食物、易化脓食物(如牛肉、烧鹅、鸭、花生、芋头等及其他煎炸食物);戒鱼、虾等易致敏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每日大便通畅。不洗冷水澡,注意休息,慎防风寒。

⑥、敷贴4 24小时,局部若有发痒发热,皮肤发红为正常;若皮肤出现水疱,涂烫伤膏或紫药水,敷贴24小时内患者禁用冷水洗澡,不曝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初伏   中伏   干支   伏天   生冷   阳气   阴阳   季节   食物   皮肤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