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段锦行功图

第三段: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十二段锦行功图

原注:记算鼻息出入各九次毕,即放所叉双手,移两手掌擦耳,以第二指叠在中指上,作力放下第二指,重弹脑后,要如击鼓之声,左右各二十四声。两手同弹,共四十八声。仍放手握固。


方法:上下牙齿相叩作响三十六次,有固齿的功能。“昆仑”即指头部,以两手十指相叉,抱住后脑 ( 此时两手掌心紧掩耳门 ) 。呼吸 9 次,气息微微不使有声 ( 与叩齿同时做 ) 。


注释:鸣天鼓的作用不但是能冲击耳鼓膜,改善听力有一定疗效;而且因肾开窍于耳,耳是听觉器官,肾中精气充盈,髓海得养,则听觉灵敏,分辨较高,所以对提高肾功能亦大有裨益。历代儒医如苏东坡、李东垣等皆非常重视。又由于中指所按压为玉枕穴,玉枕穴通膀胱经,可预防耳疾,使头脑清醒,耳聪目明,故历代养生家修行家都很重视。又因双手大拇指所按压部位为左右风池穴,故如前所述对足少阳胆经之疾病亦有良好防治作用。


具体动作:紧接上段,将手掌仍按在双耳上,并相互交叉,当右手拉下时左手上推;左手拉下时便以右手上推。如此反复磨擦双耳计九次(左、右上下为一次)。 擦耳完毕后,用掌心紧抱双耳,将两手之大拇指相对,贴压于脑后左右两侧的风池穴上,然后再将双手的中指贴于玉枕穴上,再将双手的食指叠于中指之上,随后用食指有节奏均匀地弹击后脑二十四次,则耳内有“咚、咚”的响声,故古人称之为鸣天鼓。这种方法还可以消除心理障碍,使人清醒冷静,精神愉快。 鸣天鼓完毕后,松开双手,然后双手握固轻置于膝上,可继续做下一段动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风池   玉枕   后脑   中指   听觉   食指   掌心   脑后   历代   二段   双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