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来袭|“以热逼寒”正当时|冬病夏治、慢疾祛除要抓紧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

何为冬病夏治?

“冬病”指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症,长期反复发作,影响脏腑经络功能,缠绵难愈。

“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时节,自然界气温最高,同时机体阳气最旺、体内凝寒之气易解之时,借自然之“温”“热”,外用穴位敷贴,温补阳气、利湿散寒、活血通络,祛除体内沉积的寒气,增强机体之正气,调整阴阳,使人体恢复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

三伏来袭 “以热逼寒”正当时 冬病夏治、慢疾祛除要抓紧

哪些“冬病”需要“夏治”?

呼吸系统疾病,如: 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咳嗽、反复感冒、 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等;

消化系统疾病,如: 慢性胃炎、胃溃疡引起的胃胀、胃酸、胃痛、慢性腹泻;

男科疾病,如阳痿早泄、性欲低下、勃起障碍、力不从心

妇科疾病,如: 痛经、产后头痛、产后风寒等症;

疼痛性疾病,如:颈肩腰腿痛、风湿性疾病、强直性脊柱炎;

疑难杂症,如:四肢寒凉怕冷、怕吹空调、免疫力低下、易疲劳、遗精早泄等。

三伏来袭 “以热逼寒”正当时 冬病夏治、慢疾祛除要抓紧

“冬病夏治”与三伏灸


“三伏灸”是根据中医天人相应、内病外治等中医传统理念,在农历“头伏”、“中伏”、“末伏”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期,采用天然中草药膏剂,以气相应,以味相感,通过中药对人体穴位的刺激,激发经络功能,改善脏腑功能,调整和增强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从而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 。

三伏灸对时间具有严格要求

即初伏、中伏、末伏

2022年三伏天从7月16日开始,至8月24日结束,分初伏、中伏、末伏,共40天。

初伏:2022年7月16日—2022年7月25日

中伏:2022年7月26日—2022年8月14日

末伏:2022年8月15日—2022年8月24日

三伏灸的门道

艾是纯阳之品,选择在三伏天做三伏灸,这是春夏养阳,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期。它是借助天之阳、人之阳、艾之阳三重合力,达到养生治病的最佳效果。

门道一:选陈艾。必须选择3年以上的陈艾。

门道二:控温控湿。艾灸时间不可过热,艾灸时间不可太长。时间过久,或温度过高,就会耗伤阴液,出现口干口苦,眼胀烦躁等症状(可用生熟地,沙参,玉竹煮水代茶饮)。

门道三:切忌出大汗。艾灸后出现汗出不止,体倦乏力,甚至头晕等症状, 原因是“气随汗脱”(可用黄芪、太子参煮水代茶饮)。《黄帝内经》讲“壮火食气,少火生气”,温和的艾灸才能起到扶阳驱寒的作用,否则会适得其反。

三伏来袭 “以热逼寒”正当时 冬病夏治、慢疾祛除要抓紧

三伏灸的6大好处,不可不知

1、冬病夏治。三伏天的时候气候炎热,此时身体内的阳气大盛,如果此时使用特制艾草对穴位进行局部热刺激,可以扶阳驱寒、去除冬病,例如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慢性咳嗽、反复感冒、慢性鼻炎等疾病。

2、消暑排湿艾叶是温热型药材,三伏天的时候做一个艾灸可以将身体里面淤积的湿寒之气给排出体外,同时清除人在夏季身体苦夏不耐的暑热,故此有消暑排湿的养生作用。

3、提高身体免疫力三伏天艾灸是中国传统项目之一,可以帮助身体化瘀,使淤堵的经脉重新畅通起来,还能促进身体新陈代谢、提高身体免疫力,对于身体免疫能力开始减退的老人来说,还有延年益寿的作用。

三伏来袭 “以热逼寒”正当时 冬病夏治、慢疾祛除要抓紧

4、温阳补肾三伏天是一年之中阳气最盛的时候,此时身体阳气大盛,艾灸可以增强体质,帮助体质不佳的人群养护身体,特别是阳气、肾气不足的人群来说,效果更是直接,可以温阳补肾。

5、改善食欲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热的一段时间,因为苦夏难捱,所以,很多人在三伏天都有食欲不振的情况出现,艾灸可以刺激身体穴位,通过穴位刺激能够加强身体消化系统的功能,可以增强食欲、促进消化。

6、活血通经对于上班族来说,经常久坐,身体血滞气凝,常常身体酸痛,而艾叶有活血行气的作用,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温度最高的时候,身体毛孔都是打开的,这个时候做个艾灸可以促进身体气血运行,温通经脉。

所以,三伏灸既能祛病、又能强健身心,达到真正的修心养性。

三伏天需要注意什么

对现代人来说,三伏天防什么?

过去,谁都知道,三伏天防中暑;现在,即使在户外工作的人,中暑亦不多见。相反,现在天气越热,受寒的概率越大。君不见,外则皮肤感受空调冷气,内则冷饮、瓜果入腹,不是严冬胜似严冬。

另外,三伏天隐藏的一条致病因素,熬夜。夏季睡眠时间多晚,阴血易亏,总处于亏损状态的血,极易被寒气阻遏,导致血寒,引发疾病。

人体抵御寒气的底气从哪儿来?

阳气。健康的人体是阴阳平衡的。阳气起着温煦机体的作用,引领着人体的生长。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人也不例外。阳气不足的人,必然机能低下, 表现为全身自上而下的虚损,面色萎黄或黄白,手足冰凉,胸闷懒言,乏力,消化不良,易胃胀、腹泻,性功能低下,不一而足,总之,跟霜打的茄子似的。

人体的阳气藏在哪里?

藏于肾中,敷布于周身,统管于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这两条经脉都分布在背部。从另一个角度说,人体的前面、胸腹部属阴。人体的后部、背、腰属阳。其中,尤为重要的是督脉,督脉总管着一身的阳气,古人称督脉为“阳脉之海”,统领全身之阳经,而且统领全身之阳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寿命和健康。

如果阳气在督脉和膀胱经中受到围困,去不到本该去的位置,人体就会出现“故障”,腰背疼痛,腿疼腿凉腿抽筋等。

阳气不足怎么办?

【三伏天晒背】

【方法】上午9点到10点,下午5点到6点,每天晒半个小时左右。体质较虚的、寒气较重的,晒的时间适当延长。尽量晒到屁股,因为尾椎骨处的八髎穴临近胞宫,多晒此处,能补充人体全身气血。

【功效】补充阳气、祛除寒湿、增强免疫力。

【原理】人体背为阳,腹为阴,前阴后阳。并且身体的背后是督脉,督脉是主一身气血。通过晒太阳,让自然的阳气进入人体,来去除体内的寒气,补充人体的气血,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三伏来袭 “以热逼寒”正当时 冬病夏治、慢疾祛除要抓紧

【三伏天艾灸】

【方法】艾灸神阙穴(肚脐正中央)、关元穴(关元穴下四横指处)、足三里穴(小腿外侧外膝眼下3横指处),每天艾灸15-30分钟。

【功效】大补肾阳、脾阳。

【原理】神阙穴处于人体中焦的位置,具有温阳救逆、利水固脱的作用,艾灸此穴能补益脾阳;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的作用,艾灸此穴能大补肾阳;足三里具有健脾和胃、调畅气机、扶正培元、通经活络的功效,艾灸此穴能大补肾阳和脾阳。

关注我了解更多男性健康知识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初伏   艾灸   督脉   中伏   伏天   阳气   穴位   寒气   身体   人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